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减少生猪运输损失

2013-08-15 00:42远德龙宋春阳
猪业科学 2013年5期
关键词:猪群车厢损失

远德龙,宋春阳

(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9)

我国自改革开放尤其是实行市场经济以来,人民生活水平获得大幅度提高,人们对猪肉的消费需求逐年扩大,促使生猪贸易日渐繁荣,然而生猪产地与主消费区存在差异,生猪运输随之成为必然。生猪在运输中由于外界环境、车内温度、运输密度、疲劳缺水、踩踏挤压等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导致生猪营养物质消耗、体重下降,免疫力降低,生猪肉质下降甚至致残或死亡,均可称为运输损失。

1 生猪运输损失现状

何闪报道在国外大多数具有良好管理条件的运输系统中,猪的运输损耗率在0.5%以下[1]。目前由于国内生猪运输的实际情况及运输特点,损失率大都在3%以上,邵峰泉等[2]曾报道贵州商品猪运输途中的损失率在10%左右,而普遍认为,商品猪只要运输,就会出现失重、应激,而且一般情况下损失随运输距离的增长而增大。据黄岳新[3]调查报道,生猪运输距离250 km 以内,减量为4.3%,如果在夏季可达5.3%。受我国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许多地方生猪的运距大都在上千公里左右,减量、死亡情况会更严重。任海燕等[4]报道1995-1998 年9 月,从赤峰地区及哲盟奈曼旗、河北省围场县等地运往赤峰市第二肉联厂的30 800 头商品猪,有316 头发生运输应激综合症,发病率为1.03%,造成经济损失25.28 万元。付丽红[5]试验表明香猪在318 km 的运输中,猪只虽然没有死亡,但是出现不同程度失重,以当时13 元/kg 的市价计算,每头白香猪经济损失11.44 元,黑香猪14.43 元;另据张林等[6]报道的相关数据统计,运输后仔猪发病率高达25.3%,病死率在6.1%~14.29%不等;王德武等[7]报道,2000 年11 月中旬从北京某种猪场引进的10 头70 kg左右皮特兰种猪,用汽车运至辽宁,2 d 后陆续有7 头猪出现运输应激综合症症状,死亡2 头,发病率70%,致死率28.6%,造成的经济损失达0.6 万余元。张居农等[8]研究活猪运输与胴体损失表明活猪运输1 h 期间损失的体重量占了整个禁食期间的很大一部分,运输1 h 的猪的抗坏血酸水平降低了18%(P<0.05),运输6 h 降低了6%(P<0.05)。国外Ellis 等[9]已有的证据表明生猪短途运输可能会造成更高的运输损失,任何动物产生应激的时间不需要很长,但是从应激中恢复却需要一段时间,猪也是如此,运输中猪需要有充足的时间才能从猪场装车的应激中恢复过来。而在短途运输中,可能会使尚未从装车应激中恢复过来的猪又要承受卸载以及新环境的应激,因此,造成运输损失的几率大大升高。

2 造成猪运输损失的原因

2.1 应激

2.1.1 晕眩和内分泌活动改变

活猪在运输过程中,由于路面不平、上下颠簸以及生猪在抓捕、装车等过程中受到折腾和惊扰,机体内耳前庭感受器受到强烈刺激会产生晕眩,当猪被强制混群装入车厢时,机体处于一种紧张状态,可诱发神经、内分泌系统活动增强,发生应激反应[10]。

2.1.2 挤压、踩踏、打斗

小群转运生猪,没有单独的固定猪群的定位栏,行驶过程中遇到刹车以及车厢地面打滑,猪群会站立不稳,相互挤压、踩踏,而运输过程中不同窝次圈次的猪混在一起还容易造成猪群间的打斗现象。

2.1.3 饥饿、缺水

长途运输过程中,由于条件所限,投料和饮水不能及时供给,或者猪自身应激及晕动反应后厌食等造成猪肠道内无饲料饮水可供消化吸收,缺水可造成体内酸碱平衡和水盐代谢紊乱,饥饿极易造成消化液分泌与营养成分吸收减少,动物机体内酸类代谢产物蓄积,容易产生脱水或代谢性酸中毒,导致运输损失。

2.2 环境因素

2.2.1 车厢外大环境的影响

在我国,生猪运输车尚不能达到恒温要求,车厢内温度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果选择在炎热夏季运输生猪,外界温度高达30 多℃,在运输过程中即使采取搭棚遮阴,冷水冲洗车厢等降温措施,车厢内温度依然闷热;如果是在极为寒冷的冬季进行生猪运输,则最好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避免运输过程中贼风的侵袭,同时应注意预防冬季常见疾病的发生,保证运输成效。

