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小鬼子走着瞧》情节失真问题刍议

2013-08-15 00:43郑彦离
中州大学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炮楼小野艺术作品

郑彦离

(中州大学 图书馆,郑州450044)

电视剧《小鬼子走着瞧》情节失真问题刍议

郑彦离

(中州大学 图书馆,郑州450044)

电视剧《小鬼子走着瞧》主人公赵传奇与日军队长小野分别伤一支胳膊、腿,合力爬上悬崖,技术上不可能,他仅靠一人帮忙攻下一个日军炮楼不可信,党组织不可能为他一人办后进分子学习班,三个优秀政工人员不会故意失职不为他解答优待战俘的疑问。艺术作品表现应真实可信,不同的艺术形式有不同的表现要求,该剧的问题是犯了当下一些艺术作品过分追求娱乐的毛病。

电视剧;《小鬼子走着瞧》;情节失真;艺术规则

由张兆宇、海顿编剧,海顿导演,北京姐妹同盟影视有限公司与上海新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投资摄制的40集电视连续剧《小鬼子走着瞧》,是一部表现以山西农民为主的一支抗日队伍,从朴素的民族感情出发自发抗日,到参加八路军自觉抗日,直至将日军战败的抗日大剧。该剧不仅表现了日本侵略者的残忍狡诈,抗日军队的英勇壮烈,而且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从整体上看,剧情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但剧中的几个情节却或悖于常理,或悖于史实,或悖于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给人以不可信的感觉,影响对全剧的评价。

使人不可信的第一个情节是日军特战小队长小野与原八路军汾梁集训队二中队副队长赵传奇二人分别腿、胳膊受伤,合力爬上悬崖之事。赵传奇是该剧中的主要人物,他出身汾梁山,痛恨日本侵略者,是一个机智勇敢、具有民族大义的抗日英雄。他原担任汾梁集训队二中队副队长,由于与时任集训队教导员的刘寒石意见不合,被赶出集训队。他在离开集训队的路上,发现了日军的踪迹,后为掩护战友,将日军引向天云崖。在与日军队长小野的打斗中,双方跌下天云崖。小野一支腿受伤,赵传奇一支胳膊受伤(第6集)。小野与赵传奇经过一番打斗后,认为双方都可能饿死在此,提议合作,爬上天云崖,求得生存。于是二人用藤条绑在一起,小野的两手做抓点,赵传奇的两腿做支点,合力爬上了天云崖(第7集)。这一情节,十分令人生疑。且不论两个彼此仇恨到极点的人观念上能否合作共生,单就技术方面而言,二人在此的合作共生也难以令人置信。首先,二人跌下的是天云崖,依常理,山叫此名往往意味又高又险,二人跌下活着的可能性极小。剧中当地人孙二娃在说此事时就表达了这样的观点(第6集)。即使不摔死,也可能有很多重伤。而该剧编剧竟编造二人中一人只跌伤一条腿,另一人只跌伤一支胳膊(且是脱臼),极端不合常理。其次,即使二人只跌伤至该剧所编的那种程度,二人也不可能合作爬上天云崖。如果此崖如本文所说又高又险,两个分别有一支胳膊、腿重伤的人是无法合作爬上去的。剧中一个八路军战士到现场查看后说崖太陡,绳子短,下不去(第7集),作为身体安好的人说这个话,证明赵传奇和小野两个重伤的人是不可能合作爬上去的。剧中小野的随行者,打斗与生存技能极强且身体四肢安好的特战队员看了天云崖的情况,无法下去查看和搭救小野,也证明他们两个重伤的人无法合作爬上天云崖。如果天云崖不是又高又险,那二人当时的情况是可以相互搀扶走上去的。但果真如此,剧情就该是另外的内容了,即小野的随行人员很容易走下天云崖搭救小野,杀死赵传奇。

剧中赵传奇仅用一人帮忙就攻打下日军的一个炮楼的情节同样不可信。剧中日军的咬头凹炮楼处于战略要地,由八路军集训队改编的基干连因炮弹少而未能攻下它(第8集)。赵传奇决定自己攻打这个炮楼,他先后将两小袋燃烧的辣椒面,用弓弩通过炮楼的瞭望、射击孔射进炮楼内,里边的日军呛得难受,走出炮楼透气,赵传奇将他们消灭(第14集)。赵的这一成功根本不可信。首先,经历过被攻击的炮楼内日军非常清楚,他们的安全系于炮楼,出去意味着死亡,两小袋辣椒面燃烧产生的呛味,会使他们轻易地走出炮楼,面对死亡?其次,赵射进炮楼燃烧的辣椒面,炮楼内日军完全可将其捡起,通过瞭望、射击孔扔出炮楼,从而逐渐消除炮楼内辣椒的呛味,不必走出炮楼透气。第三,就算是日军走出炮楼,这是战时,他们有足够的警惕性,加上他们有良好的武器装备和作战能力(前述八路军基干连未攻下炮楼就是证明),赵传奇是不可能仅有孙二娃一人帮忙就可以将他们一个班全部消灭的。

