鱼腥草稳定性实验中挥发油变化情况的研究

2013-07-01 20:00何俊婷王晓博曹爱兰帆惠选柱王景峰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6期
关键词:鱼腥草挥发油甲基

何俊婷王晓博曹爱兰* 翟 帆惠选柱王景峰

(1 陕西新药技术开发中心,陕西 西安 710075;2 陕西中药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75;3 陕西医药控股集团山海丹制药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5)

鱼腥草稳定性实验中挥发油变化情况的研究

何俊婷1王晓博1曹爱兰2* 翟 帆1惠选柱3王景峰3

(1 陕西新药技术开发中心,陕西 西安 710075;2 陕西中药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75;3 陕西医药控股集团山海丹制药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5)

目的 研究鱼腥草药材中挥发油量和甲基正壬酮含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确定鱼腥草适宜的贮藏条件及期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加速和长期稳定性实验考察鱼腥草的稳定性,测定不同贮藏时期鱼腥草中挥发油含量,并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鱼腥草中甲基正壬酮的含量。结果 经加速试验,鱼腥草挥发油含量降幅低于3.85%,甲基正壬酮含量下降4.06%~4.76%。经长期稳定性试验,甲基正壬酮含量下降3.25%~4.76%,挥发油下降1.20%~1.28%。结论 经稳定性实验,鱼腥草中挥发油量和甲基正壬酮含量在考察期内均略有降低,但未发生显著变化。

鱼腥草;稳定性;挥发油;甲基正壬酮

鱼腥草是三白草科植物蕺菜 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的新鲜全草或干燥地上部分。具有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功能[1]。挥发油是鱼腥草的有效成分之一[2],通过水蒸气蒸馏得到的挥发油为药效成分的制剂有鱼腥草注射液、鱼金注射液等,广泛应用于消炎抗菌。因挥发油成分的不稳定性,药材的采收、加工、贮藏对其含量影响较大。而药材是药品的源头,原料药质量直接保证终产品的质量,从而影响药品的安全性。鱼腥草药材的挥发油成分的控制研究较少,注射液生产企业使用该原料时缺乏原料选择及贮藏依据,给产品埋下了安全隐患。2006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中心因鱼腥草类制剂的不良反应问题,暂停了7个鱼腥草类制剂的使用,并停止受理和审批其各类制剂的注册申请。为恢复该类产品的生产[3],保证鱼腥草类注射剂安全、可靠、稳定、可控,企业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首要任务就是控制原料的质量。笔者通过气相色谱法检测甲基正壬酮含量[4],将其作为指标性成分,对鱼腥草药材加工及储藏过程中挥发油的稳定性进行考察。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电子分析天平(AG-135,德国梅特勒);岛津GC-17A气相色谱仪;PEG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水分测定管,挥发油提取器,冷凝装置,圆底烧瓶(西安玻璃仪器厂);WD-A药物稳定性检查仪(天津药典标准仪器厂)。

1.2 试药

干鱼腥草(三白草科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干燥地上部分,陕西汉中城固县);甲基正壬酮(111640-201005,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乙酸乙酯(分析纯,天津市富宇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2 方法与结果

2.1 鱼腥草药材的采收与干燥

鱼腥草2009年9月5日采自陕西汉中城固县,晴天采收,用刀具割取地上部分植株或用手直接拔取地上部分。采收后的药材除去杂质,抖净泥沙,清洗。干燥条件为室温条件下(温度为25℃左右)自然干燥。

2.2 挥发油量测定

取干鱼腥草约300g置圆底烧瓶中,加8倍药材量的水,摇匀。连接挥发油测定装置,回流提取6h,按规定[6]方法操作读取挥发油量。

2.3 甲基正壬酮含量测定

2.3.1 样品处理

精密称取干鱼腥草25g,置圆底烧瓶中,加水250mL,连接挥发油测定器,自测定器上端加水使充满刻度部分,再加乙酸乙酯约3mL,连接回流冷凝管。加热回流2h,停止加热,放置片刻,分取乙酸乙酯层,测定器再用乙酸乙酯洗涤3次,每次1mL,合并洗涤液,定量转移至10mL量瓶中,并加乙酸乙酯稀释至刻度,摇匀。

2.3.2 对照品溶液制备

精密称定甲基正壬酮对照品108.6mg,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乙酸乙酯定容至刻度,制成每1mL中含1.088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2.3.3 色谱条件及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聚乙二醇(PEG)—20M为固定液,涂布浓度为10%;柱温(120±5)℃;进样口温度230℃;检测器温度230℃;分流比为5∶1;程序升温:初始120℃,保持15min,以每分钟5℃升至170℃,保持10min;进样量为4μL;理论板数按甲基正壬酮峰计算,应不低于1000。

2.4 方法学考察

2.4.1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配置成甲基正壬酮浓度分别为0.034,0.068,0.136,0.272,0.544,1.088mg/mL的对照品梯度溶液,进样,以色谱峰面积和浓度进行分析。表明,甲基正壬酮在浓度为0.034~1.088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Y=414.99X-32.12,r=0.9998。

