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的发展特征

2013-08-15 00:49文丨王若曦
中国传媒科技 2013年8期
关键词:草根受众传统

文丨王若曦

(成都理工大学,成都 610066)

“微电影”的产生是与网络电影与视频网站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微电影发展至今,已经产生了包括《赢家》、《老男孩》、《一触即发》、《天堂午餐》等在内的一系列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时代的发展及受众的需求,受到广泛的欢迎,也为微影视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1 微电影的内涵

微电影,即微型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多种信息与媒体平台播放的、适合移动及短时休息状态下观看的、具备完整故事情节的、系统策划与制作的电影。微电影具备一定的制作水准和创作要求,同时重视故事情节的创意性,因此微电影与普通的拍客作品不同,具有自己特定的叙事特点与艺术特征。微电影是在后现代文化发展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与网络互动所衍生出来的一种电影艺术展现形式,其在投资、时长以及制作规模方面,均比传统电影要短小,因此称为微电影。

现阶段的微电影主要包括时尚达人、公益环保、校园故事、婚姻爱情、社会百态等多种主题[1]。其主要呈现类型主要是公司制作与草根制作,前者主要是由专业的制作团队与明星共同完成的商业化色彩较为浓厚的微电影表现形式,后者主要是由原创人员创作、表演和制作的非商业性微电影表现形式,主要以抒发个人的情怀为基本点。

2 微电影的发展特征

分析微电影的发展特征,可以用四个字来描述,即“三微两整”,三微即时间微、制作周期微、投资规模微;两整即策划与制作体系完整、故事的情节完整[2]。具体分析微电影的发展特征,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微电影的草根属性。微电影是推动传统高雅艺术回归实际生活的一种艺术呈现形式,具有一定的互动属性和人人可参与的属性。微电影的创作者没有阶层之分,任何人都可以进行创作,也都可以对微电影进行评价。事实上微电影与现阶段众多的网络分享一样,具有较大的传播空间。微电影艺术不再区分精英阶层与草根阶层,每个人都可以参与,也正是因为微电影创作者的草根属性,使得微电影的题材更加贴近群众的生活,使群众能够切身的感受到身边的一些社会感触,进而引发草根的共鸣。以《老男孩》为例,仅通过简单的金属铅笔盒和蓝色校服进行描述,就将80后的青春时代阐释出来,使80后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勇气了一系列怀旧的思潮,展现了一种草根文化的传播效应。

第二,微电影的交互属性。传统媒体形式关于信息的传播大部分是单方面的,或者自上而下的一种集中式信息传播,信息的发布者以固定的信息通道为途径,对传播的信息与传播渠道进行掌控,一般的群众只是片面的接受信息,但无法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反馈。这种传统的单向信息传播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有效的适应时代的发展,新媒体的发展很大程度上突出了信息的双向属性与互动属性,信息的发布与传播方式也日益多样化起来,甚至产生一种自下而上的信息发布方式,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媒体关于信息的传递模式。微电影作为一类新型的信息传播渠道,一改传统电影关于信息的单项传播,颠覆了传统固定场所及物理空间内的艺术呈现形式,给了受众更大的空间与选择权。同时,在观看微电影的过程中,已经完全摒弃了传统放映员的职责,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操作,选择观看或者不观看,这样就将传统被动接受信息的方式变成受众主动选择的方式。另外,在传统的电影表现中,一旦被拷贝,则剧情基本上是固定不变的,观众只能被动的去接受而无法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情节的发展,微电影给予了观众的自主权,观众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来组合故事或者改变故事情节,也可以自己制作微电影,将自己的实践转换成艺术作品。这种边创作边拍摄和边拍摄边创作的模式,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为点钱的全方位互动,也给了创作者一定的灵感,此种互动属性,也是微电影的特色之一。

第三,微电影的去中心属性。随着多元文化的出现与发展,传统社会中人们集中去观看某一种媒体的形式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微电影创作的草根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必须要受到外界多元文化的影响,比如多元的价值观念、多元的诉求表达形式等,这些均构成了微电影创作的基本素材来源。虽然现阶段的微电影还主要是依靠少数制作者与表演者来打造完成的,但是微电影一旦上传到互联网上,打造者也就是失去了其对作品的控制,包括作品的播放时间与地点,作品的后续发展等,没有任何人能够完全的控制作品的发展走向,也没有谁享有对作品的终身操作权。对于散点式分布的受众来讲,其采用计算机互联网来观看网络微电影,他所在的位置便成为微电影的中心,从这个意义上分析,微电影的去中心化已经十分显著的展现出来。精英文化向草根文化的转变、权威机构被结构的形式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在多元文化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潮流的过程中,受众便可以自由的选择去导演作品或者编剧作品,或者去评价作品,角色之间的转变使得微电影的发展更加随意,去中心化也就更加明显。

另外,从微电影的叙事风格角度分析,去中心化色彩也十分明显,微电影更加重视对个体日常生活的表达以及对个体话语的表达,不管微电影的题材是反映大的社会背景还是细微的生活情节,都已经完全脱离了传统电影刻板的、说教的叙事模式。甚至对一些传统的电影,曾经一度缺乏话语表达权的受众也有了解构电影的机会,以《无极》为例进行分析,在这部影片上映时,胡戈就将镜头进行了重新的剪辑,推出了《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在吸收作品自身抵制性的风格的基础上,展现出了大众的一种认同意识与态度[3]。微电影的发展从早期网络电影开始,给了观众充分的选择权与话语表达权,而手中的场域总是包含精英文化与草根文化,因此这种不同文化层次与文化模式之间的互动与对立,很大程度上推动着多元边界文化的繁荣。

3 结论

通过上述对微电影内涵与发展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微电影从草根日常生活出发,取材生活,进行创作者自身情感的抒发。随着微时代的发展,微电影必然会作为一种新型的艺术作品呈现形式而发展起来。分析微电影的未来发展,首先要具备一定的创意性,如何选择创新性的主题,使情节在短短的几十秒到十几分钟的时间里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是微电影制作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这要求微电影的创作者要对微电影的剧本、题材以及拍摄等进行资信的斟酌。另外,还需要充分利用目前信息的开放属性,打造微电影产业链,推动微电影的系列化发展。短小精悍的微电影要实现自身的规模利益,首先必须要创新产业链条,增加微电影的盈利点,其次,网络运营商还可以主打智能手机与视频网络,以拓宽微电影的播放平台。并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海量信息储存及其开放属性,推动微电影与文学、艺术、广告等的结合,推动多元信息的有效配置与整合,进而推动微电影实现自身的深入与持续发展。

[1] 周凯.微电影的发展特征诠释及前景探讨[J].宁夏社会科学,2012,(5):138-140.

[2] 康初莹.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微电影广告发展探讨[J].新闻界,2012,(15):45-49.

[3] 郑军,王以宁,白昱等.新媒介语境下微电影的后现代叙事特征初探[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265-267.

猜你喜欢
草根受众传统
王燕清:从草根创业到世界领先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老传统当传承
校园“三剑客”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草根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