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超声危急值报告与临床医疗安全相关性的研究

2013-07-10 03:29刘银芝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6期
关键词:生儿产科孕产妇

刘银芝

(山东省东明县中医院,山东 菏泽 274500)

产科超声危急值报告与临床医疗安全相关性的研究

刘银芝

(山东省东明县中医院,山东 菏泽 274500)

目的 对产科超声危急值报告与临床医疗安全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建立妇科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后的妇产科孕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间未建立妇科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妇产科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对建立妇科超声危急值报告前后孕产妇及其围生儿医疗安全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中的医疗干预时间更短,母儿结局更为良好,P<0.05。结论 建立产科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有效提高了临床医疗的安全性,更为有效的保障孕产妇以及围生儿的生命健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产科超声危急值报告;临床医疗安全;相关性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对于医疗安全保障的意识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孕产妇。而建立妇产科临床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能够有效的减少相关的安全隐患,更为有效提高了医疗安全,有较好的临床意义[1]。本文就此对产科超声危急值报告与临床医疗安全相关性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建立妇科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后的妇产科孕产妇作为观察组,其间入住我院妇科的孕产妇有3040例。另取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间未建立妇科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妇产科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其间入住我院的妇科的孕产妇有3100例。两组孕产妇均为随机入住,其年龄、疾病情况、孕产次等一般情况均无显著性的差异,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建立相应的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其主要内容为以下,第一,脐血管检测的异常超声表现为患者的脐动脉频谱出现其舒张期血流逆向血流或消失,且其脐静脉的频谱出现波动。第二,脐带异常的超声表现为脐带先露、脐带脱垂、脐带扭转、脐带真结以及脐带绕颈,且维持时间3周以上。第三,胎盘异常的超声表现为帆状胎盘(即帆状脐带入口)伴有前置血管、完全性前置胎盘以及胎盘早剥情况。第四,胎心异常的超声表现为胎心缓慢(<110次/min)或过速(>170次/min或>160次/min持续时间在10min以上)、胎心节律不齐或者胎儿心跳停止。第五,异位妊娠的超声表现包括间质部妊娠、宫角妊娠、输卵管妊娠、残角子宫妊娠、宫颈妊娠以及剖腹产切口妊娠。第六,妇科的异常超声表现为卵巢肿瘤蒂破裂或扭转、黄体破裂等。

对超声危急值报告建立前后孕产妇及围生儿的危重症发生率以及母儿预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对产科超声危急值报告与临床医疗安全相关性进行研究。

1.3 数据处理

通过采取SPSS18.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数据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以及例数(n)、百分数(%)表示,组间数据资料的比较采取t检验以及χ2检验。取95%为其可信区间,当P<0.05时,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由表1中的数据资料可以得知,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中的医疗干预时间更短,孕产妇急救发生例数、围生儿急救发生例数以及母儿不良结局发生例数均较少,此组数据具有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随着现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随着当今医疗科技水平的日益发展,在对患者的医疗安全方面的保障制度也趋于完整。由2008年卫生部医政司和医师协会所指定的“患者安全目标手册”建立了生命危急值报告制度,一定程度上为有效的防范了医疗纠纷,确保了医疗安全提供了重要依据[2]。

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使得医院内部形成了快速联动的反应机制,其在及时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医院管理水平。医院各个部门及时并且有效的沟通,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医院的业务水平,增强的医院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3]。在医院临床实际工作中,常遇到检验科以及其他科室的疾病检查结果反映患者的病情危急且严重干扰患者的生理功能。为有效避免由此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危急值报告被检验科之外的其他医技科室所应用。将妇产科的超声检查中所发现的符合危急值的检查结果收入危急值报告项目,从而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有效保障医疗安全[4]。另一方面,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有一定的风险预见性,其能够及时的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患者的疾病情况,在进行分娩方式的选择、医疗安全的确保以及减少医疗纠纷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作用。同时,根据危急值报告能够及时的发现患者的病情,从而及时给予相关干预措施,有效的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健康。

表1 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前后孕产妇及围生儿情况比较[n(%)]

建立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参照了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且项目内容以及范围的界定由临床科室以及医技科室共同商定。并且随着仪器设备的改进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超声诊断的水平不断提高,应不断的完善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5]。并且由本次试验所得相关数据资料可以得知,在建立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后,妇产科中孕产妇的医疗干预时间缩短,孕产妇急救发生例数、围生儿急救发生例数以及母儿不良结局发生例数均较少,有较好的临床意义,值得积极推广。

综上所述,建立产科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临床医疗的安全性,更为有效的保障了孕产妇以及围生儿的生命健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1] 胡群英,何雪冬.妇产科超声危急值报告与临床医疗安全相关性研究[J].浙江医学,2012,34(4):256-258.

[2] 黄秋华.医院感染管理在医疗安全中的作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2):142-143.

[3] 张兴容.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保证临床医疗安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12):3796.

[4] 葛剑力,翟晓波,邵莉,等.药物不良事件监测系统对于老老年患者医疗安全监控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6):924-926.

[5] 张晓斌.医院临床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探讨[C].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暨2010中华临床医学工程及医疗信息化大会论文集,2010:1-3.

R714;R445

B

1671-8194(2013)36-0068-02

猜你喜欢
生儿产科孕产妇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孕产妇健康教育问题分析及建议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2019年福建省围生儿死亡情况分析
模拟急救演练在产科住院医师综合培养中的应用
探讨产科护理中常见风险与预防和处理方法
265例围生儿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的分析
乡镇卫生院孕产妇保健的现状观察
某省围生儿缺陷病因及引起死亡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