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请官员吃饭”让谁汗颜?

2013-08-15 00:43张永超
领导文萃 2013年9期
关键词:经商营商公平

□张永超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香港在全球范围内都被视为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在这里,生意人不擅应酬并无大碍,与政府官员交往过密,反倒可能引来麻烦。一家来自内地的健身器材公司的负责人说:“这里的营商环境很单纯很单纯很单纯,非常非常非常规范,”他笑着补充了一句:“还不用请吃饭。”

这位在香港经商的商人的无心之语,让很多内地人看了眼红,因为他道出了内地企业做生意的现实困境。众所周知,请官员吃饭、给官员送礼,政府部门吃拿卡要,在内地已蔚然成风,成为一个在许多地方泛滥的商业潜规则。在内地经商,不与政府官员搞好关系,不和各个与公司业务有关系(特别是和审批权力密切联系)的部门官员吃饭,那是不可想象的,因为这些部门手里的审批权随时可以收回,也就意味着随时可以让你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投资打水漂。

同样都是政府官员,同样的权力,为何香港官员手中的权力,却没有对本地方的经商行为构成威慑呢?笔者认为关键就在于制度。一个强有力的制度,可以使官员本分起来。倘若一个官员用手中权力寻租,不仅得不到新获取的利益,还会连原有的利益也丧失掉,那么官员当然会谨慎使用手中权力。香港数十年来对权力的行之有效的约束,一方面使得诸多官员形成了不滥用权力的习惯,另一方面也使得部分官员即使想用权力谋取利益也难以得逞。

反观内地,“不请官员吃饭”,对于当下中小企业和普通市民而言,则是奢谈。一方面这和长期以来人们的观念有关。在很多地方,公款吃喝和接受私人吃请在很多官员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甚至视之为工作内容的一部分,很多人因为吃请太多而为“革命”喝坏了胃,喝伤了肝,但是却还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其很享受吃请过程中权力所带来的快感,觉得“倍儿有面子”。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当下“请官员吃饭”还纳入不了反腐的法眼。

当公权私人化,“请官员吃饭”的背后往往存在着权力滥用问题。这至少会造成两方面的社会影响:其一,加重企业的生存负担,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每个环节,都少不了请客送礼,经营的成本自然会无限拔高,所谓的营商环境就会不断恶化;其二,整个社会将会在请客送礼中失去公平的游戏规则,继而机会公平与权力公平也会丧失,谁能请到官员吃饭,不再只是面子和虚荣心问题,更是关系到资源分配的大问题。

怎样才能真正杜绝公款吃请和官商勾结,或许不是把香港廉政公署复制到内地就可以解决的,这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官员的八小时之内外都需要人民群众和媒体的监督,其次是如何让官员真正忌惮受贿和接受吃请之后的惩罚,这是关键。没有重典,没有强有力的权力约束制度,别想拥有单纯的“营商环境”,“请官员吃饭”也会连绵不绝。

猜你喜欢
经商营商公平
公平对抗
从部队到经商,从员工到老板,从200万到2个亿,看好润刘爱民三十载奋斗史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怎样才公平
笨柴兄弟
哪些方言有利于经商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营商环境软转型
公平比较
打造营商环境邀您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