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质量体系运行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2013-08-15 00:54林文娟
科技视界 2013年11期
关键词:法定计量机构

林文娟

(安溪县质量计量检测所,福建 安溪 362400)

中国自加入WTO 以来,各个行业采用国内、国际新标准、新技术组织生产和进行管理越来越普遍,为了规范、发展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检测行为,国家质检总局出台了法定汁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JJF1069-2012,这一强制性规范,对县级技术机构来讲,标准要求起点较高,如何切合实际、有效地做好本单位的质量管理,对规范法定计量机构的检测行为,促进法定计量机构的发展,至关重要。笔者长期从事基层计量管理和技术服务工作,谈谈笔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近二十多年来,县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发展较慢,所建的检定项目主要是加油机、血压计(表)、电能表、水表、衡器、压力表、通用量具等量大面广、多以现场检定为主的基本项目。工作人员年龄老化,知识结构较低,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平时接触新标准、新知识的机会较少,思想保守,人员素质较低,与JJF1069-2012 要求差距较大。l997年计量检定机构考核换证依据国家局发布的“考核规范40 条”,实行的是要素管理、法制管理,而JJF1069-2012 推行的各项活动实行的是过程控制,追求的是工作有效性、适宜性、充分性及持续改进。其中的一些质量术语对不熟悉1SO9001 的人来说,学习、了解、掌握、运用更需要一个过程。

问题一:职工对ISO9001 倡导的管理理念和质量管理术语了解较少.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JJF1069 条款的要求。

对策:

1)领导重视,全员参与,采用各种学习形式,强化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的学习。重点是提高相关人员的思想认识和质量意识。

2)明确学习内容,要做到真正理解,掌握《法定汁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JJF1069-2012,还应加强ISO9000 族、ISO10012、JJF1033、JJF1059 等标准、规范以及捡定、校准、检测活动所遵循的各种检定规程的学习。

3)根据JJF1069 对于各类人员的任职要求,应针对重点岗位人员的任职需求进行培训工作。加强对机构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授权签字人、质量监督员、内部审核员等的业务培训。

问题二:制定的质量目标可测性差,不够适宜。没有把质量目标层层分解至相关职能部门和层次上,对质量目标的考核及适宜性评价不足。

对策:

1)质量目标的制定应考虑到“前瞻性”和“挑战性”,且要针对“薄弱环节”,是经过努力才可以达到的可测性目际。

2)各职能部门及层次上的质量目标,是机构的质量目标层层分解,结合分管的质量工作,力求展开,使质量目标的层层展开变成全体员工的行动,实现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3)及时评价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对“过高”、“过低”的目标应及时调整,以期通过质量目标的实施,不断提高计量检定、校准、检测的能力。

问题三:所建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可操作性差,对日常检测起不到规范作用。造成文件化规定和实际质量运行的“两张皮”。

对策:

1)《质量手册》 作为单位的纲领性文件,要突出本单位的具体实际,制定符合自己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努力实现JJF1069 条款要求在本单位的具体化。科学的作好《质量手册》与其他体系文件的接口。JJF1069-2012 要求的程序文件有35 个之多,笔者认为县级技术机构针对一些工作中涉及不到的工作可不制定工作程序。同时,制定发布的程序文件必须清楚明了,可操作,配备相关作业指导书、质量记录,形成完善的质量体系文件。

2)明确标准条款要求,合理布局质量体系运行的各项活动,处理好各项工作的接口,明确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科学合理地布局本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正确处理好各项工作的接口,减少体系运行中的工作交叉和工作盲点。

问题四:管理评审活动质量不高;管理评审的输入不全,特别是缺少可能影响质量体系的变更、改进的建议等;管理评审的输出无识别改进的需求,缺少机构负责人对体系、产品的改进和资源的需求所作出的决策。

对策:

1)管理评审是机构负责人直接把握的一项质量管理活动,他的各项活动记录体现了一个单位的质量管理水平和管理理念。管理评审会议不同于一般的质量会议。管理评审关注要点:(1)控制好管理评审的输入、输出的要素;(2)会议目的明确,会议程序化;(3)讨论本单位体系文件的适宜性,并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评价。

2)各业务室在对质量工作总结的同时,应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和部门发展的需要,确定资源的需求,提出合理化的改进建议。将这些变化作为管理评审输入,做到“以变应变”。

3)机构负责人应根据机构发展的需要,根据各部门的改进建议,结合领导自身的追求,作出改进的决断,以实现体系的持续改进。

问题五:内部审核活动的有效性不高,其制约本单位质量管理水平提升的瓶径。

对策:

1)提高内审员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

2)发挥质量负责人的应有作用;

3)追求内部审核活动过程的作用,而非不合格报告的多少。

4)有效区分纠正、纠正措施,预防、预防措施的区别,不合格工作的追踪在本单位要实现举一反三的效果。

问题六:合同评审、采购控制、年度比对实验、期间核查等质量管理活动的关注焦点不明确。

对策:

1)采购信息中应明确对采购物品的质量要求。

2)合同评审的种类有:仪器收样的确认,现场检测任务单的签字,年度综合性服务合同的会议评审等等。

3)按照程序文件的具体要求。不断提高年度比对实验和期间核查工作的工作质量,明确区分两项活动的控制要求,如:工作目的、对象、要求、评价等。

问题七:过程控制、闭环管理的模式还须加强。科学、合理地安排本单位质量体系运行的各项活动。

对策:

1)日常质量管理以送检计量器具的工作流转为主线,各环节一一对应。从顾客送检登记到证书、报告的发放,各项质量管理紧紧围绕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检测工作流程,实现闭环管理,制定各项工作的监督机制。重视授权签字人、监督员的工作重要性,各项工作均有记录可查。

2)重视闭环监督,持续改进的作用,管理评审、内部审核、年度比对实验、标准的期间核查等等各项质量活动,均应制定年度计划、实施计划、实施记录、结果报告、问题结果追踪等工作机制。

总之,新规范在基层的运用,可能也还存在一些难以落实到位情况,各项工作的落实都还需要一个过程,持续改进我们的质量管理体系是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保证检定、校准、检测质量,推进技术机构完善质量管理的目标。

猜你喜欢
法定计量机构
智取红领巾
重建院落产生纠纷 土地确权程序法定
《化学分析计量》2020年第6期目次
交叉式法定刑的功能及其模式选择
关注日常 计量幸福
计量自动化在线损异常中的应用
中老离婚法定理由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