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互助友爱新型人际关系道德建设的路径选择——以“厚德衡水”互助友爱人际关系道德建设为例

2013-08-15 00:48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厚德衡水思想道德

(中共衡水市委党校 河北衡水 053000)

(本文系2012年河北省政研会重点课题:课题组组长:栗希荣,成员:范世宏、张端、郭珍、闫宁、李倩、孟宁)■

“厚德载物”是中华文化的精神之魂。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崇尚为政仁和,为人谦和。在衡水市全力打造文化旅游湖城的今天,提出“厚德衡水”的道德建设目标,既是对中华传统“和”文化思想的一脉传承,又与构建和谐衡水目标根本一致。为此,大力引导衡水人民用像大地一样宽厚的德行来容载万众、万象、万事、万物。以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精神,以互帮友爱、诚信相处的德性德行,形成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新风尚,显得尤为重要。

一、转型期“厚德衡水”对互助友爱人际关系道德建设的新诉求

(一)倡导互助友爱文明之风是全社会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总体诉求

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变革,经济的快速发展,道德建设面临着复杂的社会生态,一些领域的道德问题已经引起中国社会的集体关注,人们深感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道德良知却时时事事在拷问国人。但同时那些见义勇为、救死扶伤、敬业奉献的“最美”故事又让人们继续感受到来自良知的温存和正义的坚挺。总之,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面对道德领域的“美”与“丑”的双重考量,全社会深刻反思,政府民间齐行动,化解信任危机,倡导互助之风,营造厚德社会氛围势在必行。

(二)倡导互助友爱文明之风是“善行河北”主体道德实践活动的丰富内涵

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体表现为与人为善、心地仁厚。而“善行”则要求人们自觉主动地去爱人、助人,至善亦是至美,厚德方能载万物。为了发扬新时代的助人为乐雷锋精神,传承厚德重义的燕赵风骨,我省开展了“善行河北”道德建设活动,衡水市开展了“厚德衡水”主题道德实践活动。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都是以互助、友爱、明礼、诚信为重点内容,引导人们在日常交往和社会活动中乐于助人,大兴互助之风;在职业活动中诚实守信,大兴诚信之风;在家庭生活中敬老爱老,大兴孝敬之风。从而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助友爱新型人际关系和积极向上的团结互助精神新风貌,以厚德重义、助人为乐的道德制高点推动至善最美行为的践诺,将会使“善行”活动的内容更丰富,意义更广泛。

(三)倡导互助友爱文明新风尚是“厚德衡水”道德实践活动的主体诉求

任何一个地方的发展,都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撑。当前,随着处于环渤海经济带的京津冀经济发展圈的隆起,衡水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迫切需要对接文明程度比较高的城市文化。“厚德衡水”这一主题道德实践活动,打造以“责任”、“诚信”、“爱心”、“包容”等为内涵的“厚德”城市文化建设所带来的潜在效应,比任何区位优势都具备魅力。衡水属后发地区,人们思想中更多的保留着善良质朴的天然一面,保留着“穷且益坚”、自强不息、奋起直追的不屈斗志,更容易迸发出互助友爱、同舟共济的精神火花。由此可见,“厚德衡水”的提出,既蕴含了衡水地区的风土人情、传统美德,又包含了几多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既是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又为和谐衡水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和重要保障。

二、衡水“厚德博爱”文化积淀深厚,需要进一步传承和发扬光大

衡水,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燕赵文化和齐鲁文化在这里交汇积聚,燕赵的忠义和齐鲁的仁义兼收并蓄,形成了扶弱济贫、侠肝义胆、淳朴守信的独特文化积淀;衡水是董仲舒故里、大儒之乡,这位西汉大哲学家、儒家学派一代宗师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使崇仁尚礼、厚德重义的儒家思想深入人心;衡水还是革命老区,“冀中子弟兵母亲”李杏阁、全国劳模耿长锁等老一辈英雄模范不计名利、奉献社会的高尚精神已深深融入到衡水人的血脉之中;在这片人文精神厚重的热土上成长起来的衡水人,经过了长时间的涵养、陶冶、滋润、调适,淳朴风雅,温文敦厚,友善好客,最终凝成了特有的文化气质和道德风范。

