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地区农产品出口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2013-07-17 09:38何如海
关键词:苏南地区农业科研产值

秦 鸣,何如海

(安徽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一、引言

在党的有关“三农”的发展思路的领导下,中国农业正在稳步的向前发展。农产品的出口量大小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点。影响农产品出口的因素有很多,科学技术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是近几年来大家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十七大召开之后,创新、节能、减排这一宗旨就成为了经济学研究者的研究重点。除此之外,影响农产品出口的因素还有很多,如对农用机械的使用量、投入于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数量、资本数量、土地使用情况和对新品种的引进问题等等。

农产品的出口、影响农产出口的因素越来越深刻地为大家所认识,所以探讨其对农产品出口量的影响这一问题就成为了许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学者们的研究重点。这几年来,不少专家学者致力于“三农”问题的研究,虽然成果有限,但是研究的趋势和前景都是光明的。

于水,谢逢春(2007)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出发,指出苏南地区的农业虽然在规模和成绩上是可喜的,但是生产力不高、开发深度不够等问题仍然严重。程秋莲(2007)从科学技术进步和农民收入角度出发,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得出农业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生产率的提高,最终会造成农民收入的提高。常钢花(2011)利用相关性检验分析了八项指标对农民收入的效应关系,说明了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有效灌溉面积和化肥施用量,以及提高农业生产率的农机拥有量,最能对农民收入造成影响。彭志荣等(2007)运用回归方程扰动项序列相关性检验,通过人均机械动力和人均化肥用量两个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中国先到农业的自身特点。周净等(2008)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安徽农产品出口进行相关线性回归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农业生产总值对农业出口的影响较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个开拓安徽农产品贸易新局面的政策建议。

笔者参考历年各种年鉴,包括《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以苏南地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主要粮食产量、有效灌溉面积等为统计分析数据(1999~2009),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了影响苏南地区农产品出口的因素。并通过1999~2009苏南地区农林牧渔产值和其占产值总额比例数据说明苏南地区农林牧渔产业结构,说明了这段期间苏南地区农业产值是逐年下降的,并以此为基础提出通过怎样的措施继续进一步促进该地区农产品的出口。

二、苏南农产品出口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农产品产值在国家研发、培育以及传播的政策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这对于一个人口大国来讲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不仅因为这能够解决人民最基本的生存问题,也因为它可以通过对外出口增加外汇收入。在涉及农产品出口方面来讲,在我国入世以后,农产品的持续的出口量增加保持了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地位,然而自2007年以来,逐渐凸显的食品安全问题和外贸壁垒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的农产品出口,这对我国农业的发展严重的打击,我们必须要寻出路,以保持其发展。而近几年来,以苏南地区为例的农产品出口额也在逐年上升。

图1:1999~2009苏南地区农林牧渔产值及总额折线图

从图1可以看出,1999~2009年,苏南地区的农林牧渔产值总体保持上升的趋势。1999年农林牧渔产值为495.8991亿 元,2009年农林牧渔产值为899.29亿元,在这短短的11年中农业总产值增长了近两倍。从图2可以看出,苏南地区的林牧渔占产值总额比例在1999~2009年之间的增幅不明显,总体表现为平稳小幅上升局势,而农业产值(PIO)占产值总额比例逐年下降。

图2:1999~2009苏南农林牧渔占产值总额比例折线图

三、科学技术进步对苏南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一)政府支持农业技术进步

我国每年通过各项有力措施来鼓励科技创新,其中包括每年拨款农业科技项目经费、加快青年农科人才的培养以及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1.经费

政府的资金没有到位会直接影响农业科研的进度和效果,长期以来,苏南地区由于科研经费的欠缺,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待遇过低、仪器设备落后、引种培育受到阻碍,直接导致研究人员的效率以及研究成果的有效性,甚至导致整个研究项目无法正常的开展或者中途放弃,这对于农业科研来讲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但是,随着近几年来政府对于农业科研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农业科研经费已经有所上涨,这保障了农业科研的正常运作。并且,政府在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上也着重偏向农业科研创新,科研单位不仅自主创新,同时也通过从国外引进新设备、新工艺、新品种,这对农业科研创新与农业科研发展都带来了扎实有效的帮助。

