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猪场常规育种工作的几点建议

2013-08-15 00:42沈林園张顺华吴泽辉李学伟
猪业科学 2013年5期
关键词:系谱种猪日龄

沈林園,张顺华,吴泽辉,张 谊,李学伟,朱 砺*!

(1.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四川 雅安 625014;2.成都巨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四川 崇州 610041;3 西昌学院动物科学系,四川 西昌 615013)

中国现已是世界养猪和生产猪肉的第一大国,猪肉消费是我们最主要的消费肉食品。随着养猪业生产规模化和集约化的不断发展,追求猪场效益最大化已成为我国养猪业的重要竞争手段。而在现代的养猪生产中,遗传改良对养猪增产的贡献率占40%左右,营养饲料约占20%,饲养管理及环境调控约占20%,疫病控制约占15%,其他因素仅占5%。由此可见,育种工作在提高养猪生产方面起着主导作用。然而我国目前对猪的遗传育种还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我国作为世界养猪大国,长期处于“引种一维持一退化一再引种”的恶性循环中,繁育体系“金字塔”顶端的核心群体一直依赖于进口。以及管理者追求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的矛盾,使得大多数的种猪企业忽视了育种对企业带来的巨大长期效益。此外,猪场育种工作不规范也是制约中国猪遗传育种进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促进我国猪遗传育种进程的健康、快速发展需首先规范和改善种猪场的育种规程。所以,文章就中国目前猪场常规育种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综述并提供参考建议。

1 明确遗传育种的原理

遗传育种是指定向选择现在和未来的重要经济性状(如生长速度、瘦肉率等),结合场内测定的多项表型数据(如达100 kg体重日龄,背膘厚等)并利用线性混合模型计算BLUP育种值,从而根据育种值从高到低严格地实施种猪的选留和淘汰,以获得遗传进展,进而使得每代种猪的生产性能都比上代有所提高。利用线性混合模型计算BLUP育种值,可以充分利用所有具有亲缘关系的数据从而增加育种值估计的准确性,并可以较为理想地减少育种值估计中的系统环境效应和固定遗传效应所造成的选择误差,从而获得较大遗传进展[1]。此外,通过增加选择强度、遗传变异、选择的准确性以及降低世代间隔也能有效地提高遗传进展。

由于遗传育种的目的是获得最大的经济价值,所以在制定选择指数时给以经济价值较大的性状一个较大的经济加权值。由于经济价值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所以育种目标的经济评估要经常调整。遗传育种不同于以往的经验育种,遗传育种是通过看不见的育种值高低进行选留和淘汰,育种值的高低是代表能够将优良性状可真实遗传给下代的能力。而经验育种,却是通过表现的好坏进行选留和淘汰,不能确定是否将可以真实遗传的部分传递给下一代。由此可见,遗传育种带来的长远效益和经验育种带来的短期效益是企业和育种人员必须认清和解决的矛盾,这是决定育种工作开展的必要条件。

2 育种工作在猪场的合理组织

育种需要强烈的连贯性和逻辑性,需要合理的组织和安排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场内育种人员需要具有较高的育种理论和育种软件与生产管理软件操作技巧,并能熟悉育种整个流程。其中选种是育种工作的核心。选种工作包括3个环节(即选种三程序):性能测定(在相同条件下测定被选种猪背膘厚、眼肌面积等性状);遗传评估(利用育种软件计算各种猪育种值并根据其大小进行排序);选留淘汰(留下育种值处于前列的优秀个体作为生产下一代的亲体)[2]。性能测定是选种的基础,遗传评估为选种提供依据,选留淘汰是选种的结果。在育种工作中,以上3个环节缺一不可,需要严格测定、准确评估、强度选择。育种负责人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育种人员在各个环节所担当的任务并能将此3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否则,不可能取得应有的选择效果。