剧中中共东汾中心县委给赵传奇一人办后进分子政治学习班的情节,是没有现实依据的胡编。赵传奇虽抗日作战勇敢,并善用智谋,但有点粗俗,有时精于算计,政治眼光狭隘。特别是他一时兴来,组织纪律意识淡漠,为所欲为,使组织陷于被动。如他曾违背组织会议决定,擅自率兵攻打潘家集,结果中了敌人的圈套(第16集)。再如他未等上级批准,擅自带兵攻打日伪占领的东汾县城,使刘寒石不得不赶紧组织兵力去给他打援敌配合(第18集)。从这里看,让赵传奇参加学习班学习是必要的、合理的。但问题是,剧中中共东汾中心县委只给他一人办了个政治学习班,且将其命名为后进分子政治学习班(第19集),这在现实中基本不可能。现实生活中针对一人的业务问题进行补课是不难见到的,但针对一人的政治思想问题往往采取安排一人或多人谈话的形式,而不是单独开办学习班的形式。特别是将学习班命名为“后进分子”政治学习班这种极端刺激人的形式,在现实生活中尤不可能。如果该班是一般军事或政治人员决定开办,是一种“以粗对粗”、“以毒攻毒”的形式,或有可能,或者说情有可原。但剧中该班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较高组织(中心县委相当于后来的地委)决定开办,且这个组织的负责人唐玉茹书记是一个具有较高政治理论素养和领导能力、文明、善于洞察人的心理和做思想工作的人,就不可信。如果确需开办该班,可能将之命名为政治素质提高学习班这种激励人上进的名称,而不是打击人自尊那种“后进分子”的名称。当然,剧中也有解释,说是对赵传奇“用重锤下猛药”(唐玉茹传上级参谋长来信语,第19集),但猛药应该是直陈他缺点及其危害,使他深刻明白事理,而不是去伤他自尊,称他“后进分子”。试想一下,一个党的较高组织,会在该问题上像剧中那样不严肃吗?

剧中几个人对赵传奇不理解优待日军战俘政策的处理方法不合现实情理。赵传奇出身农民,文化程度低,参加革命时间短,对八路军的某些政策不熟悉、不理解很正常。特别是他对曾残忍杀害过善良的中国人的日军战俘予以优待的政策很不理解,甚至很愤怒,也很正常,因为这是他朴素正义感情的自然表现。但问题是当他有这种疑问甚至不满意见时,有关政治人员应该怎么给他解答。剧中唐玉茹书记在表彰马玉生的大会上曾讲过优待俘虏的政策,但她只是讲这个政策是八路军总部的规定,至于为什么这样规定她没有解释,她强调的是执行政策的纪律(第19集)。因此,赵传奇从对伤害过中国人的日军战俘的仇恨出发,质疑这个政策的合理性,然而他咨询的政治教员、指导员、中心县委书记均没有给予他直接、明白、满意的解答。政治教员李力的答复是:日军杀害我受伤的已成为其战俘的战士,我军则优待日军战俘,体现了反动军队与革命军队的差别。指导员刘寒石的答复是:“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第19集)唐书记的答复是:“想不通,慢慢去想。”(第20集)这样的处理,使人感到党的政策是靠压服来执行,显然不符合我党长期重视思想工作,善于做思想工作的历史实际。也许该剧的意思在于强调纪律执行的强制性,强调军人的服从意识,但是在非作战时刻,当军人对政策规定等有疑问时,管理者是否应予以解答呢?回答应该是肯定的。道理很简单,理解的执行与不理解的执行,效果往往是不一样的。特别是赵传奇所问的三个人的身份,决定了应该给予他明白的解答。第一个人李力,当时为赵传奇的政治教员。“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1]。当时作为学员的赵传奇在课堂有疑问,作为教员的她理当予以明白解答。第二个人刘寒石,政治指导员,职责在于对所领导人员进行政策宣传、解答,思想教育、引导。第三个唐玉茹,中心县委书记,既是党组织的领导者,也是所管人员的思想引导者。他们三人,很清楚自己的职责,怎么会像剧中那样,不认真解答赵传奇的疑问呢?尤其是唐玉茹,一个在剧中多处表现重视和善于做思想工作的中心县委书记,怎么会对赵传奇的这一重大疑问不做实质性解答呢?这与她曾经批评赵传奇擅自攻打日伪占据的东汾县城行为和分析粮食问题时的细致、明白形成了极大反差(第19集),使人生疑,此时的唐玉茹和彼时的唐玉茹是不是一个人?那么是否赵传奇的疑问属于一般军人应该知道的常识性或简单性问题,不需要对他解答呢?也不是。前文曾说,赵传奇文化程度低,参加革命时间短,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人教他,他怎么会知道八路军优待俘虏的政策是遵循了国际善待俘虏的日内瓦公约和海牙公约精神,是人道主义的体现和具有战争双方都可能成为战俘的考虑,是具有瓦解、分化敌人,壮大自己意义的举措?要知道,当时处于极端仇恨残忍的日本侵略者心理状态的赵传奇,意识里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对仇敌的“千刀万剐”、“赶尽杀绝”心态,如果不予以及时的教育引导,完全有可能在以后的战斗中做出违犯优待俘虏政策的错误。对此,李力、刘寒石、唐玉茹是十分清楚的,他们不可能对赵传奇的这一问题小视,而不做恰当处理。

