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信息化方法应用研究

2013-08-15 00:43李芃芃
中州大学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手段管控大学

李芃芃

(河南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郑州 450002)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信息化方法应用研究

李芃芃

(河南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郑州 450002)

本文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信息化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信息化概念进行了辨析,明确了自动化、电化教学并非信息化教学,厘清了信息化教学方法的真实价值。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分析了信息化方法在大学英语教学工作中的支撑作用。最后,论文讨论了信息化方法的不当使用可能给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相应的对策,首次提出了过程管控的概念和方法。

信息化;大学英语教学;方法;过程管控

1.引言

当今社会的一大特点是信息化的持续发展并在各行业深入普及应用,这不仅极大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大幅度提升了信息交互的效率,丰富了信息交互的内容种类及所用的方法,而且对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此,信息化被认为是工业化完成以后人类社会的又一大变革,是各国都普遍重视的又一次实现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我国已把加速实现信息化,藉此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加快社会进步步伐列为国家战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指出,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从教学的角度看,实现教学过程的信息化是提升包括英语学科在内的各学科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借助信息化手段,教材的形式、教学方式以及其它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传统纸质媒介和面对面的交流之外,引入了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方法。广大教师和学生普遍都感受到了信息化方法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以后带来的便利,并越来越依靠这些新方法。笔者认为,未来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将主要源自于对信息技术方法的应用上。

值得指出的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深度信息化趋势已经确立。不断创新的信息新技术以及由此开发的新型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设备快速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不断在更深更广的层次影响着人们。云计算、物联网微博、网格等这些以往仅限于技术领域的专有术语和词汇现在很快走向更广大的范围,成为热词,引发人们思考和讨论;社交网络、Web2.0、大数据等概念也很快由技术圈向大众辐射,受众范围越来越广。

在此背景下,为了在大学英语教学工作中更好更充分的利用信息化教学方法,本文重点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信息化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信息化方法进行了分析,界定了信息化方法与传统电化教学的区别,对信息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和表现进行了分类归纳总结。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分析了信息化方法在大学英语教学工作中的支撑作用。结合信息化方法可能的作用以及现有的作用,分析了现有信息化方法中需要完善的地方。最后,讨论了信息化方法的不当使用可能给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相应的对策。

2.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信息化

对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而言,信息化发端于电化教学。作为对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早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录音技术、电视技术等早期基于电子技术的辅助教学手段就被引入了教学工作中。鉴于引入电子技术以后所产生的新型教学方式在降低教师工作强度,提高教育辐射范围的显著作用,后来每一次信息技术的进步都很快被应用于教学工作中。作为学习者数量最多,学习内容和方式可聚合性最强的一类课程,外语教学工作在应用电子技术方面一直走在前列。

笔者认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电化方法和信息化方法不是等同关系,甚至不是简单的线性发展关系。电教化的高级形式是数字化,而数字化只是信息化的基础,因此从电教化到信息化是一次跨越。电教化的核心和重点在于采用一般的电子化或者更高级的数字化设备或者系统来辅助教学,它的主要作用一方面体现在降低教师在课堂环节的负担,比如通过电化方法减少板书,通过教学片减少讲解等;在课堂外的作用体现在通过录音录像等方法更好的固化教学内容,并且通过音像资料提高同行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效率。因此,从本质上讲电化教学是一种单向的非互动或者互动性较差的手段。

而信息化的基础是基于先进计算机技术的智能化,是一种完全双向互动的方法。真正使得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由电话教学迈向信息化的关键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应用。信息技术的每一次飞越都很快体现到外语教学中。基于新的信息技术手段,新型教学方法和新型学习素材大量涌现。多媒体自助学习系统、远程学习平台、互动教学环境、在线学习平台、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创新学习环境等、基于社交网络的外语学习平台等都是新兴信息技术为外语教学带来的典型手段。这里之所以要厘清电教化和信息化的差别,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思考信息化实际上能具备的作用以及目前已经具备的作用,有助于一线教学工作人员能够更好的挖掘信息化的潜力,而不是被动的认为相对已经比较方便的教学设施即代表信息化已经完全实现。笔者认为,信息化方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能够起到的作用远非目前已经呈现出的状态,未来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更深入更全面结合将是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创新中的主要途径。

3.信息化方法对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支撑作用

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要求在课程设计和设置上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保证各层次学生学习效果的稳步提升。因此,在教学模式部分,要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各类新技术,使得英语学习摆脱时间和地点限制,向主动性学习方向发展。

根据以上目标,笔者认为信息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支撑作用可以初步总结为如下几点:

在教学素材准备环节:应通过信息化方法(智能化、大数据等技术)使得教学素材的准备能够实现自动分级,能够根据目标学生群体特点,自动总结出针对各类群体需要准备的教学素材应具备的特点、容量以及对相关素材的使用方法。

在课堂教学环节:应充分利用智能信息化方法,使得课堂中教师的时间利用更科学,更有创造性。进一步降低教师课堂讲授中的重复性工作,充分挖掘课堂潜力,使得不同层次和特点的学生能够在同一时间都获得与其当前学习水平相匹配的内容。

在师生互动环节:应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更好的收集、整理学生的反馈情况,通过引入自动分类识别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流程进行全面分析,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分类分析,尽可能根据学生学习中的个性化特点以及对教师的需求,从而更好的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就我国高校而言,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集中在前两年,在此之前,广大学生的学习基础、习惯等差异极大,各种方言对学习的影响也不可忽视,而现代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在分析总结这些特点和规律,帮助教师更好更有针对性的与学生互动具有天然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