2.人员

为了加强农业人才的培养,国家主要在农业科研人才和农业技术人才上下足功夫。前者倾向于对大、中型农业科技研发,而后者倾向于通过在农村普及教育,帮助当地的农民更好地掌握农业科技知识从而来促进农业的发展。农业科研人才和技术人才都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人群,农业人才不仅促进了农业科技研究创新,而且把这些农业科研创新的成果广泛推广,因此农业科研人才队伍的进一步壮大对于农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国家非常注重农业人才的培养,在中西部建立农业科研人才的研修、培养、锻炼的站、点,通过高素质、高技能的导师带领他们参与一些项目的研发,各省市、各站点通过互动进行学术交流;国家也出资对一些杰出的农业科研人才进行海外学习。

(二)技术进步的具体表现

农业技术进步在农产品上的直观表现主要是量、质以及样上的进步。由于技术的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农产品已不再是令人头疼的问题,农产品的产量的增加一度呈指数增长。

这些年来,农产品在产量、产值和农产品的出口量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农产品产量提高的同时,农产品的质量问题也是国家和政府所密切关注的,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逐渐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这是针对农产品的安全的强制措施,为促进农产品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为了进一步充实农产品市场,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农业科研人员培育了很多优良的转基因农产品,对优良品种进行杂交,得到新型的、健康的、营养的新品种,同时,通过植物的多样性的正常生长环境和生长周期,有效地利用耕地,充分地利用资源。

四、计量模型分析

(一)构造包含土地要素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Y=A(t)KαLβSγ

Y为农产品出口量(经济产出),A(t)为技术;K为资本;L为劳动力;S为土地。α、β、γ为参数,分别表示资本产出弹性、劳动产出弹性和土地要素产出弹性。

此方法集合技术、资本、劳动力和土地因素来对农产品出口量的影响。

我们结合所收集的关于苏南地区农产品出口额 (Y),苏南地区农村科学技术投入额(A),苏南地区农村农林牧渔固定资产投资(K),苏南地区农村农林牧渔从业人数(L)以及苏南地区农村耕地面积(S)数据,考虑数据的平稳性,对此方程两边取对数,变为 lnY=lnA(t)+αlnK+βlnL+γlnS,通过包含土地要素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来分析这些因素来对苏南地区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我们运用线性回归方法估算α、β、γ的值,运用SPSS多元统计分析软件可以测算资本、劳务、土地的弹性系数。结果为 α=0.45,β=0.48,γ=0.7。 有拟合优度 R2=0.922可知模型的拟合比较好。

则该地区的生产函数为:Y=A(t)K0.45L0.48S0.7

由模型可以看出,资本对农产品出口的贡献系数为0.45,即苏南地区农村的固定资产增加1%,该地区农产品出口将增加0.45%;劳动对农产品出口的贡献系数为0.48,即苏南地区农村的劳动力增加1%,该地区农产品出口将增加0.48%;土地对农产品出口的贡献系数为0.7,即苏南地区农村的耕地面积增加1%,该地区农产品出口将增加0.7%。

(二)具体而言,我们来研究农业技术进步对苏南地区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我们用1999~2009年的农用机械总动力(X1)、化肥施用量(X2)、农村用电量(X3)、有效灌溉面积(X4)、农作物总播种面积(X5)、主要粮食产量(X6)对苏南地区农产品出口的相关关系。

对选取的5个因素指标进行相关性检验,由此分析结果可以得出这五个因素指标对苏南地区农产品出口的相关关系,其中 X1、X2、X4、X5、X6这几种要素与南地区农产品出口是成负相关的,相关关系影响大小依次为: 农用机械总动力(X1)、化肥施用量(X2)、农作物总播种面积(X5)、主要粮食产量(X6)、有效灌溉面积(X4);而只有农村用电量(X3)这一个要素与南地区农产品出口是成正相关的。

