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民生隐忧伴随新城市化
——《2013中国民生发展报告》即将发布

2013-08-15 00:47邓凌原
民生周刊 2013年16期
关键词:进程城市化民生

□ 本刊记者 邓凌原

当民生隐忧伴随新城市化
——《2013中国民生发展报告》即将发布

□ 本刊记者 邓凌原

《2013中国民生发展报告》以“新城市化进程中的民生隐忧”为主题,在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民生问题的历史和现实进行剖视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中国新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四大“民生隐忧”。

6月6日,由人民日报社、北京师范大学指导,《民生周刊》杂志社和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政府管理研究院联合举办的第一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即将开启,由北京师范大学“民生发展报告课题组”起草的《2013中国民生发展报告》,将在该论坛上正式发布。

据了解,该报告以“新城市化进程中的民生隐忧”为主题,在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民生问题的历史和现实进行剖视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中国新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四大“民生隐忧”——耕地减少、粮食安全的隐忧,资源紧缺、环境恶化的隐忧,生活质量下降的隐忧,“被城市化”的隐忧。在对“新城市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这些“民生隐忧”进行分析后,该报告提出了规避这些“民生隐忧”的对策和建议。最后,该报告第三次对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民生发展进行了科学的测度和评价。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扩大,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于是就有了“城市化”。城市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它是一个不断累积、沉淀的过程。《2013中国民生发展报告》认为,城市是民生改善和发展的产物,因此,城市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人们追求民生改善和发展的过程。

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

美国学者诺瑟姆提出了“诺瑟姆曲线”来揭示城市化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之间的对应关系。按照诺瑟姆曲线,城市化进程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城市化初级阶段,城市化率在25%以下;第二阶段为城市化加速阶段,城市人口从25%增长到50%乃至70%;第三阶段为城市化成熟阶段,城市人口比例超过70%,当城市化水平达到80%时,城市化增长变得缓慢。

《2013中国民生发展报告》认为,按照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现阶段中国城市化发展总体上处于诺瑟姆曲线的第二阶段,即加速发展阶段。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城市化的发展,经历了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经起步、停滞、探索、发展四个环节。

此外,该报告认为,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民生改善之路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在某种程度上说,中国60多年的城市化过程是对农民民生的侵蚀过程。这种侵蚀大致经历了四次:

第一次是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用廉价的农产品和农业税,通过统购统销的方式,侵蚀和剥夺农民的民生。

第二次是通过将城市大量过剩人口推向农村,与农民争资源争工分,直接对农民进行实物上的掠夺,降低农民的民生水平。

第三次是城市对农村人才的剥夺。人才是民生改善和发展的根本,1978年恢复高考以后,大批农村优秀的青年人通过上大学和研究生,绝大多数离开农村进入城市,成为城市中新的成员。

第四次是城市化对农村土地的剥夺,进一步削弱农民民生的改善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的土地被低价从农民手中征为政府所有,然后政府又以高价卖给开发商。

蕴育的民生隐忧

资源紧张,空气污染,交通堵塞,人口拥挤,孩子上学难,老人看病贵,噪音光污染,物价上涨,房价飙升,情感上缺少归依……一个又一个的民生难题,正在烦扰着城里人所有的梦。

透过这些表象,北京师范大学“民生发展报告课题组”将关注触角伸到社会发展的深处。他们认为,新型城市化进程中,蕴育着巨大的民生隐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民生基础动摇的隐忧。新型城市化演变为新一轮行政规划下的造城运动,导致耕地减少,引发粮食危机,民生的基础发生动摇。城市化对土地的无节制的需求,造成耕地持续减少,粮食危机的压力增大,直接威胁到民生的基础,最终引起社会的不稳定。

二是民生支撑条件削弱的隐忧。新型城市化导致城市规模扩大,进一步加剧资源紧张,环境恶化,削减了民生的支撑条件。

三是民生质量降低的隐忧。随着新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城市规模逐渐扩大,人口逐渐增加,往往会导致吃穿住用、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品价格上涨,质量下降,供应困难、房价飙升等问题出现,特别是城市交通拥堵现象加剧,食品安全受到威胁,教育医疗、生老病死等基本民生活动日益艰难。

四是民生权利被蚕食的隐忧。新城市化的核心是人的城市化,大批的农民被城市化的浪潮裹挟着进了城,远离了乡土文化,他们的肉体虽然住进了城市中的高楼中,享受到了城市方便的生活设施,但是他们的精神没有融入城市的生活圈子,情感上仍然没有被城市接纳,成为“被城市化”、“伪城市化”的一群人。

对策与建议

进城,是千百万农民的梦想;城市化,是中国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所在。新型城市化不只是建广场、修房子,没有产业基础的城市化,建起的只是一座座“空城”。新型城市化要能够支撑起“安居梦”、“创业梦”、“市民梦”,归根结底就是一个“民生梦”。

《2013中国民生发展报告》认为,城市化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大量因失去土地而进入城市的农民,如何对待这些农民的民生大计,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民生之路,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具体的对策与建议有以下几点:

有效保护耕地,充分保障粮食安全;建立节水型城市,缓解水资源紧张;打开城市“顶盖”,减污与治理并重;从规划到执行,打造城市生态型绿地;循环利用开掘“城市矿山”,开源节流与绿色能源让城市动力继航;走出困境,创新规划与绿色出行;提高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和法制建设,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帮助外来人员特别是农民工及其子女实现“工作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破解“被城市化”隐忧。

猜你喜欢
进程城市化民生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与展望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
社会进程中的新闻学探寻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与反思
Linux僵死进程的产生与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