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在降低术后患者静脉留置针脱管率中的应用

2013-07-10 03:29邓少颜肖秀英李海鸥曾晓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6期
关键词:针头输液护士

邓少颜 肖秀英 程 梅 李海鸥 曾晓红

(广东省珠海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广东 珠海 519000)

PDCA循环在降低术后患者静脉留置针脱管率中的应用

邓少颜 肖秀英 程 梅 李海鸥 曾晓红

(广东省珠海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广东 珠海 519000)

目的 探讨运用PDCA循环对临床采用无针密闭连接针头在降低术后患者静脉留置针脱管率的应用成效。方法 以QC小组活动形式开展一轮PDCA循环,比较PDCA循环运用前(181例)患者使用普通静脉留置针和运用后(342例)患者使用无针密闭连接针头发生的脱管率。结果 实施PDCA循环前患者使用普通静脉留置针的脱管率与实施PDCA循环后患者使用无针密闭连接针头的脱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运用PDCA循环对采用无针密闭连接针头置针有效降低术后患者输液的脱管率,避免了脱管的不良护理事件,保证了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提高了护理服务的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PDCA循环;无针密闭连接针头;脱管率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有效的一种治疗手段,据统计资料显示73%~90%的住院患者接受静脉输液治疗,并往往持续到治疗结束[1],因而留置针在临床广泛应用,但是我院目前临床使用的静脉留置针有脱管情况的发生[2],而发生脱管这种不良护理事件,不仅会引起出血、渗液、污染等问题,还会引起患者的紧张、恐惧的情绪,给患者增加不必要的痛苦,还会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3]。针对我院临床输液过程中有时出现各类“脱管”现象,为了把护理投诉、护理事故降低到最低限度,我院耳鼻咽喉科成立了质量管理小组,应用PDCA循环模式,经过5个多月循环实施,对护理工具选择采用了无针密闭连接针头进行临床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2012年4月1日至2012年9月15日我院耳鼻咽喉科的523例住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施PDCA循环前(2012年4月1日至2012年5月31日)181例和实施PDCA循环后(2012年6月1日至2012年9月15日)342例。实施PDCA循环前男102例,女79例,年龄3~72岁,平均(40.5 ±2.81)岁;实施PDCA循环后男217例,女125例,年龄2~71岁,平均(39±2.63)岁。其中鼻中隔偏曲104例,慢性鼻窦炎93例,声带息肉98例,慢性扁桃体炎46例,腺样体肥大18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34例,甲状腺肿物45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23例,喉癌6例,颈部肿物32例,耳部肿物24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治疗用药、穿刺部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计划阶段(P)

1.2.1.1 现状调查

2012年4月1日至2012年5月31日由质量管理小组组长设计调查表,小组成员进行收集该2个月数据信息,共调查术后静脉输液患者181例,其中脱管18例,占比18/181=9.9%。调查表明:术后患者回病房时过床搬动牵拉输液管道出现脱管人数10例;患者术后疼痛,上肢频繁活动牵拉输液管道出现脱管人数5例;术后患者麻醉未清醒躁动牵拉输液管道出现脱管2例;患者上洗手间牵拉输液管道出现脱管1例。从脱管的部位:其中直式留置针与输液管连接处发生脱管15例;头皮针从肝素帽处脱出2例;输液器从瓶塞处脱出1例。

1.2.1.2 设定目标与可行性分析

术后患者静脉留置针脱管率<2%,虽然输液时各个环节都可能发生脱管情况,经调查发现直式留置针与输液管连接处发生脱管比例达到8.3%,把该问题解决了,脱管率就会明显下降。

1.2.1.3 原因分析

采用原因分析关联图找出导致术后患者静脉输液留置针脱管的主要因素:①原静脉留置针选型不符合美国输液护士协会的标准——无针输液接头的“安全理念”。②护士对患者静脉输液护理安全重视程度不够。③对静脉输液质量控制及管理措施未贯彻落实。

1.2.1.4 制定对策

①改无针密闭连接针头。由组长查阅资料,充分比较选型,向护理部提出申请,护理部提请医院采购部门联系供应部门。②由本院输液静疗小组专科护士对我科全体护理人员进行输液护理安全教育,规范输液操作流程,开展培训与考核,并建立培训档案。③由护士长及全体护理成员讨论并通过修订输液安全管理相关条例的奖罚办法,同时建立护士-护理组长-护士长三级质量控制体系。

1.2.2 执行(D)

