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质点+数值”突破热力环流图中等压面凹凸

2013-08-02 01:02河北省迁安市第三中学064400王艳葵
地理教学 2013年7期
关键词:凹凸高空气压

河北省迁安市第三中学(064400) 王艳葵

在“热力环流”一节教学中,热力环流引起等压面的凹凸变化是一个难理解的知识点,很多学生不理解其形成的过程,造成了对其“死记硬背”的现状,致使在做题时茫然不知其所以然,错误百出。在近年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尝试了一个用“小质点+数值”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突破,结合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使学生分析明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片断:

步骤一 描述下图中等压面的分布特征。

分析过程: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质量,因此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即垂直方向气压下面高于上面。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当某区域空气对应的下垫面性质均匀时(如图中地表A、B、C三地受热均匀时),等压面一般呈水平状态,平行于地面且与等高面平行。故此时的等压面的分布特征表述为:地表A、B、C三地均匀受热时,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等压面呈水平平行状态。

步骤二 若图中小黑点表示空气分子,试画出A、B、C三点受热或冷却后空气分子运动情况(注意:图中的分子个数只是为了说明问题,并不是真实情况。各图同)。

分析过程:空气的受热膨胀和冷却收缩的实质是空气密度的变化,即空气分子运动导致分子数多少的变化。如A、B、C三地冷热不均引起近地面空气上升或下沉:当A地受热,气体受热膨胀上升,假设在A地近地面有一个空气分子做膨胀上升运动到A地上空,因此,A地近地面的分子数量由5个减少为4个,而高空处由原来的2个增加为3个;相反,当B、C两地受冷,气体冷却收缩下沉, B、C高空处有气体分子做下沉运动,假设在B、C两地高空处分别有一个空气分子运动到B、C近地面处,因此,B、C地近地面的分子数量由5个增加为6个,而高空处由原来的2个减少至1个。如下图所示:

步骤三 假设一个分子代表5hpa的大气压,写出一个空气分子运动后A、B、C三点对应的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数值。

分析过程:空气分子的增加与减少导致了空气局部密度发生变化,也导致了该区气压的变化。如A地近地面的分子数量由5个变成4个,而高空处由原来的2个增加为3个,又因为一个分子代表5hpa的大气压,所以A地近地面的气压由1000hpa变为995hpa,而高空处由原来的850hpa增加为855hpa;同理,B、C地近地面的分子数量由5个变成6个,气压也由1000hpa增加为1005hpa,而高空处由原来的2个减少为1个,气压值由原来的850hpa减少为845hpa。如下图所示:

步骤四 重新标注图中A、B、C三点对应的近地面和高空1000hpa和850hpa气压数值。

分析过程:根据“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这一原理。以下图为例:

当我们重新标注图中A、B、C三点对应的近地面和高空1000hpa和850hpa气压数值时,A点近地面的1000hpa气压值应在A处原1000hpa点的正下方,而A点高空的850hpa气压值在原850hpa点的正上方;B、C两点近地地面的1000hpa气压值在B、C两处原1000hpa点的正上方,而B、C两点高空的850hpa气压值在原850hpa点的正下方,如图中小三角所示。

步骤五 根据你写的数值,画出高空850hpa和近地面1000hpa的两等压面。

分析过程:由上图可知,把相应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可以得到变化后的等压面的图:

最终我们可以归纳热力环流图中等压面的凹凸规律: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凹的地方是低压区。

由此可见,通过以上的这种层层递进问题的设置,结合空气分子“小质点+数值”的具体有形的变化状态,让学生了解了空气密度变化对气压的影响,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思考,最终使学生自己画出了等压面的凹凸弯曲状况,这使学生对等压面有了深层的理解与记忆,从而突破了该教学难点。

猜你喜欢
凹凸高空气压
含有陡峭势阱和凹凸非线性项的Kirchhoff型问题的多重正解
高空走绳
看不见的气压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压力容器气压端盖注射模设计
高空缆车
不要高空抛物!
高空莫抛物
最易写错笔顺的字
消除凹凸纹理有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