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诠注青春捕捉青春足迹——谈电影《青春的应答》对大学生人生观塑造之艺术

2013-08-15 00:48徐望
剧影月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悲剧男友志愿者

■徐望

由江苏如皋市委宣传部、如皋广电集团、江苏泰极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拍摄的电影《青春的应答》取材于赵小亭乐于助人、舍己为人的感人事迹,用艺术的手法成功塑造了一个满怀青春热血,播撒爱心种子的时代女杰形象。通过这个典型形象,反映了“人生价值在于奉献”的中心思想;通过这一生动范例,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进行了一场深刻洗礼。

从该片的主题来看,这是一首庄严的青春挽歌。全片一次次地叩问观众心灵:青春是什么?大学生该怎样应答青春?——主人公赵小亭对她的青春做出了响亮的应答:青春是一场爱!爱的力量战胜一切,爱的勇气不畏死神!在这部影片中,有一点细节特别促我深思,那就是赵小亭和男友在一起探讨“什么是爱”的这段情节。当男友说:“一旦说出这个字,就代表着责任。”赵小亭陷入沉思,脸上现出一片憧憬与一丝怅惘,并未当场作答。——正是“有多少个读者就有多少个哈姆雷特”,从艺术接受心理学的角度上说,观众对于艺术形象的深入体验式解读是对艺术作品的再创造,是审美境界的再升华,是艺术传播过程的终结。于是,站在我的立场上,通过我对于细节的入微观察,对于剧中人心理活动的细心把握,我认为:男友把爱解释成一份义务式责任,不过是一种世俗之爱;而赵小亭的爱却是一种超凡之爱,我想她只会把爱定义为牺牲。显然,男友的回答,缺乏勇气,不能令人满意;所以,面对男友,她始终没有说出“爱”这个字。因为,这个字,无论何时何地说出来,只意味着一场牺牲——一场彻底无私的,贡献一切的,伟大的,爱的牺牲啊!就像古典悲剧中那些为爱人殉情的心境超然的善良女子一样,本部影片亦是一部殉节题材悲剧,赵小亭亦是一位品格卓然的善良女子,她亦是为着她的一心所爱毅然殉难的。她爱着什么呢?她爱祖国、爱人民、爱支教事业、爱乡村儿童……她的爱不在人间,不在男欢女爱,不在贪恋功利的尘俗之中,而在她的心田间,在超越人性的报效社会行动中,在献身事业的崇高天上。——归根结底,所有的爱都终结于牺牲。

从该片的风格来看,写实风格贯彻始终。贯穿全片的主线是赵小亭的成长心路,是一位真真切切的“邻家女孩”的爱心旅程。其中插曲《嘟嘟的家》清纯流畅,一路伴随纯洁心灵,符合全片的自然格调。

本片虽有深重的教育意义,虽要表现当代英雄主义情怀,却没有半点乏味的说教腔,也不作任何抒发慷慨激昂、发表豪情壮语的“高大全式”理想化表演。——那样模式化的角色是捏造出,而非塑造出,表达的是主观臆想,而不是可实现性的理想;那显然是脱离现实的,必然无法打动人心的。这样于点点滴滴凸显凡人善举,在平凡的人身上挖掘超凡的英雄式正义感;于真人真事中寻获艺术原型,在普通的生活中宏扬出众的杰出人物式美德节操。这正是本片的正义理性所在,其极力塑造一位有人性的、充满人情味的、最终超越人性的壮烈牺牲的女英雄形象,在主人公身上铺满的无非是细小闪光点,却折射出人性的永恒光辉,进而映现出超越人性的伟大光芒,成就了影片教育艺术的一大亮点。

并且,本片对于当代大学生观影时的接受心理有着充分把握,很亲近学生,很贴近校园,用平铺直叙的日记般实录方式,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集体写生,把清新淳朴的学生年代浓缩进一部电影中,成功实践了缩影艺术,堪称笔法凝炼、内容凝缩、真情凝结、意义凝重,是真、善、美的艺术结晶。总体而言,整部影片将一份真实的生活感和一份厚重的质量感相互交织,使被动式地接受教育成为主动式地感受教化。这正是本片的言说理性所在,其竭力塑造一位活在当下的、活在大学生群体中的、90后的时代好女儿形象,因其爱人生更爱人类,爱家人更爱国家,爱友人更爱社会,爱正义更爱美德,这样敢爱无悔,为爱牺牲,洋溢青春激情,喷薄青春活力,所以她的形象永远鲜活,青春不朽。

从该片的人物性格造型来看,其造就了一个拥有强烈个性的独立个人典型。主人公赵小亭从小就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志愿。在成长中,她不随波逐流,不苟合乌合之众,生活朴实,不赶潮流,思想充实,不慕虚荣;在每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她极富主见,不受人左右,认得定方向,瞄得准目标,自己给自己领路,一路勇往直前;在人生的新阶段,她积极乐观,顽强拼搏,在大学新生入学的军训场上,是个“不服输”的有战士素质的人;长大后她不愿依附于人,不愿把自己的生命悬系于他人身上,寄托于爱情之乡(乌有梦乡),不愿盲目地跟从青春期的情欲,不愿一味地跟着男友走,而最终令男友追随于她,不但用女英雄式强大魅力赢得了爱情,而且用青春的壮志雄心驯化了恋人。可见,该片对于当代青年的恋爱观也起着正向引导作用,将爱情境界最终升华至敬爱。据我理解,若赵小亭身上不具备不一般的美德,她的男友必不至于爱她到如影随形的地步。这验证着一条客观真理:男性的爱情建立在理性根基之上,他们的爱中可敬大于可爱;这里还结合了一些反面教材,告诫着千千万万年轻人:勿轻言爱情,爱情不可儿戏!——回到本段正题,无论从哪一方面看,赵小亭都是一位个性独特的当代女大学生典型。