新的历史时期,衡水人自觉顺应建设和谐衡水的美好愿景,以“厚德衡水”为道德实践主题大力推动互助友爱新型人际关系道德建设的开展。正是在这种天时、地利、人和兼备的大气候下,衡水市以其独有的思想道德风格和精神文化气息,构筑起引领社会道德风尚的“道德高地”,奏响了体现时代道德建设主旋律的新凯歌。全国道德模范林秀贞先进事迹感人至深,在衡水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一个普通共产党员身上体现出的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高尚情操和热心公益、扶贫济困的可贵品质,在全社会唱响了“大爱之歌”;解甲不矢志,退休不褪色的“上校村官王晓勋”,将一度远近闻名的乱村、“上访大户”,治理成为衡水市首批命名的“文明生态建设示范村”,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军队退休干部的先进性,在全社会唱响了“奉献之歌”;从警26年,一直扎根基层,视辖区群众为亲人,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俺党育”、“范大了” 的基层民警范党育,以敬业奉献的高尚职业操守在全社会唱响了“敬业之歌”;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自费组织河北省第一支民间医疗队抗震救灾,以后又连续奔波各个灾区现场救援,人称“仁医”的吴殿华,在全社会唱响了“援助之歌”;2010年,获得“全国道德好人”称号的“白手起家的富翁村官”王文忠在全国独创“8+2”扶贫模式,在全社会唱响了“创业之歌”,成为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道德典型。在这些典型事迹影响和感染下,衡水市先后涌现出争相捐肾救弟的故城三兄弟、23年收养16名残疾弃婴的农妇王小芬、背着瘫痪母亲上学的闫希来、一家有难全村义捐的武邑县东沙窝村等一批道德模范群体,正以良好的示范效应筑牢了我市“道德高地”的根基,引领了衡水道德建设的方向。

三、多管齐下,全方位推动“厚德衡水”互助友爱人际关系道德建设

(一)强化思想道德教育,增强人们的互助友爱意识

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衡水人民深入了解衡水的独特文化积淀,使他们明白我们曾经有过“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民风,有过“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英勇气概,更有“杀身成仁、敢为天下先”的爱国热情。这些都曾经哺育过我们的灵魂,助长过我们的勇气,是我们永远不可磨灭的精神支柱。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继承和发扬光大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

(二)营造有利于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

衡水要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就必须打好宣传立体战,不仅要加大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宣传橱窗、影视作品等的宣传力度,而且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各种新的宣传媒介,积极拓宽和搭建宣传渠道和平台。通过多管齐下的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格局,真正发挥了“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作用。同时通过进一步及时跟踪、随时发现、适时总结、应时推广,使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平民英雄”和基层涌现出来的“凡人善举”,能尽快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为此,衡水要注重抓住当前爱心文化视角上的关注焦点,寻找到代表整座城市特色的爱心符号作为进一步宣传和推广的切入点,从而有利于在全市营造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三)运用完善的运行机制推动思想道德建设

衡水要综合运用教育、经济、政策、法律等各种手段,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制度和机制的保障。比如通过逐步健全奖惩和激励机制,对在思想道德建设中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不道德行为严格追究责任,依法严厉给予惩处。对此,国外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比如在新加坡惩罚机制规定,被援助者如若事后反咬一口,则须亲自上门向救助者赔礼道歉,并施以其本人医药费1至3倍的处罚。影响恶劣、行为严重者,则以污蔑罪论处,使公民在实施见义勇为时免去了顾虑和担忧等。国外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样本,衡水应通过制定一些地方性助人行为保护措施,解决“好人难做”的道德困境,进一步激发社会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热情,在社会上培育敬重英雄和仁人志士的浓厚氛围。

(四)努力形成推动“厚德衡水”思想道德建设的强大合力

衡水要将“厚德衡水”主题道德实践活动进一步推向深入,各级各部门就必须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作为加强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综合指标考评体系,经常分析和解决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富有成效。另外,推动“厚德衡水”建设,一些民间公益组织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相关部门应扶持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带头学模范,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形成推动“厚德衡水”建设的强大合力,扎扎实实推进我市的思想道德建设。

猜你喜欢
厚德衡水思想道德
衡水专场(二)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厚德品质 尊天下
厚德品质 尊天下
厚德载物
厚德品质 尊天下
第二届衡水湖诗歌节圆满落幕
评选“三好标兵” 创新思想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