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笔纵横又一家吴颐人刻紫砂壶艺术

2013-07-12 18:49管继平
检察风云 2013年18期
关键词:汉简篆刻紫砂壶

文·图/管继平

铁笔纵横又一家吴颐人刻紫砂壶艺术

文·图/管继平

书画家手中的笔和篆刻家手中的刀,仿佛都有类似的功能。尤其是追求风格简练、线条劲挺的创作者,纸上书画犹如挟风带雨,下笔如刀,沙沙作响;石上治印又似策马驰骋,以刀代笔,走石飞沙。如果遇上一位既是书画家又是篆刻家的话,那么激情创作、倾心投入之时,甚至就很难分清手中所握的究竟是刀还是笔了。沪上著名书画篆刻家吴颐人先生,应该说就是这样一位“刀笔并举”的多才艺术家。

艺擅众长的吴颐人先生,书法、篆刻、国画自然是他的强项,而其他艺术领域诸如音乐词曲、弹奏、泥塑、陶瓷书画、印学理论等,他也都有涉猎。这种在艺术上取法广博、独擅数门的特点,得益于他早年师从的罗福颐、钱瘦铁、钱君匋等几位老师。尤其是钱瘦铁、钱君匋两位先生,我们都知道,他俩在书、画、印领域都是造诣极深的大师,受先生的影响,所以吴颐人也将书画篆刻作为自己的主干艺术取向。尤其是书法篆刻,历经五十余年的不断汲取、研究、继承、开拓,终于形成了自己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饮誉海内外。

吴颐人先生的书法篆刻,可谓是熔古烁金,别开生面。他的汉简书法,初从武威、居延等入手,倾心痴迷,得以烂熟,再临读结合,遍览简牍众帖。在积累了大量的艺术实践之后,他又能渐渐地跳出古人窠臼,写出自我。应该说就国内写汉简书法的当今名家来看,吴颐人是非常独特而醒目的一家。他从汉简书法中吸收苍莽古朴、奔放率性的特点,然而师其意不师其迹,在结体上他能将篆隶行草有机糅合一起,在线条中他又写出汉简书法所没有的金石气。所以,他的汉简线条,凝劲挺拔,犹如刀镌;通篇作品则枯湿相间,起伏跌宕。尤其是他创作的宏幅巨制,更见气势磅礴的“吴家汉简”书风。在篆刻上,吴颐人也是铁笔妙手,盛名远播。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他就在国内印坛崭露头角,是中青年印家的实力派。他的印章以秦汉为宗,融合赵之谦、黄士陵、吴昌硕、来楚生诸家,雄浑奇崛,自成一家。他开创性地以汉简草书单刀刻边款,并融入了岩画图案,纳西族文字等,风格强烈,在当今印坛上可谓别树一帜。而于挥毫耕石之余,吴老师还金针度人,勤于著述,多年来出版著作达三十余部,如《吴颐人汉简书法》、《印章名作欣赏》、《篆刻五十讲》、《篆刻法》、《我的汉简之路》、《吴颐人的艺术世界》等。尤其是《篆刻五十讲》一书,影响了几代篆刻爱好者,被列为篆刻艺术最受欢迎的工具书之一,多年来一版再版,已成为艺术类图书的长年畅销书。

壶铭

鹤舞云走

水仙

在书画印之外,吴颐人是一位非常善于吸收姐妹艺术养料的艺术家。其实,艺术本来就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博采互通的,所以,在很早以前,吴颐人就喜欢泥塑、陶瓷、紫砂一类的传统民间艺术。近些年来,他用手中刻印章的一支铁笔,经常涉猎到紫砂壶上的书画创作中。在“2012年的吴颐人艺术展”上,一批紫砂壶艺的亮相很是出挑,这些紫砂壶的样式丰富,造型传统,皆是吴颐人委托宜兴陶艺家夏洪林所制,或秦权、汉铎,或四方、圆珠,还有石瓢、茄段、井栏、竹段等。虽造型不一、天地有限,但吴颐人却巧妙利用有限空间,以枯藤老树般的线条,将独有的书画艺术呈现于紫砂壶上。譬如在创作上,吴颐人还考虑器型与书画的完美结合,在一把秦权壶上,他以秦诏版书法刻之;汉铎壶,他又以汉简书艺表现;而井栏壶的平面相对稍宽,吴颐人题书之外,还会画上几条游鱼,看上去仿佛如鱼在水,栩然如生。