2.2.2 车厢内小环境的作用

运输过程中大环境往往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炎热的夏季,受运输车车厢内水分以及粪尿蒸发的影响,车厢内往往形成高热、高湿的小环境,引起猪体温调节紊乱,体内积热且散热困难,表现出机体脱水、心力衰竭、全身血液循环障碍、消化机能减退等病症,而这类疾病常常因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亡,造成运输损失。

2.3 人为因素影响

在生猪运输中,人为因素是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生猪上车前的抓捕中饲养人员对待猪的态度及做法会影响猪群的应激,上车后驾驶人员的技术水平、车辆行驶速度以及路线路况的好坏也会间接影响猪群应激,此外,猪群在长途运输途中运输人员是否给被运猪只停车休息时间以及饮水饲喂时间也会对猪产生重要影响。最后,到达目的地后,生猪接收地的猪舍环境及人员对生猪的饲养管理等也是影响猪运输损失率的重要一环。侯先平等[11]报道河南安阳一养殖户购买15~30 kg 三元杂交猪240头,由于长途运输时正遇寒流,运输车及猪舍未加采暖措施导致猪群发生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炎死亡5 头的惨痛教训,而同一时间地点的另外2 个养殖户在猪群运输及猪舍采取了保暖措施,则未发生意外。

2.4 其他因素影响

在生猪运输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诸如经过疫区后造成猪群感染发病急性死亡、车祸等不可预知或不可控制因素导致猪运输损失,如黄岳新[3]报道2009年9 月四川内宜高速公路一辆生猪运输车发生车祸,活猪散落在高速公路上,造成10 多头生猪死亡,损失惨重。

3 减少运输损失的方法

运输损失无论大小都会存在,但许多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尽量减小损失。

3.1 运输天气

猪群运输主要分2 类,第一是运往屠宰场进行屠宰,第二是养殖户或企业引进新猪品种或者杂交猪种群,任何一种目的的猪群运输均应该选取天气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春秋季节气候温和,是运输种猪的最佳季节。炎热的夏季应切实加强防暑降温措施,依据运输路途远近可以选择在清晨9 点前、傍晚3 点后或者晚上比较凉爽时进行运输,以减少猪群的热应激,寒冷的冬季则正好相反,最好选择在比较温暖的午后运输,在车外包上棉被,以减少猪群在运输过程中的冷应激,防止猪只在运输中冻伤、冻死。无论在夏天还是冬天,都应尽量避免在阴雨、大风等恶劣天气中运输猪群。

3.2 运输密度

猪群在运输过程中的踩踏、拥挤、相互接触、体温升高等均与猪群密度有密切关系,所以根据运输猪群不同品种、大小,天气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合理的运输密度对减少运输损失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3.3 运输车辆

运输猪的车辆需遵守生猪运输车辆生物安全计划,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并做好防护措施。

3.3.1 车辆内部清洗

车厢内部按照由上及下的顺序从顶部开始往下清扫,除掉所有污染的垫料及垃圾,刷洗车厢内地面、内壁及分隔板,确保运输厢内没有残余饲料等杂物[12]。

3.3.2 车辆外部清洗

车辆外部清洗,要特别注意清除沉积于车辆底部的有机物,使用刷子或者高压水枪全方位清理,确保车轮、轮箍、轮框、挡泥板及车身没有污物。

3.3.3 车辆消毒

运输车辆经过简单清洁后,致病微生物或病毒的数量依然较高,对处于应激状态下的猪群仍然是极其危险的感染源,因此车厢内外均需使用广谱消毒剂来减少病原微生物,此外,车辆在入场时还需使用场方提供的车轮浸液或喷洒装置清洁并消毒车轮、轮框及轮箍,进而达到运输车辆无安全隐患的目的,减少因运输工具造成的损失。

3.3.4 防护措施

在运载种猪时,可以依据运载数量,事先将车厢用隔板隔成几个大小适宜的相对独立的空间,并铺以垫草。有条件的也可用特制铁笼装车运载,以避免猪群堆压。其次是搭盖好运输车顶棚,周围间隔过大的可用绳网扎严,防止日晒雨淋和途中逃脱, 设计、材料应利于通风换气,切忌用不透气的帆布等封盖车厢[13]。

