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乡村好风光“2013湖北环保世纪行”侧记

2013-07-15 05:16桓秀芳
新楚商 2013年6期
关键词:污染垃圾环境

桓秀芳

今年春节前后,“免费午餐”发起人邓飞又在微博上发起了“随手拍家乡污染”的活动,参与者多为返乡过年的网友,一时间舆论聚焦于较少受到关注的农村污染问题。虽然只是“随手拍”的照片,却流露出众人的乡“愁”情结。

从现实中看,农村污水、垃圾、化肥、地下水污染等日趋凸显,“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李满园水秀山青”的景象不再。因此,湖北省近年来持续推进的“千村环境整治”,旨在改变农村“千疮百孔”的污染局面,让无数故乡重新变回“美丽新农村”。

2013年湖北环保世纪行的主题是“千乡万村环保行,共建美丽新农村”。由湖北省人大城乡建设与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主办的“2013年湖北环保世纪行采访团”,5月8日从武汉出发,赴嘉鱼县、赤壁市、通山县等地调查采访当地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和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

乡间环保智慧

细雨蒙蒙中,大巴沿着绿树掩映着的小路驶进了易家堤,村头是一个小型广场,水榭亭台的布局显尽了江南水乡的气质,池中荷叶随风雨飘摇。经介绍,这两三个小型的荷花池并不单纯作景观池用,它们实际是用来净化居民生活污水的人工湿地。

“这本身是几个自然堰塘,里面长着荷花,将村民的生活污水引进来后,辅以塘底的净化措施,这样处理过的水就可以排出去了。”咸宁市环保局工作人员吴林告诉记者,排出去的水可以循环利用于农田灌溉、生活生产等方面。

广场边有一个篮球场大小的水池,是村民的洗衣池。吴林说,“池里的水都是从人工湿地排出来的。”

易家堤是赤壁市柳山湖镇的一个移民村。1966年,为支援国家重点工程三峡实验坝建设,生活在赤壁城南的几千人口迁至柳山湖。据村民张大伯回忆,易家堤在60年代多为芦苇地,“是穷窝子、虫窝子、水窝子,条条沟里的垃圾吓死人。”

经过多年的环境整治,河里的血吸虫全被“歼灭”,曾经的恶臭水沟变成了可供欣赏的景观塘,家家户户用上了洁净自来水。

相较之下,易家堤村的人工湿地才刚刚开始,而赤壁市芙蓉村已经将人工湿地用于生产废水的处理。通山县的石垅村、上仇村等地都是“大人工湿地+家庭小型湿地”的模式,以保证节约用水、减少水污染。

赤壁市芙蓉村以家畜养殖为主要产业,除了农户自建的人工湿地,针对大型养殖厂,村里配备了污水处理厂,一套设备花了100多万。负责设计的赤壁市环保局余总工告诉记者:“在处理粪肥的时候,干的做成肥料,液体排入沼气池,在池面种上空心菜。”

“我们不仅要保证地球的绿色,也要关注它的蓝色。”省水利厅副厅长金正鉴呼吁人们也要重视对水资源的保护和污染治理。

“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这曾是湖北大多数农村环境的真实写照。自2010年5月起,财政部、环保部与湖北省政府签署“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协议”,标志着我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的开始。

对于生活垃圾,很多试点村采用村民集中、垃圾集中收集的办法,“每户一个垃圾桶,每家一个化粪池,每村一个保洁员”,让垃圾集中处理成为常态。

湖北总计投入19亿元,其中中央投入与地方配套各9.5亿元。示范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

“环视国内外,环境保护无疑是一块硬骨头,无序发展就是环保的牛鼻子”,负责主持此次环保行活动的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玲表示,“面对未来,要牵着牛鼻子谋发展,再硬的骨头也要啃,过去是被动地啃,今天是主动地啃,要啃出道道。”

