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市场手段约束上市公司
——访中国上市公司环境社会责任调查组委会秘书长崔志如

2013-08-15 00:47丁筱净
民生周刊 2013年16期
关键词:手段责任环境

□ 本刊记者 丁筱净

用市场手段约束上市公司
——访中国上市公司环境社会责任调查组委会秘书长崔志如

□ 本刊记者 丁筱净

政府部门执法不力、民众监督机制尚未形成、环保组织专业度不够,种种现实困境,让一些环保人士将目光投向了资本领域。对上市公司环境责任进行排名公布,从而影响投资人取向,他们希冀用不到十年时间,提升企业的环境责任表现。

针对上市公司不及时披露环境信息、公司股价和社会责任表现关联性低的现状,2011年底,在共青团中央的支持下,中国上市公司环境社会责任调查组委会成立,启动了我国首个针对上市公司的环境责任落实调查。

作为该组委会的秘书长,崔志如希望通过调查对上市公司排名,进而影响投资者的选择,用资本的力量推进上市公司更好地承担环境责任。

民:您为什么想做中国上市公司环境社会责任调查?

崔志如:我感觉现阶段上市公司环境污染事件频发,几个层面的表现都不是很理想。

首先,行政主管部门执法不力。地方环保局要么不作为,要么将环保检查变成一种寻租手段。上市公司更为特殊,许多上市公司在县里设厂,但是地方环保局却因“级别低”连企业的门都进不去。

“总有一天这个投资指数会对投资者的选择产生影响。如果顺利的话,我相信不出十年,市场和资本这股力量就会让上市公司的环境责任表现得到明显提升。”

其次,民众监督还没有形成很好的机制。

再次,环保组织专业度不够。过去十年,中国环保组织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总体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专业性不够,只能是呼吁呼吁。和媒体关系好的话,能够发出一些声音,否则只能通过微博等自媒体发声,社会影响比较有限。

最后是环保公益诉讼案子太少。这两年对于公益诉讼的政策风向是很积极的,但效果并不明显。我国有一些环保法庭,但很多都是“零立案”,环保公益诉讼目前还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综合以上原因,我们觉得如今的企业环境污染事件需要一种新的监督方式,所以选择从上市公司做起。

民:为什么选择上市公司而不是所有企业作为你们的调查对象?

崔志如:首先,中国的A、B股上市公司近2500家,其经济总额已经占到全国GDP的六七成。如果他们的环境责任做好了,大面就能够保住。另外,选择上市公司是因为我们希望通过影响投资人、投资机构的选择,来引导上市公司更好地承担环境责任,用资本的力量、市场的手段来改变企业的行为。从国外的经验看来,资本能够成为一个很好的抓手。

民:你们的工作方式是什么?

崔志如:我们希望站在专业角度,对中国上市公司落实环境责任的情况进行独立的第三方评价,然后将评价结果按照行业排名,通过媒体和其它渠道公布,进而影响投资人和投资机构的选择,让他们卖空环境责任落实差的企业,买进环境责任落实良好的企业。

民: 2010年紫金矿业发生重大污染事件,地方环保厅仅开出956万元罚单,第二天该股开盘大涨,被迫涨停。这件事情是否说明中国投资者对企业的环境责任没有那么敏感?

崔志如:马克思说过,资本是血腥的,是唯利是图的,但我们希望引领资本向正义的一面前进。紫金矿业是一个很特殊的案例,但在一定程度上也确实说明中国的股民和投资机构存在看重回报多于其它的倾向。这无可厚非,因为投资的初衷就是获得回报,但投资者的意识正被慢慢培养着。

从这两年证监会出台的政策,可以看到他们希望中国股市从投机性向投资性转变,这对中国股民是一种正面的信号,要求他们关注自己投资企业的质量。

从市场角度看,中国的社会责任投资基金(在选择投资的企业时关注其社会责任的履行,包括环境保护等)已经出现并且表现不凡,这给中国股民另一个信号:社会责任投资并不亏钱,相反有很大的回报空间。

民:股民和投资机构进入股市,初衷是获得回报。投资环境社会责任表现好的企业,会与他们的初衷相悖吗?

崔志如:让我们看看中国首支社会责任投资基金的表现。兴业全球社会责任投资基金自2008年成立以来净值增长59.1256%,在109只可比股票型基金产品中排名第一,业绩比第二名高出21个百分点。

这种表现是有目共睹的,也受到了很多奖项的认可。虽然中国目前这样的基金并不多,但这种“黑马”般的表现起到了两方面作用:首先是让一部分股民意识到社会责任投资是可以做到回报与公益双收的,其次也让很多基金公司意识到这方面市场的潜力。这两年这样的基金越来越多。

民:社会责任投资也许对投资者有短期回报,但它距企业落实环境责任的改善是不是还比较遥远?

崔志如:我认为并不遥远。如果我们把调查落实好了,坚持下去,总有一天这个投资指数会对投资者的选择产生影响。另外,市场上相关基金的优异表现也会让投资者跃跃欲试。如果顺利的话,我相信不出十年,市场和资本这股力量就会让上市公司的环境责任表现得到明显提升。

民:您认为市场手段会比行政手段更有效吗?

崔志如:我认为市场手段发展起来,会比行政手段更有效。中国人习惯通过行政力量去改变问题,但我认为一味依赖政府是一个误区。为什么?近十年,民众、媒体、环保组织一遇到污染事件就找政府,但是中国的环境还在继续恶化。现在环保部都不提减轻环境污染了,只说要遏制环境污染的增速。事实证明,“找政府”这条路没那么通畅,这种情况下,想要改善环境,就需要另辟蹊径。

市场手段包括两方面,一是影响投资者,二是影响消费者。在消费领域,后者起的作用较明显,我相信近几个月农夫山泉的销售就受到了很大影响。但在非消费领域,比如矿业、发电、化工等行业,环境污染的负面消息对企业的销售业绩影响并不大。

而影响投资者就不存在这样的差别。只要是环境责任表现差的企业,融资都会受到影响,这对企业来说是实实在在的,是他们的“七寸”。

民:在遏制上市公司环境污染方面,您认为政府和市场应该如何分工?

崔志如:政府要做的就是立好法、定好标准,然后严格执法,承担好“守夜人”的角色就足够了,剩下的工作都应该留给市场和社会去做。

□ 编辑 郭铁 □ 美编 王迪

猜你喜欢
手段责任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期望嘱托责任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
逻辑接续及其表达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