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西藏农牧区中小学英语衔接问题与对策

2013-08-15 00:51陈勇
中小学电教 2013年3期
关键词:农牧区英语教材题型

☆陈勇

(比如县中学,西藏比如 852300)

谈西藏农牧区中小学英语衔接问题与对策

☆陈勇

(比如县中学,西藏比如 852300)

长期以来,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存在着严重的各自为阵、相互脱节的现象,这一现象严重阻碍了英语教育教学的发展。如何解决好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是值得我们认真思索的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一谈看法。

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

目前,西藏农牧区小学基本都开设了英语课程,小学生升入初中一年级前,已经学习了几年英语,当他们进入初中后,英语学习既是小学英语的终点,又是初中英语的起点。但由于中小学英语教学缺乏有效衔接,导致小学生升入初中后英语学习水平出现“两极分化”情况,给初中英语教与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一、中小学英语衔接问题分析

1.对小学英语学习的认识偏差

首先,小学英语教学计划在广大农牧区实施几年来,由于在较短时间内普遍展开,大部分农牧区小学英语专业师资明显不足,对英语学科教师的继续教育没能及时跟进,师资力量无法完全满足英语教学的需要。此外,多年来小学英语被很多学校和师生作为副科对待,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另外,对于小学英语的评价体系也未完全建立。

2.教法差异,学生难以适应

中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方式的差异是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直接原因。小学的英语课堂上听听、说说、唱唱、玩玩、练练、演演,学生学习兴趣盎然。而中学的课堂以教师讲为主,学生是听取汇报式的学习,枯燥乏味的课堂使学生昏头昏脑,学习兴趣大打折扣。

3.中小学教材不衔接,学生无法识别

近年来,西藏农牧区小学英语教材使用的是冀教版教材,从教材的版式设计和内容的构成上看,都和现行的冀教版初中起始版初中英语教材有着很多的共同之处,只是在对学生的要求上有所不同,造成小学生升入初中后见到以前学过的内容重复出现,降低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4.试题变化大,学生吃不消

小学英语只是作为综合卷的一个组成部分,题量很小,总分值也不大;而中学英语则是作为一个单独的重点科目进行测试,题量大,题型复杂,卷面分值大,一些小学从未出现的题型,成为失分源头,例如:语音辨析、完型填空、阅读理解、句型变换等。试卷的变化对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造成了一定影响。

5.学生个体水平的差异

刚进入中学的学生,英语水平不像小学生刚学英语时那样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此外,环境、家庭、学校和个人等因素造成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初一英语教师对具体某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如何往往不够全面了解,学生英语水平的个体差异使教师难以把握教学难易度,造成教学过程中未能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直接导致“两极分化”现象的加剧。

二、解决衔接问题的对策与方法

1.注重学生学情的了解和针对性指导

由于生源的参差不齐,升入初中的学生存在着“两极分化”,而且学生有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如书写不规范,发音不准等,要在学生入学时利用观察、访谈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学情调查,以明确学生的基本英语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在小学阶段对英语的掌握程度。在明了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分小组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小组中互教互学,从而使学生共同提高。

2.注重情感的沟通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师要创造宽松友好的教学环境,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排除师生情感沟通中的障碍,同时,教师要善于与学生交朋友,用真诚的态度去感化学生,帮助他们克服英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刚升入初中的学生仍然保持着小学生式的好奇、好动、好问,对新鲜的事物容易产生兴趣,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认真把握好教材内容的趣味性,营造各种直观、生动、互动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景中学习英语,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

3.注重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的衔接

中学英语教师要熟悉小学英语教材,了解小学英语教材教法,以便融会贯通,达到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教师可以经常去听一听小学英语课,相互交流中小学英语教学信息,以便掌握小学英语教学规律,明确小学英语与中学英语的相同相异处,以便找准衔接点,包括词汇、语法项目和语言功能等。

小学生升入初中后,初一教师要在开始教授初中课程前,安排5-10天的复习期,有计划地将小学3-6年级英语的重难点系统地复习一遍,达到巩固、记忆、活用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的目的,为过渡到初中学习作好充分准备。

4.注重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的衔接

初一第一学期的英语考试要求不宜太高,题型尽量沿用小学时期的题型,交叉使用,同时逐步引入初中新题型;考试内容要避免过难;考试形式要综合考虑基础知识和能力训练;分值尽量合理,考分不宜偏低,否则,容易打消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5.注重教师交流,加强教学研究

各地教研室要积极创造条件,增加中小学英语教师相互沟通的机会,要建立校级和县级英语学科组,通过学科组的一系列教研活动,互相交流、学习;要通过教师教学技能系列比赛,以赛代培,以《英语课程标准》理念为导向,以教材、教法的研究为主,用行动研究作为方法,通过教师技能系列比赛,促使中小学英语教师研究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并提升业务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应遵循的的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的程度,有目的、有步骤地增加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供新的信息,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确保他们在进行下一步活动之前掌握所学的知识。

教师按教学内容的顺序逐步增加难度或复杂性,按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有逻辑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此外,有序地进行课堂提问是贯彻循序渐进衔接原则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进行一阶段的提问之前,应把本阶段的问题同已经学过的内容结合起来。有计划、有步骤、有顺序地进行提问,可以帮助学生系统思考,从而获得对相关联内容的整体理解。

2.连贯性原则

教师在组织英语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注意课与课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某一具体课文的前后之间、上下结构之间的自然连贯。要了解和熟悉小学的教学内容,认真仔细地研究小学英语的内容,组织系统地复习,包括词汇、句子、语法和交际口语等。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教师既熟悉了小学的教学内容,又可以了解学生对小学英语的掌握程度,预测学生的口语能力和运用英语的能力,然后调整教学计划,更好把握英语教学中的详略难易。

四、结束语

解决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关键在教师,同时,还必须引起社会、学校、家长等各方面的重视和关注,齐心协力,共同解决。解决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必须实事求是,要循序渐进,促进学生从小学向初中的顺利过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为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侯有铭.新课程改革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策略[J].西部教育参考,2008,(4).

[2]毛明亚.农村小学初中英语衔接过渡探析[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8,(7).

[3]王晓清.浅谈初一英语分层教学实验[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9,(7).

[4]张宇.初一英语学习兴趣与信心的建立[J].教学交流·理论版,2010,(8).

G434

A

1671-7503(2013)05-0015-02

[编辑:张 博]

猜你喜欢
农牧区英语教材题型
藏北农牧区县域医共体建设实践与成效:比如经验研究①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
多版本高中英语教材红色文化融入的比较研究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的配置研究及启示
常见数列创新题型归纳
巴林右旗达林台嘎查农牧区本土青年人才回流对策研究
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
农牧区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要对症下药
随机抽样题型“晒一晒”
青海省农牧区迁移流动人群存在问题及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