企强民富村整洁

“用地集约,人口集中,产业集聚”是咸宁市嘉鱼县在新农村建设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原则。如今,官桥、四邑、净堡和界石等村业已探索出一条“以企带村、村企共建”的新环境,促进了当地农村产业结构的大调整,村庄面貌也是焕然一新。

46岁的徐五英一家从几里开外的山区搬到了官桥新村。“现在我们住上宽敞的楼房,喝上了自来水,交通也方便多了,环境也变好了。”徐五英是嘉鱼大屋周、中畈、东头屋等居民点的300移民户之一,花了4、5万购买的这间三室一厅的房子。新村是由田野集团和国土部合建的“迁村腾地”项目,一期项目中,田野集团帮扶资金5621万元。

除了一个官桥新村,田野集团还援建了“一山”、“一水”、“一田”等农业项目。迄今为止,官桥二组、三组等地界上延绵6000多亩的丘陵均种上了油茶,开发特色水产养殖基地2000亩,以形成水产种植、经济林、旅游观光等多层次的产业结构。

与田野集团相隔不远的联乐集团也是当地的明星企业。老板周明炎是潘家湾四邑村人,“小时候家里穷,吃了东家吃西家,现在我有能力了,必须回馈养我的乡亲。”

如今的四邑村,已全部为青瓦白墙的徽派建筑,路面干净整洁,农家书屋、超市和卫生室完全开放,水电路、天然气和污水处理设施也已配齐。周明炎告诉记者,联乐已经投入5000万建设四邑村,其中有2000万用于化粪池、循环水利用和太阳能路灯设施中。

25岁的柳女士是邻村人,前两年嫁到四邑村,不久后便搬至新村。“120平的房子,花了7.2万,装修已经做好了。”她的丈夫在咸宁温泉打工,问及是否会迁至温泉,她连忙摆手说:“同样大小的房子,在城里得花好几十万呢。”

杭州园林绿化公司总经理张大为是浙江人,最终却把家安在了四邑村。很多和他一样的浙商选择在四邑村投资兴建花卉苗木基地,他们采用“客商+农户”的经营模式,一方面确保了农户收入,另一方面吸纳了当地剩余劳动力,“我们把农村的东西安置到了武汉、江西、浙江,甚至海南等地区”。

传统的劳动力外流局面,在净堡村得到了扭转。净堡村是蔬菜、水禽生产大村,被誉为“蔬菜走廊”。每逢播种和收获两个时节,劳动力会很紧张,“村里就在城里找下岗职工来帮忙,并安排专车接送那些‘长期零时工。”嘉鱼县农办研究员李时才告诉记者。

净堡四组新村由净宝农业公司承建并统一规划,一期工程的24栋楼房由该组6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入住。此外,该公司整体承包了赤城湖水面1800亩,进行鱼鸭立体养殖示范;同时,着力发展桂花苗木基地,栽植桂花、樱花和珊瑚朴等花木共计30多万株。

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这些年来,咸宁市多个农村地区摒弃了“穿衣戴帽”的简单做法,除了建几栋楼,修几条路,政府、企业和农户将农业产业化放在重要位置,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持续增收的问题。

“村企共建”的发展模式有效弥补了政府投入的不足,促进了农村资源的节约、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收入的增加,更有效地减少了农村环境污染,让农村回归到宜居的水平。

当然,在农村环保的过程中,监管机制或个人环保意识都有待提高。咸宁市环保局局长王用新在采访中说:“保护农村生态和城市工业污染不向农村拓展,根本的是改变千百年以来农民的生活观念。”

湖北环保世纪行活动自1993年开始,今年已是第21届。此次环保世纪行围绕农村环境整治展开,针对农村的水生态文明保护、生活污染治理、种养殖污染防治等问题,将农村环保与改善人居环境、美丽湖北建设相结合,以提升农村生态文明水平。

猜你喜欢
污染垃圾环境
垃圾去哪了
环境清洁工
倒垃圾
哪个罐子里的药被污染了
漫观环境
你是污染链的第一环吗
洗手的原因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