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芬太尼用于小儿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影响的比较

2013-07-10 03:29龚海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6期
关键词:芬太尼动力学血流

龚海霞

(张家界市人民医院,湖南 张家界 427000)

瑞芬太尼、芬太尼用于小儿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影响的比较

龚海霞

(张家界市人民医院,湖南 张家界 427000)

目的 对比分析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对小儿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影响。方法 以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间应用瑞芬太尼的55例小儿麻醉患者为试验组,以我院同期应用芬太尼麻醉的55例麻醉患儿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试验组患儿的SBP、DBP、HR、MAP、PaCO2等血流动力学改变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拔管时间和语言应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与芬太尼比较,瑞芬太尼应用于小儿麻醉中,患儿血流动力学指标较为平稳,麻醉苏醒时间较短,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瑞芬太尼;芬太尼;小儿麻醉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手术类型在小儿患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小儿麻醉也越来越普遍,由于小儿患者身体各器官较为脆弱,很多麻醉药物对机体的呼吸与循环系统会造成较大的刺激,引发患儿血流动力学明显波动,因此手术麻醉风险大,对麻醉的要求极高,芬太尼和瑞芬太尼是常用的强效阿片类镇痛药[1]。我院在征得患儿家长同意后对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110例行小儿麻醉患者分别应用瑞芬太尼和芬太尼麻醉,对两组患儿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110例行小儿麻醉患者,所有患儿手术时间预计均超过1h[2],均已排除心房纤颤、高血压、室性早搏、低血压性休克、颅内压升高以及糖尿病患儿,所有患儿均符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标准Ⅰ~Ⅱ级,均无长期阿片类及安定类药物史,无瑞芬太尼和芬太尼过敏患儿,治疗前患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2]。将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试验组55例患儿中男28例,女27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72.45±11.67)个月,体质量13~51kg,平均(35.43±3.48)kg;ASA分级Ⅰ级29例,Ⅱ级26例;行神经外科手术13例,扁桃体、腺样体手术12例,肝脏手术10例,肠道手术11例,肾脏手术9例;对照组55例患儿中男29例,女26例,年龄1~11岁,平均年龄(72.07±13.24)岁,体质量11~56kg,平均(35.74± 3.27)kg;ASA分级Ⅰ级35例,Ⅱ级20例;行神经外科手术14例,扁桃体、腺样体手术11例,肝脏手术10例,肠道手术12例,肾脏手术8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体质量等方面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根据具体情况和手术要求给予常规准备工作,行麻醉术30min前肌注阿托品0.5mg与苯巴比妥钠100mg[3]。进入手术室后开放上肢静脉通路,预输注氯胺酮1mL/kg,试验组给予0.1mg/kg的米达唑仑0.1mg/kg,瑞芬太尼1μg/kg,卡肌宁0.5mg/kg的静脉推注,插管成功后进行正压通气,麻醉维持静脉推注瑞芬太尼0.25μg/(kg·min)加异丙酚50~70μg/(kg·min)。对照组给予咪达唑仑0.1mg/kg,芬太尼2μg/kg,卡肌宁0.5mg/kg,在气管插管后进行正压通气,麻醉持静脉推注芬太尼(每30min追加1μg/kg)加异丙酚50~70μg/(kg·min)。

表1 两组患儿总体麻醉效果比较(n=55)

自进入手术室后常规全程监测心电图、心率、呼吸频率以及脉搏血氧饱和度[4]。术中应用2L/min的新鲜氧气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停止腹腔充气时关闭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并将氧气维持开大至9L/min。待患儿可睁眼、通气良好时拔管,继续观察30min后送回病房。

1.3 观测指标

对比麻醉后两组患儿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血流动力学改变指标、拔管时间以及语言应答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采取t检验,计数数据采取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试验组患儿麻醉后的SBP、DBP、HR、MAP、PaCO2等血流动力学改变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拔管时间和语言应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体数据见表1。

3 讨 论

小儿麻醉在临床上多应用芬太尼等药物,需要持续、重复给药,极易出现呼吸抑制、烦躁等不良反应,对患儿的影响较大,小剂量无法完全抑制血流动力学变化,剂量过大会造成心动过缓、肌肉强直等并发症,麻醉安全性较差,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人工合成短效阿片类药物,可以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分泌[5],亲和力要比芬太尼强数倍,半衰期也更长,可以使患儿麻醉深度与血流动力学均处于较好的稳定状态,阻断炎性反应的发生[6],麻醉过程较为平稳,镇痛效果好,术后苏醒时间快,对呼吸抑制作用小。

本研究数据显示,试验组患儿SBP、DBP、HR、MAP、PaCO2等血流动力学改变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拔管时间和语言应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

由此可见,相较于芬太尼,在小儿中应用瑞芬太尼麻醉,患儿状态较平稳,术后苏醒较快,具备临床推广意义。

[1] 黎昆伟,胡祖荣,黄伟坚,等.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对小儿七氟烷诱导气管内插管条件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2): 121.

[2] 陈翀昊,王广燕,苏衡.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对早发胆囊腹腔镜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 29(2):1033-1034.

[3] 石蕊,姜铁民,赵季红.不同他汀类药物麻醉早发胆囊腹腔镜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临床随访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 15(23): 2619-2622.

[4] 潘书权,钱秋玉,王敏,等.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中的应用[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0,22(4):171-172.

[5] 李锐,顾尔伟,吴云.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气管插管和转流前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3):437-480.

[6] 冯强,徐凯智,赵昕,等.瑞芬太尼与芬太尼麻醉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0,30(23): 1209-1210.

R614

B

1671-8194(2013)36-0154-02

猜你喜欢
芬太尼动力学血流
《空气动力学学报》征稿简则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研究进展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基于随机-动力学模型的非均匀推移质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