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农用机械总动力与农产品出口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绝对值为为0.767,这表明农用机械的使用对农产品出口有较大影响;化肥施用量与农产品出口的相关性也很高,相关系数绝对值为为0.694,这是有实际意义的,因为农村的化肥施用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效果;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主要粮食产量、有效灌溉面积对农产品出口的相关性稍弱一些,相关系数绝对值为0.544、0.513、0.448,这说明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主要粮食产量、有效灌溉面积对农产品出口也起着重要影响,只是这种影响比农用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两种因素的影响较弱。

从以上结果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相关关系与我国整体的农用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主要粮食产量、有效灌溉面积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的相关关系有很大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农用机械总动力等对苏南地区农产品出口成负相关关系,而对我国整体的农产品出口成正相关关系。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上述的数据结果,我们可以看出,苏南地区农业发展现状、发展模式和中国农业整体的发展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第一,长期以来苏南地区的农业发展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它的农业总产值、及农业发展方式、农业发展理念都具有带头作用。近年来苏南地区的粮食总产量连年减少,除了气候因素外,耕地面积的逐年减少是一个主要问题。农民对土地的消极怠工和不恰当的土地流转方式都对可耕土地的数量和质量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第二,苏南地区普遍所采用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所采用的农户分散经营效率比较低下,生产结构较为单一,生产机械化水平不高,投入低、产出少、效益差,这直接影响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从而消极怠工,进入恶性循环。

第三,苏南地区的农民普遍文化程度较低,老龄化问题严重,专业人员数量少,所占比例低,劳动力素质低下。多数农民仍然采用传统的种植模式,因此科技含量低,农业产出也相对落后。

鉴于苏南地区的农业发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我们需要从不同角度一一探讨,希望对此地区的农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

第一,为了缓解土地质量对种植规模的阻碍,我们必须采取鼓励政策、激励机制让农户自愿的扩大种植面积。一方面,有些效益不良甚至亏损的土地或者一些荒地,政府要及时回收利用,最大效率的利用土地;另一方面,我们要避免不恰当的土地流转方式,在土地流转时要审度流转对象,很多不恰当的流转会对耕地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不仅如此,近年来无机肥的滥用降低了土壤的种植能力,使得土地原本的氮磷钾肥失衡,造成产出能力降低。

第二,要实现农业经济效益,就要实现规模经营,至少现阶段要实现规模经营与农户分散经营合理的分配,共同作用。不仅如此,农村要从生产结构单一向多元转化,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发挥苏南的优势,形成一条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的产业链。结合绿色旅游、健康消费的理念,把农业生产与旅游相结合,建立一个实用性、观光型、学习型的新型农业。另外,要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成熟发展,突破原有的仅仅生产初级产品的阶段,提高农产品的利用率,延长农业生产的产业链。

第三,对待农业专业化生产不仅是农民自觉学习的过程,也需要政府的支撑。首先,为了使农业生产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政府需要建立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给予农户贷款和担保;其次,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提高农户的工作积极性,政府需要建立科研机构的基金项目拨款,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充分增加农业人员的研究、经营意愿;最后,政府要发挥引导、监督和完善的作用,保障技术的创新、推广和应用。

[1]周净,朱德开,方群.安徽农产品出口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特区经济,2008,(6):180-181.

[2]常钢花.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3]程秋莲.我国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07.

[4]于水,谢逢春.苏南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的调查[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7,(7):13-18.

[5]王汉林,徐华.关于苏南农业发展的若干思考[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2001,(1):20-24.

[6]包宗顺,周春芳,张立东.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苏南农业适度规模经营[J].学海,2001,(6):49-52.

猜你喜欢
苏南地区农业科研产值
国土空间治理视角下苏南地区农用地生态修复分区
6口塘出虾43000斤!产值超100万元,“万亩虾塘”的成功密匙你了解了吗?
2020年阿根廷大豆产值将达205亿美元
“一米菜园”有颜值更有产值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助推西藏农业科研发展”座谈会成功召开
苏南地区商业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家庭农场发展模式探析
以“五化、五融合”理念推进农业科研试验基地规划建设
我国循环经济产值已达2万亿元
苏南地区上古气井低产低效主控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