然而,既然悲剧是“将有价值之事物毁灭给人看”,和所有的悲剧式人物一样,赵小亭这个小小的人物,虽不是古典英雄式大人物,却也经历过命运的起伏,从不向命运屈服——她是要谱写命运、迎击命运、创造人生,追求自己的幸福,而生命却是以悲剧终场,似乎落入那自古以来英雄悲剧的定数中去,最终“命数难逃,终有一劫”。观影后,我的感情激荡,心潮澎湃,胸中悲苦,不能名状。这沉重的悲剧有着多么强大的教育力量啊!悲哀的女神是最强大的女神!这自是沉恸悲哀,却深入人心、感人至深,有着一股唤醒沉睡者、催人奋进的感召世人的强力。

再说,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看问题,不妨把赵小亭的人生比喻成一串光洁的珍珠,这最后一粒珠子却是悲哀的泪珠,这是比一切珍珠都珍贵、都美好的无价明珠。有了它,前面的珠子才串连起来,形成整体,折射出一道无比壮丽的天际虹彩;有了它,前面的珠子才明亮起来,放出光彩,烘托出一派满怀希望的圣洁光明。应当多谢这最后一颗悲哀之珠,没有它,悲剧主人公生命的珠串便散落一地,成不了一场辉煌事迹,生命的价值便显得琐碎,显不出完整性;没有它,殉难女英雄青春的隋珠便不免暗投,默默一倾付诚然宝贵,却终究难使世人正视,青春的透支便不具如此这般的强烈感染性。

因此,从该片的悲剧意义来看,这场青春的悲剧能鼓舞人心,如一支激昂的青春战歌,成为青年同志们学习的榜样,慷慨贡献,相信爱的力量,鼓起爱的勇气,将一颗青春的爱心变为永恒。让我们尽情想象,在这用爱燃起的青春火焰上,火光比白昼要白,呈现出一片神圣光亮,叫人惊叹这夺目的青春辉光。

此外,颇值得一提的是,《青春的应答》全部演员均由志愿者组成,为我国首部志愿者参演志愿者题材的影片。从这个角度来看,志愿者精神与影片主题思想默契呼应——青春就是要不怕艰,不怕苦;青春就是要辛勤耕耘,服务大家;青春就是要下基层,扎根民众;青春就是要乐于效劳,甘于忍耐;青春就是要默默奉献,勇于牺牲。青春与志愿密不可分,是立志报国,誓愿竭诚;是志向伟大,愿景高远!在本片中,参演志愿者们正是以这样的青春热力,一心回应着青春这一道人生大课题。

所有志愿者中,以女主人公为典型代表,她是一朵大学生之花。她在绽放到极致之际,在这青春花季,生命戛然而止。这看似是一场难以承受的生命之殇,可对她而言,她无憾于己,无愧于人,死得其时,无上光荣!客观地评判,一个人既能一手摘得青春流芳的赫赫锦标,又能够逝于名满遐迩的当儿——青春的荣名,长存不朽;花儿的芳名,被诗歌赞颂。鲜活的青春战歌啊,将永世流传,代代传唱,流行到了活力不衰、永葆青春的地步。

这部影片以志愿者精神来塑造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十分善于运用由小见大的艺术手法。赵小亭不过是个小小的人物,她从许许多多平凡善举开始,直至终极于超凡义举一刻,将整个生命价值凝固于那超凡一刻。这揭示了一种有哲学意义的人生足境。我们每个人,不能个个期望自己定成栋梁之材,更不能个个以为自己高大得就像古代大船上的扬帆主桅。假若我们只是一介小小的凡人,我们只能被加工成一枚小小的火柴,那又何妨呢?我们和国之栋梁成长于同一座大森林,和船之桅杆来自同一棵美丽大树,我们血统正统,出身高贵,血管中涌动着英雄热血,青春在热血沸腾。我们怕显不出自身的贵重价值、头等身份,怕辜负了自己的贵胄家世、望族血脉,我们拼命要求被拿起点燃,拼命要求贡献力量;我们总怕自己还显得不够正派、不够地道,总怕还不够夺目、不够骄傲,我们奋尽全力,燃足自豪,一刹那放出了多么强大的光与热啊!我们只有为社会把青春默默地燃烧,不惜烧成焦烬,我们才真正能够骄傲。

猜你喜欢
悲剧男友志愿者
志愿者
小小志愿者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向志愿者致敬
你要有拒演悲剧的底气
犬系男友与猫系男友
画家的悲剧
the boyfriend look 装男友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