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宣言书

2013-08-15 00:44文|孙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3年2期
关键词:特色建设发展

文|孙 杰

(作者系内蒙古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的战略高度,全面把握国家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以宽广的视野全面审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系统回顾了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积累的基本要求和宝贵经验,深刻阐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五位一体的新布局,科学部署了继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各项举措,体现了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统一、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统一及总结过去和规划未来的统一。报告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具有很强的战略性、理论性、指导性,是指引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宣言书。

一、科学发展观的新定位

伟大的事业催生创新的理论,创新的理论引领伟大的事业。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与时俱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党的十八大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实践价值、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做了深刻的阐述,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对于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出了新的概括。强调在改革开放30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告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八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即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强调了三个没有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号召全党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为保障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最早提出中国共产党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一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重申这两个百年目标,并提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五个方面新要求: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所有这些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情怀,即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四、深化改革的新部署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五、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新布局

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是亿万民众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厦的基石,必须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进行全面部署,统筹推进。报告第一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相并列,提出了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新布局,表明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认识更加全面,目标更加清晰,举措更加有力。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六、党的建设的新举措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如何为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组织保证,使“伟大事业”和“新的伟大工程”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是我们党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引发了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关系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所有这些都对党的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给党的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世所罕见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如何应对“四种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如何化解“四大危险”——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必须提高“四个自我”的能力——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增强“四种意识”——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为了确保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八项任务:即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猜你喜欢
特色建设发展
特色种植促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