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试验区:肩负使命重大的探索

2013-07-12 18:25尙茂驱
上海人大月刊 2013年10期
关键词:试验区负面监管

文/尙茂驱

自贸试验区:肩负使命重大的探索

文/尙茂驱

伴随着上海自贸区概念股“牛气冲天”的连续数个涨停和波动,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早在7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9月27日方案正式印发,这标志着国内首个自贸区正式落户上海。上海自贸区的正式获批,在很多人看来其意义堪比当年中国加入WTO,这一举措无疑为转型发展的国内经济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尤为重要的是,自贸区肩负着具有重大使命的探索,被媒体称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起点”。

再“画一个圈”启动新探索

歌曲《春天的故事》唱到:“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上海自贸区堪称再“画一个圈”。传统的自贸区是指根据多个国家之间协议设立的包括协议国(地区)在内的经济体。中国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则指在某一国家或地区境内设立的实行优惠税收和特殊监管政策的小块特定区域,属于自贸区狭义概念。上海自贸区实际上是自由贸易园区,在国际上被称作小自由贸易区。其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

上海自贸区的主要任务是探索我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新一届政府推进改革的思路和战略安排将在自贸区内体现。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理事长兼总裁、上海自贸区方案设计参与者王新奎认为,上海自贸区的改革思路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以开放促进改革。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当经济全球化出现新变化、新趋势时,我们通过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开放、加速改革,有利于抓住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机遇。二是按国际高标准试验我们的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上海自贸区将会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重点在投资准入、服务贸易领域扩大开放。三是优化营商环境。这包括深化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比如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以及利率、汇率市场化,还包括采取切实措施,推动对外贸易便利化。

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振华认为,上海自贸区与改革开放搞的特区、新区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它并不仅仅是优惠政策的给予或者是有一些政策性的突破,而是怎么更进一步地和国际惯例接轨,谋求在更高的层面上参与对外开放、参与经济全球化,通过开放倒逼改革。“自贸区不是一个优惠政策集聚的特区,也不是一个税收洼地,主要是一种制度创新的试验。”

“四轮”驱动改革开放

据了解,简单来说,上海自贸区肩负四项重大任务:行政精简化、贸易的自由化、投资的自由化、金融的国际化。四大任务就像四个轮子驱动改革开放的探索推进。

为了行政精简化,自贸区内将实施“一线彻底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货物自由流动”的创新监管服务新模式,“一线”指国境线。《方案》中明确提及,将按照国际化、法治化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推进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先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建立一口受理、综合审批和高效运作的服务模式,完善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不同部门的协同管理机制。

所谓贸易自由化,即没有海关“干预”下的货物自由进口、制造和再出口。在自贸区内将允许境外期货交易所指定或设立商品期货的交割仓库,一旦建成,将替代韩国釜山和新加坡LME仓库的部分作用,不仅会促进相关的服务贸易、服务外包行业的发展,还降低了跨国企业进行全球资源调配和商品价格风险管理的门槛和成本,将助力于自由贸易港的繁荣。

针对投资自由化,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成为最大亮点。非禁即入,除了“负面清单”规定不能干的,其他都可以干,即在“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按内外资一致原则,将外商投资项目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将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管理改为备案管理;对外商投资开办企业实行以备案制为主的管理方式,对境外投资一般项目实行备案制。据悉,2013版“负面清单”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涉及18个门类,89个大类,419个中类,1069个小类,190条管理措施。在实践当中“负面清单”还会有所调整,可能会有2014版、2015版。

对于金融国际化,其最终目的就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方案》明确提及,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可在试验区内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创造条件进行先行先试。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表示,“自贸区提交的方案中企业法人可在自贸区完成人民币自由兑换,这是人民币资本项目放开的极为重要的一步。但这也容易导致国际资本尤其是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游资快进快出,通过这一平台进行疯狂套利。而一旦资本大幅度回流,将对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造成冲击,进而反过来影响整个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的进程。”据悉,自贸区内所有金融改革均将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行,成熟一项推出一项,央行将与上海市政府加强合作,密切评估和跟踪,防止热钱通过自贸区冲击境内金融体系。

“四面开花”还是审慎探索再“复制”?

上海自贸区获批后,顿时掀起了一股自贸区申请热潮,一些地方或高调或低调传出申报自贸区的消息。对此,上海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表示:“中国未来到底应该设立多少个自贸园区?数量是否越多越好?如果放松监管,自贸区很可能将成为金融冒险家的乐园。我建议还是应该谨慎一些,先从上海开始,再逐步摸索、完善、推广。”

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经验可否复制,或将取决于上海试点的成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其实这个名字就蕴含深意,”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波强调,“这是中国的改革,不是上海的改革,不是区域性的改革。”他认为,“只要改革不失败,上海自贸区的经验都是可复制到全国的,可能是上海做好了之后再同步到各地。”

同时,孙立坚教授提醒,毕竟我国的自贸区之路才刚刚起步,建设进程中一定要慎之又慎,如果稍不注意,就会出现利用这个特殊区域进行大规模套利套汇,造成自贸区内资金空转,所以风险的管控非常重要。

对此,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振华也表示赞同。他进一步指出,“金融开放以后,金融怎么监管,比贸易监管更复杂,特别是现在电子化的情况下,资金都是在电脑里面转来转去,怎么监管怎么控制这是自贸试验区肯定要突破解决的一项重要内容。”他认为,自贸区经验要求“可复制、可推广”,不排除未来自贸区进一步扩大的可能。

猜你喜欢
试验区负面监管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数字监管 既能“看病”也能“开方”
探索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新路径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启用新版负面清单
国务院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
国务院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
4个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实施率超过90%
监管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