1.2.2.1 改用无针密闭连接针头

2012年5月31日由质量管理小组组长向护理部提出申请,要求采购和应用无针密闭连接针头,经护理部同意,向医院采购部门提出申请采购无针密闭连接针头,其旋口设计的无针连接符合美国输液护士协会的标准,“所有的附加装置应该使用螺口连接,以保证安全连接”。

1.2.2.2 进行输液护理安全教育、规范输液操作流程、开展培训与考核

2012年6月1日,由质量管理小组组长组织,参照美国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实施先培训后使用策略,并建立培训及考核档案,特邀本院输液静疗小组的专科护士对我科全体护士进行无针密闭连接针头的使用培训。培训分为理论及技能两部分,理论培训包括:①输液技术与临床应用;②感染控制;③质效提高等三方面。技能培训包括:①患者的沟通、宣教与护理;②职业安全防护;③穿刺部位的选择与维护;④输液工具的选择与应用;⑤感染控制;⑥并发症预防;⑦新技术应用等[4,5],同时使用静脉手模拟与实体输液技能训练,由本院输液静疗小组专科护士现场指导进行了操作培训,我科全体护士进行现场操作,以确保对患者使用无针密闭连接针头时能安全、熟练使用。培训后进行了操作考核,由护理部输液静疗组从操作的正确性、出现可能的异常情况时的应变能力等方面对我科18名护士成员按“优、良、中、差(不合格)”评价,结果:全部合格,均可上岗操作;第二次培训:2012年6月8日由我科输液静疗的组长、质量管理小组成员中一员对全科护士做了静脉输液防脱管等知识深化的培训,并安排以后每2周进行一次对新毕业三年内护士静脉输液操作及防脱管等知识的培训;第三次培训:2012年6月20日由质量管理小组副组长再次进行培训,包括对患者的沟通、静脉输液的宣教、加强主动服务意识,增强责任心等。

1.2.2.3 建立三级质量控制体系、修订输液安全管理相关条例的奖罚办法

修订完善相关的奖罚办法:2012年6月10日,小组讨论通过了《耳鼻咽喉科护士绩效激励机制》修订版,自当日起试行。其中第6条明确规定:①全月无护理不良事件和护理并发症者奖励;②出现护理不良事件和护理并发症者应在科里进行陈述发生过程和深刻检讨以及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③出现护理不良事件每年累计超过3次者不能参加本年度年底考核评优。同时护士长管理和护理组长共同履行管理和监控职责,以控制护理质量。这一修订起到了较好的激励作用,促进了护士的责任心、加强护士培训及深入掌握操作技术的积极性。

1.2.3 检查阶段(C)

技术效果检查:①从6月1日至7月31日对所有手术患者静脉留置针均采用无针密闭连接针头,共实施189例。②护士掌握无针密闭连接针头静脉穿刺技术,输液过程中无针头脱出,输液顺利完成。③护士掌握静脉输液沟通技巧,执行告知义务,做到有效沟通,患者能了解无针密闭连接针头的作用及好处,并能正确配合完成输液治疗。

1.2.4 总结阶段(A)

①标准化:8月2日(QC)小组对无针密闭连接针头的使用范围再次确认,对试行的《耳鼻咽喉科护士绩效激励机制》再次审核后正式施行,并报上级护理部备案。②巩固期情况:8月2日至9月15日手术患者均采用了无针密闭连接针头,共151例,未出现脱管情况。

2 结 果

2.1 实施PDCA循环前后,术后患者输液脱管情况比较

实施PDCA前(2012年4月至5月)181例,其中脱管18例,占比18/181=9.9%。实施PDCA后(2012年6月至2012年9月15日)342例脱管为0,实施后的脱管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

表1 实施PDCA循环前后,术后患者留置针脱管情况比较(例,%)

2.2 运用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提高了患者对静脉输液治疗的满意度,同时提高了护理质量。分别对2012年4月至5月和6月至9月手术后静脉输液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详见表2。