2.4.2 精密度实验

精密吸取同一对照品溶液,按2.3.3色谱条件重复进样5次,通过峰面积计算,得到甲基正壬酮峰面积的RSD为0.94%,表明所用仪器精密度良好。

2.4.3 稳定性实验

取供试品溶液一份,按2.3.3方法,分别于0,2,4,6,8,10,12,24h进样,测得峰面积计算RSD为1.38%,表明该样品在24h内稳定性良好。

2.4.4 重复性实验测

精密取同一批样品(批号100901)5份,按2.3.1方法制备供试品,按2.3.3测定,测定甲基正壬酮平均含量为105μg/g,RSD为1.86%。

2.4.5 加样回收率实验

取已知甲基正壬酮含量的同一批供试品溶液(批号:100901)5份,分别加入对照品适量,混合均匀,测定其中甲基正壬酮峰面积,计算回收率,结果甲基正壬酮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82%,RSD为1.84%。

2.5 稳定性试验

取三个批号(100901、100902、100903)干鱼腥草药材对其进行加速和长期稳定考察[5]。

2.5.1 加速稳定性试验

将鱼腥草药材在40℃±2℃,相对湿度75%±5%条件下储藏6个月,湿度调节选择NaCl饱和溶液(15.5~60℃,RH75%±1%)。在试验期间第0、1、2、3、6个月末取样检测。

经6个月加速试验后,鱼腥草外观无变化,挥发油含量有略微降低(表1),变化率低于3.85%。测定鱼腥草中甲基正壬酮含量(表2),发现其随着贮藏时间延长,含量降低,降幅为4.42%~4.76%。

表1 加速稳定性试验鱼腥草中挥发油含量(%)

表2 加速稳定性试验鱼腥草中甲基正壬酮含量(μg/g)

2.5.2 长期稳定性研究

取三个批号(100901、100902、100903)的干鱼腥草贮存在温湿度控制为25℃±2℃,RH 60%±10%环境下,分别与0、3、6、9、12、18个月取样测定。经18个月长期稳定性试验,测定各阶段鱼腥草中甲基正壬酮含量(表3),结果显示,三个批次样品含量均有一定幅度的降低,最大降幅为4.76%。鱼腥草的挥发油量有较小幅度的降低(表4),变化率低于1.28%。贮藏期限内药材外观无虫蛀、无霉变。

4 讨 论

本文针对鱼腥草存储期间挥发油的变化进行考察。三个批次鱼腥草药材在40℃±2℃,相对湿度75%±5%条件下储藏6个月,其挥发油和甲基正壬酮含量均发生降低,但未发生显著变化,100901批甲基正壬酮降幅最大,为4.76%(<5%),说明鱼腥草中的挥发油对超常环境条件相对较为稳定。

表3 长期稳定性试验中甲基正壬酮含量(μg/g)

表4 长期稳定性试验挥发油含量(%)

长期稳定性试验,各检验期内挥发油量变化率为1.20%~1.28%,甲基正壬酮含量变化率3.25%~4.76%,二者均<5%。对比各检测月的气相色谱图,图谱均相似度较高,图谱未见随月份变化发生明显变化。说明鱼腥草在2年有效期内常规条件下贮藏较为稳定。

虽然鱼腥草中挥发油量和甲基正壬酮在考察期内未发生显著变化,但因其含量均随时间有所降低,如将鱼腥草挥发油为主要药效成分的制剂,为防止制剂因原料中有效成分含量的改变而不稳定,建议将其储存在阴凉、干燥处,贮藏期限不宜过长,如经长期储藏过的原料投料前须进行检验。

[1] 中国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08.

[2] 顾静蓉,冯丽丽,罗建伟,等.鱼腥草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新进展[J].海峡药学,2006,8(4):121.

[3]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鱼腥草注射液等7个注射液作出进一步决定:分步骤分阶段有条件的恢复使用[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06(10):7.

[4] 彭家敏,李可鹏,晁若冰.鱼腥草注射液中3种主要挥发性成分的测定[J].华西药学杂志,2009,24(4):396-397.

[5]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天然药物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Z].国食药监注[2006]678号.

[6] 中国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ⅩD(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附录63.

R932

B

1671-8194(2013)26-0062-02

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编号:2011KTCG03-03)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鱼腥草挥发油甲基
UIO-66热解ZrO2负载CoMoS对4-甲基酚的加氢脱氧性能
1,2,4-三甲基苯氧化制备2,3,5-三甲基苯醌的技术进展
鱼腥草喂鸡效果好
鱼腥草防治鸡病的方法
中成药中非法添加二硫去甲基卡波地那非的检测
牛扁挥发油的提取
连翘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石菖蒲挥发油SFE-CO2萃取工艺的优化
гУТТУИНИя сЕРДЦЕЛИсТНая
艾叶挥发油对HBV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