3.4 运输人员与路线

运输人员同运输车辆一样,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后进入猪场,随车人员中除司机外还应有一名猪场兽医跟随,并配备一些缓解猪应激的药物,这样可以对猪群在运输途中发生的突发性事件进行应急处理。在长途运输刚开始起运时,应控制车速匀速缓慢行进,待猪适应后,再以正常速度行驶,运猪车路线选择上应尽量选择高速公路,不但速度较快,而且能避免堵车、穿过疫病发生区等,行驶过程中应避免急刹车、急转弯等容易造成猪群挤压踩踏的措施。

3.5 运输前的注意事项

大批量的运输生猪,在猪群运输前1 周内,可适当的在猪的饲料中添加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或抗应激的药物,来抑制因运输应激引起的机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蛋白质的分解。运输前猪不能喂得过饱,有研究表明,处于饱食状态下立即装车起运,会因装车应激,运输颠簸、挤压等,压迫、损伤内脏,加剧呕吐和意外事故的发生[10]。在饮食l~2 h 后,起运效果较好。装猪时尽量把同一圈次或窝次的猪放在一起,这样能减少猪群运输过程中的打斗。

3.6 加强运输途中的护理

短途运输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中途停车休息,长途运输最好不要连续长时间行车,途中必须给予猪群一定的休息时间,在运输过程中最好携带能够保证2 次/d 的饮水和易消化的饲料。在饮水中添加适量的电解多维、葡萄糖或补液盐。此外,运输途中为减少损失,还要定时检查猪群情况,及时赶散堆压的猪只,在喂料时更要仔细观察其采食、精神状态等,以利于发现问题及时处理[14]。对一些运输过程中过度兴奋、打斗不安的猪可以注射少量的镇静剂,以应对猪群互相打架造成的运输损失。

3.7 猪群卸车后护理

对引种或育肥购入的猪群在运达目的地时应严格按照目的地猪场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隔离,有条件的猪场可以采用引进地猪场的日粮结构饲喂猪群,给猪一段适应期;对出现严重运输应激综合症症状的病猪,要单独隔离并及时采用安定、抗惊厥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13]。

4 小结

在我国生猪产业结构,市场需求不能根本改变的情况下,猪运输损失仍是养猪业面临的一大问题,如何才能让猪在经过长途运输后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减少猪群运输应激,将是猪群运输面临的主要研究问题。

[1] 何闪. 关于猪在运输途中的损失的研究[J].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1,31(6):22-23.

[2] 邵峰泉,刘培琼,张德君,等.对不同杂交组合的商品猪运输损失的研究[N].贵州农学院学报,1995.14(1):28-32.

[3] 黄岳新.关于对活猪长途运输的思考[J].肉类工业,2011.1:50-51.

[4] 任海燕,董万里,崔殿阁.商品猪运输应激综合征病因与防治对策[J].内蒙古兽医,1998,4:19-21.

[5] 付丽红,刘培琼,张启林. 香猪运输损失的观察[J]. 畜牧与兽医,1998,30(2):69.

[6] 张林, 张海军. 运输应激对畜禽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J]. 家畜生态学报,2009.30(2):106-109.

[7] 王德武,俞美子.种猪运输应激综合症的诊治[J]. 湖北畜牧兽医,2005,4:36.

[8] 张 居 农,Paul D,Warriss. 活 猪 运输与胴体损失[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1984(4):45-47.

[9] Chad P,Mike E.Swine transport l o s s e s s t u d i e d [J].F e e d s t u f f s,2011.6:16.

[10] 雷蕾.预防生猪运输应激的综合措施[J].山东畜牧兽医,2012(33):50-51.

[11] 侯先平,王吉传.运输及寒冷应激引起猪传染性胸膜炎的诊治[J].畜牧兽医杂志,2005,24(1):21.

[12] 季明,安志民,田美湛,等. 浅析运载工具的消毒与生物安全[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9,12:17-18.

[13] 王玉安.浅谈种猪运输应激综合征及其防治[J].养殖与饲料,2007,9:81-82.

[14] 黄建芳.生猪运输过程的生物安全[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2,28(6): 101.

猜你喜欢
猪群车厢损失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胖胖损失了多少元
六号车厢
猪群中暑咋预防
玉米抽穗前倒伏怎么办?怎么减少损失?
为什么整群猪围攻一头猪
SSAB Hardox悍达450材料轻型自卸车厢体测试报告
菜烧好了应该尽量马上吃
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