通观全剧,其不可信之处不止上述四个情节,但就这四个不可信情节,已足以影响观众对该剧的整体评价。

众所周知,艺术的生命在于真实。所谓真实,包括观赏者认为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是他知道的现实生活中已经发生、存在的事实,或可能发生、存在的事实。作为电视剧,它首先需要获得观众的认可。而要获得认可,就必须使观众感觉剧中的表现真实可信。《小鬼子走着瞧》表现的是抗日战争故事,是一部正剧,它就应该按照抗日战争正剧的基本表现原则来表现抗日战争故事,而不能按《西游记》、《聊斋志异》那样的神仙鬼怪故事的怪诞形式来表现,也不能按某些轻喜剧那样的搞笑形式来表现。否则“把悲剧变成闹剧,把一段悲痛的历史记忆变成搞笑的娱乐节目”[2],既是对艰苦抗日斗争的精神贬低和亵渎,也获得不了观众的认可。表现抗日英雄的能力,不能超越人的极限,否则便不可信。编造矛盾冲突以吸引观众,不能脱离矛盾发生的环境可能和人物性格可能,否则也不可信。试想一下,当观众认为电视剧的情节不可信时,它还可能获得期望的表现效果吗?

的确,不同艺术形式可以相互借鉴彼此的表现手段、方式,每种艺术形式的表现模式也可以有所突破、创新。但每种艺术形式之所以是一种形式,就必然有它存在和运行的基本原则,只要某个艺术作品以该种艺术形式的名份存在,就必须遵守与符合它的基本原则。就像现在人们的穿衣选择,虽然可以混搭,但不能破坏主调的基本风格要求。如穿西装,可以不打领带,但不能穿中式圆口布鞋,或上身西服,下身休闲短裤,否则就显得不伦不类,不为人们所认可、接受。

其实,该剧中所出现的上述问题或者说情况并非它所独有,而是现今一些艺术作品存在的共同问题,特别是近几年的一些抗日剧的共同问题。如抗日电视剧《女子炸弹部队》中,有女子炸弹部队队长薛敏用炸弹引爆山上石头将日军飞机打下来的情节;《箭在弦上》中,有女弓箭手徐二航用弓箭将一群全副武装的日伪军全部射死的情节。这些荒唐的情节不仅在抗日战争史中从未发生过,而且根据常识也很难发生。试想一下,飞机在山间飞行,敢距山头很近吗?就算会飞近,炸弹会恰恰在飞机最近时炸飞山石击中它吗?弓箭会像手枪、步枪那样快速连发吗?一群拿着现代武器的日伪军人会不反击地让一个女弓箭手将他们一个接一个地射死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这些情节为什么会成为一些电视剧中的内容呢?原因是一些艺术作品的创作者具有这样的观点:艺术是让人娱乐的,艺术应该吸引人。从表面看,这种观点没有问题,因为它确实揭示了艺术的功能本质。但是它的问题在于极端化,即为娱乐而娱乐,为吸引人而吸引人,忽视了艺术的陶冶人情操的功能,和艺术表现应符合逻辑的理性要求。按这种观点创作的艺术作品特点是,追求感性愉悦,吸引观赏者的眼球,为此不惜使用粗俗甚至低俗、荒诞甚至恶搞的手段。为了达到某种吸引人的效应,可以不顾科学常识和人的思维、行为规律,随意编造情节,制造噱头,实现娱乐的目的。因为在他们的心中,“娱乐重于历史真实”[3]。某些艺术作品这样做不是不可以,但问题是不同艺术形式是有分工的,当某个艺术作品不是以搞笑为主的艺术形式存在时,就必须按它存在的艺术形式的规则要求去存在。这不仅是不同艺术形式存在的要求,也是观赏者对它的要求,否则观赏者就不认可它。原因很简单,观赏者有自己基本的生活常识和关于艺术形式的基本认识,不是艺术作品的创作者可以随便忽悠的。电视剧《小鬼子走着瞧》的问题就出现在这里。

[1]韩愈.师说[C]//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297-298.

[2]汴梁客.抗日剧成闹剧是创新乏力作祟[N].河北日报,2013-03-01.

[3]何东.历史剧 娱乐还要走多远[N].四川日报,2005-08-26.

2013-09-15

郑彦离(1960—),男,河南荥阳人,中州大学图书馆馆长,教授,研究方向为文秘及其教育。

J952

A

1008-3715(2013)05-0069-03

(责任编辑刘海燕)

猜你喜欢
炮楼小野艺术作品
仙来古炮楼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给我盯住他
我给你讲 我男朋友是玩户外的
神奇美味书
珠海炮楼十日谈
千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