篆刻·山阴道上

通常的书画家在紫砂壶上创作,都是先以毛笔在壶胚上创作,然后再让专业的刻工按书画稿刻成烧制。这也是比较传统普遍的创作手法,像以前的书画大师唐云、朱屺瞻、程十发等,都是先画后刻,为之刻壶的大名家有沈觉初、徐孝穆等。

如今的书画家大多亦如此,画刻分工,相辅相成。但吴颐人先生则与常人不同,他不仅集书画刻于一手,而且是不用画稿,直接以刀代笔,在壶上创作。这对书画家的要求非常高,首先紫砂壶身是立体的弧形,块面也就一掌之宽,创作时既要胸有成竹一气呵成,又要对紫砂壶的质地、泥性有所了解,以便进刀时把握力度,太深则易将壶身刻穿,太浅又担心烧制后陶泥漫漶,线条不显。吴颐人说:“即兴创作,其实风险也较大。现在的名家紫砂壶往往都很贵,一把壶的价值多在数万以上。刻壶时一旦失手,会非常可惜。”虽然,吴颐人先生是刻印名家,但和刻壶相比,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从质地上而言,紫砂泥胚要比青田寿山印石稍硬,刻时用力也大,吴颐人用一把自制的钨钢刻刀,手握处以绒布多层裹扎,如此刻起来才不至于手痛。当然,得益于高超的篆刻艺术,吴老师在用刀上,铁笔纵横,挥洒自如,其手法之丰富、技艺之娴熟,以及所作的线条之老辣、章法之巧妙、金石韵味之浓厚,总比常人要胜出多多。虽说刻印与刻壶不尽相同,但艺术毕竟相通,譬如要体现粗犷雄浑,他以横刀取斜势;若要表达细腻精准,他又以直刀走单线,即兴创作中还可根据画面,作临时调整:若太满则删繁就简,如不足则锦上添花……这都是集书画刻“三位一体”的创作优势,毫无疑问,由一名书画篆刻名家直接手刻的紫砂壶作品,它所蕴涵的气息韵味及诸多元素,一定是其他所无法替代的。

旧时所谓“人生七十古来稀”,不知不觉中,吴颐人先生今年也攀到了古稀之年。按理,在艺术上有颇多建树并已功成名就的吴颐人先生,完全可以“躺”在自己的名气上“吃吃老本”。然而吴老师却始终不是这样的性格,他在艺术创作上才思活跃,想法超前,永远有一颗“驿动之心”。以前他将纳西族的东巴文字移至书法篆刻的创作中,又将阴山的岩画刻入边款,还以汉简书法题写并诠释汉画像……这都是在书法篆刻界中带有开创性的艺术探索。近日他又告诉笔者,河南禹州有一种被列为“非遗”的岜窑文化,一种白底黑花的陶瓷艺术,工艺古老,曾流行于宋元,如今已濒临失传。恰巧岜窑的传承人与吴颐人相熟,故有意请吴老师去考察策划,让古老的岜窑艺术如何和现代书画结合,一同为振兴岜窑艺术而出力。敢于挑战、善于创新的吴颐人先生,基本接受了这样的邀请。因为在艺术上,他愿意尝试别人所没有涉猎的领域,即使失败也是可贵的尝试。他经常挂在嘴边有一句话:“我的艺术不求第一,但求唯一!”

艺术唯有“唯一”,才有永恒生命。

吴颐人,当代著名书画篆刻家。1942年生,上海人。别署有雷聋山房、嘶云阁、司马由缰、宁邬、壬壶、忘我庐、谿饮庐、两天晒网斋、白驴禅屋、千万莲花院等。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闵行书画院首任院长。师从钱君匋、钱瘦铁、罗福颐等前辈大师,研究书、画、篆刻五十余年。

出版著作:《篆刻五十讲》《篆刻法》《篆刻跟我学》《吴颐人汉简书法》《吴颐人印存》《鲁迅著作印谱》《吴颐人书画篆刻集》《吴颐人汉简题汉画》《我的汉简之路》《吴颐人长跋闲章选》《两天晒网斋印跋书法选》《吴颐人的艺术世界》等。

编辑:沈海晨 mapwowo@163.com

猜你喜欢
汉简篆刻紫砂壶
永不褪色的武威汉简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篆刻
《肩水金关汉简》(壹)(贰)释文校订
瑩波篆刻
庞说篆刻(十一)说临摹
银雀山汉简兵书出土30年回眸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