表2 实施PDCA循环前后患者对输液治疗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

3 讨 论

3.1 运用PDCA循环后有效减低了术后患者静脉留置针的脱管率

静脉输液治疗已成为临床治疗中最常用、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因而留置针在临床广泛应用,其输液安全及质量也是患者最担心的问题。随着医护知识的普及和人们法制观念的增强,医患纠纷呈上升趋势,其中护理缺陷是导致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据资料统计,在患者投诉中涉及静脉输液的约占28.28%[1]。脱管不仅是会引起出血、渗液、污染等,还会引起患者的紧张、恐惧,影响了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脱管属于护理不良事件,针对我科手术患者术后静脉留置针有脱管情况,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等措施,解决了静脉输液过程中脱管问题,采用了无针密闭连接针头,表1从原来的9.9%降低到0,基本杜绝了脱管的安全隐患,保证了输液安全,而且实施PDCA循环后加强了护士,尤其是工作经验不足、缺乏预见性和计划性的低年资护士的责任心以及提高了其自身素质,并促进了小组成员对护理工具的思索,对原材料应用不佳的问题能提高到“防错”的高度来认识,从以前被动的接受使用已有产品到现在的会对产品的利弊做出分析,并能根据患者的具体需要去对护理工具进行选择或改良,以保证患者能用最安全的方式达到最好的效果。无针密闭连接针头其接头为螺旋型与输液管通过旋口连接,牢固可靠,防止输液管脱落,而且其接头具备自动正压功能在输液器或注射器拔出时,不但没有血液反流至留置针内,反而可把药物向前推入,从而有效防止血液反流堵管留置针[6],降低堵管率,达到合理的留置时间,保证了患者的输液安全,同时其为无针连接避免了护士针刺伤也确保了护士的安全[7,8]。表2满意度调查发现,采用无针密闭连接针头能提高了静脉留置时间,降低堵管率及脱管的输液不良事件,输液中患者的满意度显著提高。综上所述,无针密闭连接针头的改进使静脉留置针技术得以提高,减少了静脉留置针的并发症,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3.2 运用PDCA循环后提高了患者对输液治疗护理服务满意度

实施PDCA循环管理最终目标是提高护理质量,满足患者需求,提高工作效率[9,10]。通过PDCA循环后护士变被动为主动服务,通过护士主动巡视、巡视时注重观察输液过程存在问题早发现、早处理,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的呼叫率和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及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同时护士在巡视时主动与患者沟通,耐心倾听其主诉,让患者感受被爱,从而消除其紧张情绪,增加了安全感。从表2显示实施PDCA循环后患者对输液治疗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由88%提高至98%,符合了医院“三好一满意”及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

[1] 钟华荪.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8-9.

[2] 黄燕芬,曹丽燕,黄燕芳,等.安全型留置针在临床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1):98-99.

[3] Paula I,Irene L.Peripheral intravenous therapy: key risks and 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J].Nursing Standard,2005,46(19):55-64.

[4] 中国质量协会.QC小组基础教材二次修订版[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5] 任定玉.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护理继续教育管理中的运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0,9(9):54-56.

[6] Infusion Nurses Society.Infusion Nursing Standards of practice[J]. J Infus Nurs,2006,29(1):37-68.

[7] 范伟娟.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与普通静脉留置针堵管发生率的比较[J].当代护士,2011,6(6):137.

[8] 高福荣.PDCA管理在预防护士针刺伤中的应用与体会[J].天津护理,2012,20(7):163-164.

[9] 李映兰,李丽.临床护士针刺伤调查及职业安全管理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6,21(2):52-54.

[10] 范晓芹,黄桂圆,董奕裕.持续质量改进在病区血标本采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0,17(4B):29-30.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DCA Circulation in Depressing the Incidences of Tube-sheding of Positively Pressurized Needle-free Link-reservation Product

DENG Shao-yan, XIAO Xiu-ying, CHENG Mei, LI Hai-ou, CENG Xiao-hong
(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 Zhuhai People's Hospital, Zhuhai 519000,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DCA circulation in depressing the tube-sheding of positively pressurized needle-free link-reservation product on postoperative patients. The effectively is identified to prevent tube-sheding of positively pressurized needle-free link-reservation product. Methods The PDCA circulation was launched to analyze the reason of tube-sheding on postoperative patients of otorhinolaryngology. The incidences of tube-sheding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positively pressurized needle-free link-reservation product and the normal vein needle. The positively pressurized needle-free link-reservation product should be confirmed, be standard and be spreaded. Unsettled questions should be prefered and next PDCA circulation would be launched. Results The incidences of tube-sheding was obviously low in the post- PDCA circulation group than in the pre-PDCA circulation group. There was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1). Patients were more satisfied with the service of nurses after the PDCA circulation was launched. Conclusion The use of positively pressurized needle-free link-reservation product when the PDCA circulation was launched can depress the incidences of tube-sheding on postoperative patients. Tube- sheding is avoided effectively. Safe hidden danger is stop. Nursing quality and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are raised. It is deserved using the positively pressurized needle-free link-reservation product in clinic.

PDCA circulation; Positively pressurized needle-free link-reservation product; The incidences of tube-sheding

R473

B

1671-8194(2013)36-0030-03

猜你喜欢
针头输液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