在课外学习环节:通过信息化手段(云计算、物联网、社交网络),使得学生的课外学习环节从简单的书面作业,发展为基于在线技术的实时互动模式。使得学生的课外学习环节可以成为课堂的自然延伸,从而更好的完成全流程教学,提升学习效果。

在教学效果检验环节:现代先进信息技术手段使得英语教学效果检验可以有更好的辅助手段,以往靠书面考试的方式可以获得跨越式发展。比如基于云计算平台,可以以某个社会或者文化课题出发,要求学生通过查资料在限定的时间研究消化,组织出相应的文字并表述,而云学习平台可全程记录这一过程,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合理的评判,通过先进的文法分析技术辅助以往纯粹靠教师经验进行的作文评判等工作。

对照上述信息化应承载的目标,笔者认为当前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还处于电教化阶段,仍未充分体现信息化的深度作用。因此笔者认为信息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能够发挥的作用潜力巨大,一旦这种潜力通过信息化手段被挖掘出来,将带来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巨大飞越。

4.信息化方法的潜在弊端和对策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深度信息化以及无处不在的信息服务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对英语教学不利的因素。首先,信息化手段的一个基础特点就是自动化,这就容易导致英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产生依赖的情况,而过度依赖信息化手段将阻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发挥教、学双方的创造性。第二,在深度信息化环境下,学生倾向于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对其吸引力在下降,这就可能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的强制性不足,系统性不够,直观性不强,参与程度反而可能下降。第三,在大量的英语资料面前,资料的甄选和研判需求增强,但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信息化水平相对仍不够,自动甄别和研判技术落后于内容数量的增长速度,这就使得资料获取易和甄选难的矛盾非常突出。而实际上,传统教材在内容上大都经历过长时间的验证,其经典优势却难以体现。

根据以上分析,应对深度信息化给英语教学带来的各种挑战,促进英语教学工作良性发展,在英语教学工作过程中,广大英语教师应该以开放的心态,不断研究和把握社会深度信息化的规律,探索其对英语教学工作带来的有利条件并积极应用,同时及时化解其带来的不利因素。

就应开展的具体工作而言,笔者认为,应在以下方面加强实践。第一,英语教师应主动适应深度信息化环境,关注能够服务于英语教学的新兴信息工具,将其中能够显著辅助教学的工具和方法经一定的试验后推广应用,不断提升教学效能。第二,应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和引导,尽可能帮助学生弱化或消除信息应用深度利用带来的消极因素。第三,教师应进一步注重选材的时效性。现有教材内容尽管经典,但是受限于出版周期,其更新速度与网络信息传播速度仍旧难以匹配,因此,教师应及时通过网络等信息手段获取一流的最新教学素材,与标准化的经典教学过程和模式进行结合或者优化后,及时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可以比较好的提升教学效果。第四,注重深度信息化在教学过程和效果评估、教学实践主体间互动等方面的作用。可以采用信息手段深度全流程记录教学过程,采用更合理的方式和方法完成考核、辅导等环节。

进一步深入分析信息化给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笔者认为必须引入过程管控的思想来保持和发扬其中积极的一面,而努力避免消极的一面。从概念上看,深度信息化过程中的教学过程管理是指,在利用全流程信息化手段进行英语教学工作过程中,把评估过程当做信息化教学手段实施过程中的一个必备环节,通过引入自反馈和互反馈机制来生成管控信息,教学实体基于管控信息不断优化和调整信息化方法的实际应用形式,使得信息化教学过程全流程可管可控,避免其负面作用。

在具体的方法上,笔者建议从两方面开展。首先是在信息化教学环节和教学系统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教、学双方对教学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反馈,通过技术手段对反馈信息进行收集,基于内置的分析方法对收集的信息进行融合分析后展现给教学参与实体用作管控依据,据此调整其方式以实现过程管控;同时,在信息化系统中能够对管控结果信息进行再次收集,并进行效能评估,从而不断优化这一过程。第二,英语教师应具备管控意识,包括根据信息教学系统的输出进行主动管控,以及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管控观念,合理利用信息系统。具体而言,就是树立信息化教学系统的工具理念,借助但不完全依赖信息化系统,充分合理使用且不断改进信息化系统;不断调整和改进使用信息化系统的方法和习惯。基于上述管控方法,教学双方和信息化教学系统之间形成有效的反馈和互动,信息化的效能将能够充分的发挥,从而更加好的利用深度信息化带来的优势。

5.结论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过程中的热门话题,也是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在方法和手段研究中的热门话题。本文作者认为,未来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将主要源自于对信息技术的深度利用上,因此深入充分的研究信息化方法,创新信息化教学方法对于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值得全体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者思考并积极实践。

[1]Wee Chuen Tan,et al.GLOOTT Model:A Pedagogically-Enriched Designed Framework of Learning Environment to Improve Higher Order Thinking Skill[J].AACE.J.2006,139(14):141-143.

[2]Anthony Picciano.K-12 Online Learing:A 2008 Fellow-up of the Survey of U.S.[E/J].http://www.sloan consottiun.org/publications/survey/k-12 online 2008.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013-10-15

李芃芃(1983—),女,河南汝南人,硕士,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G642

A

1008-3715(2013)05-0112-03

(责任编辑王玖)

猜你喜欢
手段管控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BIM技术在土建工程管控中的运用
EPC总承包项目的设计管控探讨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最不受欢迎的手势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