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源头上铲除“四风”滋生的土壤
——市人大常委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制度建设工作纪实

2013-07-12 18:50郭光辉
上海人大月刊 2013年11期
关键词:四风党组机关

文/郭光辉

从源头上铲除“四风”滋生的土壤
——市人大常委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制度建设工作纪实

文/郭光辉

抓好建章立制是中央和市委对此次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要求之一。市人大常委会党组认真贯彻这一部署,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始终,在深入查摆“四风”方面突出问题的同时,立足长远,健全完善各项制度,从源头上铲除“四风”问题滋生的土壤。

把制度建设贯穿始终

7月11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殷一璀在动员讲话中对加强制度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她强调:“要抓好制度建设。党组主要任务是研究改进常委会各项制度,努力实现组织结构优化,促进科学民主立法,提高监督实效等。办公厅、研究室主要是研究改进机关工作制度,抓好作风建设。”

8月,殷一璀同志在听取常委会今年专项调研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时,再次强调要把专项调研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制度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对现有工作制度作进一步梳理分析,对已经有制度规定,而且经实践检验是行之有效的,要继续严格执行;对有制度但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抓紧修订完善;对没有制度、但又确需规范的,认真研究制定新制度,同时注意将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上升为制度规范,为促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改进的常态化、长效化打下扎实基础。

针对教育实践活动梳理汇总的各方面提出的400多条意见建议,教实办多次召开会议,从制度建设的视角对这些意见建议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教实办草拟了党组教育实践活动制度建设的总体方案初稿,初步梳理出16项制度建设任务。为了使这一方案更加贴近实际、更有针对性,教实办又将制度建设方案印发各委员会办公室和办公厅、研究室各部门征求意见,根据反馈的情况作了修改完善,形成了讨论稿,共提出了20项制度建设任务。

集思广益,共商制度建设大计

9月5日下午,常委会党组召开以制度建设为主要议题的集中学习会,殷一璀同志主持会议。党组成员与列席的各委员会和办公厅、研究室负责人共同学习中央和市委有关教育实践活动建章立制的指示精神,就如何结合教育实践活动搞好制度建设进行了充分讨论。

会议开始后,常委会秘书长、教实办主任姚海同就提交会议讨论的制度建设方案作了说明。他说,制定这个方案有四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以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为出发点,对照各方面提出的意见建议,坚持问题导向,对意见集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问题逐条研究,将其中有必要、有条件建立规范的,列入制度建设方案。二是从人大实际出发,对市委已经制定的制度,不再重复,着重抓好制度的贯彻执行;对已有制度规定,但不适应新形势要求的,进行修订完善;对没有制度,又确需规范的,再制定新制度。三是坚持管用有效。制度设计必须着眼于解决问题,不求制度本身的大而全,切实做到管用、有效,尽量具体、明确,增强规章制度的可操作性。四是党组和机关层面联动。党组和机关的制度建设同步考虑,方案中的制度建设项目既涉及常委会履职,也包括机关建设。

与会同志发言踊跃,大家认为,制度建设是反对“四风”的有效举措,通过建章立制来解决常委会在“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非常必要。同时大家提出,制度建设要实事求是,结合人大的实际;要明确指导思想,体现“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要突出重点,聚焦“四风”和群众路线。与会同志还对制度建设方案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根据党组会议讨论的情况,在对制度建设方案作适当调整后,初步确定了19项制度建设任务。

19项制度,涵盖履职和自身建设各方面

需要制定或修订的19项制度中,与常委会履职有关的8项,其中立法2项、监督3项、代表工作2项、人事任免1项。属于常委会和机关自身建设的11项,主要包括改进常委会会议组织工作、完善干部选拔培养以及加强机关国有资产、礼品、公务用车管理等。属于修订原有制度的15项,新制定的5项。

加强民主立法。在征求意见过程中,一些同志提出,立法工作中要走群众路线,推进民主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量,重点听取基层社区群众和执法部门的意见;要更多地听取人大代表、基层和群众意见,建立和完善立法项目和监督议题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制度,把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作为立法和监督的重点;在制定法规过程中,除了常规的调研、座谈等形式外,充分运用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介广泛征求意见,更好地回应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利益。

针对这些意见,法工委将草拟加强民主立法的若干意见,同时修订法规草案公开征求市民意见办法,就广泛听取各级人大代表和基层群众的意见、完善方式方法等作出具体规定。

进一步加强代表工作。在征求意见过程中,不少同志提出,在联系社区过程中,有的代表对于居民群众反映的一些问题没能解决、没有给予回应;有的代表遇到居民要求帮助把信件转交给有关领导,不好把握;有的代表担心过多介入具体问题的纠纷和解决,会对正当的行政行为产生不适当的影响,造成行政行为偏差。这些问题在本质上归结为代表如何依法履职,希望市人大制定有关规范性文件,让代表清楚知晓在联系社区中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哪些是应该做的,从而提高代表联系社区工作实效。还有同志提出,要发挥代表作用,人大要有社情民意收集和反映机制,捕捉代表的重要意见,让代表反映的社情民意能够上达。

为进一步增强人大代表的群众观点、完善代表进社区的有关规定,从制度上保障加强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党组决定抓紧修订和实施《关于加强市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若干规定》。同时考虑修订《上海市实施代表法办法》,完善相关规定。

增强监督工作的实效性。在征求意见过程中,一些同志提出,监督调研很多时候是提前安排好地点和路线、事先通知、“大呼隆、走过场”,导致想看的东西看不到,了解不到真实情况,应当改进,可以更多采取一些小型、分散、不打招呼的调研方式,效果会更好。

针对这些意见,党组决定修订《关于贯彻实施监督法的若干意见》和视察调研组织工作的相关制度、制定要情通报制度,通过完善相关规定,使监督工作广泛吸纳民意,切实增强监督工作的实效。同时,进一步提高人大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修订公民旁听常委会会议的有关规定,完善公民旁听的组织工作。

健全干部任用选拔制度。在征求意见过程中,一些同志提出,机关干部的选拔任用要走群众路线,加大群众的民意比重,倡导形成多干实事、能干好事的正确用人导向。在非领导职务的竞争上岗方面,多考虑照顾一些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工作的同志。

为了克服群众反映集中的干部选拔管理和机关考核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党组决定修订处级领导干部选拔、非领导职务晋升、机关事业单位年度考核等制度,建立形成干部队伍建设长效机制。

完善后勤保障制度。为倡导节俭之风,杜绝铺张浪费行为,根据加强“三公”经费管理的精神,党组决定修订机关国有资产和财务管理制度,细化具体规定,增强可操作性;根据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委的有关要求,结合机关实际,制定礼品管理办法,规范公务活动中赠送和收受礼品的行为,明确相关政策;制定公务用车管理制度,明确公务用车的原则、使用范围和审批流程等。

制度建设的内容还将在第三环节活动中补充完善,目前教实办已多次召开相关会议,布置工作任务,明确修订起草各项制度的责任部门和时间节点。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各项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常委会必将进一步建设成为一个风清气正、务实高效的民意机关,向人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猜你喜欢
四风党组机关
市政府召开党组会议
省审计厅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强化使命担当 建设“两个机关”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党组的职责及组织原则
坚持“三注重”清理规范党组
机关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