3 准确的性能测定

性能测定是育种的基础,是选留和淘汰的依据。性能测定包含繁殖性能测定和生长性能测定[3]。测定规模根据本场母猪和公猪的留种率确定,如600头的核心母猪场,公猪留种率为1%,母猪留种率为10%,则年产胎次为1 300次,周测公猪为25次、母猪50头,所以至少满足每窝1公2母的测定标准。100 kg体重日龄、100 kg体重背膘厚和总产仔数为国家遗传育种评估所规定的必测指标,同时也可根据各企业自行条件增加初生重、断奶重等其他辅助性状。繁殖性能测定为统计每窝总产仔数(包括死胎、木乃伊、畸形);生长性能测定指标为100 kg体重日龄和100 kg体重背膘厚,但考虑工作的繁琐性和可操作性,并不能准确的测定猪正好达100 kg体重时日龄和背膘厚,但育种软件可以通过动物模型将其他体重时测定的日龄和背膘厚矫正到100 kg体重的时的背膘厚和日龄。所以测定对象扩大为体重在85~115 kg阶段的待测个体。此外,测定设备要求专门的精度在100 g以上的电子秤和探头应在12 cm以上的B型超声波仪。背膘厚测定应在猪的倒数第3和第4肋骨之间距离背中线的皮肤和皮下脂肪的厚度5 cm的位置(NY/ T822—2004)。

4 严格的选配与淘汰

将测定的100 kg体重日龄、100 kg体重背膘厚和总产仔数输入GBS、NetPig等育种软件[4]。计算每头猪的选择指数并进行排序,根据本场规划的育种方案,按照选择强度,淘汰排名最后的种猪。目前,我国的大多数猪场的淘汰比例为33%,但是世代间隔在2年以上,建议淘汰同批次母猪指数最低的20%断奶母猪,即母猪年更新率50%;公猪使用1年左右,年更新率100%。从而降低世代间隔,加快育种进展。对需配种的母猪,也需要通过专门育种软件制定配种方案,并控制近交系数在6.25%以下,避免近交衰退的发生。同时,开展人工授精是场内育种的保证,能有效避免2次本交父本不一致的现象发生。

5 标准的种猪信息记录

系谱是种猪最重要的记录,做好系谱记录对育种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系谱是我们查询和计算亲缘系数的依据,是配种计划制定的根据,也是种猪出售的凭证[5]。系谱记录准确性决定了育种成绩的好坏,做好一个系谱记录需要从猪出生时开始,耳缺相对于耳标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同时,尽量做到在小猪寄养等情况发生之前做好永久性的标志,不要出现混群后无法辨别的情况。一个标准的系谱至少需要含有3代的系谱记录。此外,在育种软件系统中,种猪的基本信息还应包括出生日期、初生重、断奶重、乳头数、在群情况等。这将方便猪场育种工作顺利开展和猪场的生产管理。

6 育种软件和生产管理软件的灵活应用

一个好的育种工作人员,需要灵活地掌握育种软件和生产管理软件中的各项功能。比如种猪登记、性能测定数据的录入、配种方案的制定、遗传评估等[6]。目前,种猪信息的数据处理是制约我国育种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种猪的基本信息、系谱资料、性能指标等将产生庞大的数据量,必须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进行统计计算。同时生产管理软件也会有利于育种工作的进行,如对某头猪的状态追踪等功能。所以灵活应用育种软件和生产管理软件,可以有效地开展复杂和繁琐的育种工作,从而实现育种的数字化管理。

7 展望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生猪生产国,具有巨大的种猪群体优势,做好每个猪场的育种工作,规范育种程序,将会对开展猪的全国联合育种工作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充分利用中国地方猪场优良的肉质和繁殖性能优势,从而自主创新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长白、大白、杜洛克猪——这将有利于我国种猪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有利于我国从种猪进口国向出口国的转变。

[1]常仲乐,杜立新,许家骐.动物模型BLUP 法在猪育种中的应用[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97, 28(2):109-112.

[2]陈瑶生.中国的猪育种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26():9-19.

[3]何志平,吕学斌,陈晓辉,等.种猪性能测定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J].四川畜牧兽医,1999, 26(5): 31-32.

[4]孙晓燕,姜勋平.猪育种软件的研究与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9,15: 359-361.

[5]吴常信.有关我国猪育种几个问题的探讨[J].中国畜牧杂志,2005,41(1): 3-5.

[6]杨泽明.猪育种信息管理与分析系统软件的研究与开发 [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1.

猜你喜欢
系谱种猪日龄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论风格》文本系谱与论争
非经典型21-羟化酶缺陷症1例家系调查及妊娠期治疗分析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
不同初配日龄对二元杂种母猪繁殖成绩的影响
26日龄肉鸡腹胀后死亡怎么办
不同去势日龄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中国荷斯坦公牛系谱完整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