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视摄像剪辑的几点思考

2013-08-15 00:49文丨吴
中国传媒科技 2013年8期
关键词:专题片角度意识

文丨吴 钢

(河北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中心,石家庄 050081)

电视节目的创作需要集体的协同工作,尽管在编制节目有拍摄和编辑的前后之分,但是将此阶段的各工作统筹协调的安排使之密切配合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摄像记者在熟练摄像的技巧角度选景之外多了解一些编辑的后续工作,使剪辑人员有多的选择,从而让电视节目的录制工作有融洽的配合,否则后期的制作人员会因为拍摄素材的不足或杂乱无序而工作困难甚至无法继续完成节目。编辑是将艺术能力与表现技巧紧密相结合的一项工作,需要将摄录完整的内容分解成各个独立又零散的动作画面,之后又要因所表达的思想巧妙的有机结合。这就要编辑者了解对镜头组接技巧,通过自己熟练运用的剪辑手和对原始镜头包括其蕴涵的信息的良好认知能力,以蒙太奇原理选择镜头和电视艺术的要求将这些选取的镜头组合成最终形成流畅连贯完整的电视节目,但在实际的剪辑工作过程却有不完善的地方存在。

1 拍摄与编辑存在的弊端

1.1 内容杂乱,素材整理困难

拍摄成没有内容联系的素材,主要表现为镜头里的内容有许多与主题无关,特别是拍摄之后的内容存在一些空镜头,即没有人物在场镜头。还有一种表现就是内容乱而且单调,有的是摄像机的镜头总是停留在同一件物体上这就忽视了周围环境和拍摄目标的,想要突出主题却因为没有陪衬物或者好的背景而显得没有效果;有的是角度与景别单调,这是最典型的没有编辑意识的表现,完全是简单的由几十甚至更多的单调镜头组成,而这些镜头就需要剪辑者遵循一定的原则连接组合。如果摄像工作人员没有好的剪辑意识,那就容易因为镜头拍摄的事物本身所吸引导致注意力分散,这会使得画面在个别角度和景点上停留过多的时间,从而影响后期的剪辑工作。没有其他画面穿插也没用角度的变换也使得观众只能听得画面外的声音见不到摄者的表情,最终也会导致很多拍摄的镜头报废。第三个内容乱的表现是主次不能明确区分,摄像者需要学得一门在紊乱纷杂的环境或激动紧张的气氛中快速的找到被摄影的目标,这对制作新闻专题片或直播的新闻片更为重要。

另一种内容乱的表现为时间不统一,专题片拍摄过程中并不可有电视剧里的那样专门的场记,而一些专题片的拍摄时间又较长,故此这就需要记者在拍摄时自己选取合适的人物的服饰判断背景是否与拍摄的主题内容相符合。观众也会因为一些纪实的专题报道中通过同一天的不同人物服饰而感到虚假,在拍摄的场景中存在不同的时节景象出现明显的地点变换的情况也屡屡发生。还有一种内容杂乱的表现是没有突出的镜头,不管是人物专题还是新闻性专题片或者是其他的风光艺术片,要制作成一部成功的专题片在有知识性专题之余都有突出镜头。观众也是正是,因为这些有特点的镜头才对一些片子记忆深刻,甚至有一些已经不记得名字主角还有事件是电影却依然忘不了那些藏在记忆深处的精彩镜头。但是有的时候却是因为记者缺少剪辑意识,使得拍摄显得随意,导致人们错过了那些有真正有意义能叫人“过目不忘”的镜头。

1.2 表现形式

画面的表现形式就是对摄影内容编辑的总体构思,由于记者缺乏一定的编辑意识,使得拍摄较为随意和盲目,根本没有考虑对后续编辑无法剪接的影响,即使是过渡的镜头如果缺少镜头也会给总体制带来很大的麻烦。譬如总是用相同的镜头拍摄不同的对象并加以连接,如果是艺术手法并达到了增强感染力的作用就值得肯定,但如果仅是类似镜头的简单的组接就非常的不可取。有的记者在拍摄场地转换的时候显得手忙脚乱,难以判断用什么角度怎样选景,匆忙地不知道拍什么样的物体。画面表现不统一的表现就是色光不统一,这会因为剪辑意识薄弱而出现色度不协色差强烈的情况。有的拍摄时只注意到了被摄体本身忽视了被摄体过艳的色彩与被摄物上下之间的搭配协调关系,因造成色差跳跃而让观众感到很不舒服,色度的不协调主要表现在拍摄时没有注意色彩的虚实连接上。

2 摄像与剪辑的技巧

2.1 拍摄原则

遵循画面内容逻辑严密,保持动作衔接连贯的原则。电视是由很多的镜头为基本组成构成的,所有的镜头又都是由各个拍摄片段剪切的,在这个整体中将会产生相互连接的剪辑点,这就需要剪辑人员对节奏动作的把握和恰到好处地连接的能力了。电视的镜头千千万万,而剪接的目的就是让一组镜头到下一组的连接自然流畅,组接的合理与否将对电视内容的表达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其实剪辑的过程就是运用“蒙太奇”的手法,剪接出遵循生活逻辑即遵循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满足观众视觉心理要求的电视节目。在编辑中遵循动接动、静接静的原则,动使镜头的主体运动方向连续一致,静可以达到视觉上没有明显动感。保证空间组接的方向性,遵循轴线规律,编辑时将不同角度和景别的镜头和谐的衔接到一起,控制好由远及近由粗到细的变化,达到自然不留痕迹的效果。

2.2 精简篇幅

在现场及时的发现有意义的被摄体并记录下来,依据整体结构及时准确的将有效镜头捕捉住,特别是在报道突发的灾难性事件上。有经验的优秀记者可以再到现场后迅速的拍摄下当时的场景,抓住抢拍下一瞬即逝的画面,这些气氛很当时的人物情形都是不可再现的,他们也会在其中巧妙的交代出环境来完善整个片子的大体结构。当然也会在拍摄过程中不断地变换场景和角度,并且拍出必要的画面供编辑选取作为开始或结尾画面,以便统筹兼顾其他的不可或缺的拍摄内容。在短时间里选取有鲜明特色的被摄体,判断的拍下有多层次意思的镜头,这可以大大提升新闻播报的优势,同时也提高了剪辑制作电视节目的效率。

2.3 把握整体

对整个电视专题片的制作有统一的认识。例如依据编辑的意思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和风格,熟练的选用有述评式的、抒情的、报告文学形式的风格,自己把握拍摄事件的缓急、内容的长短。有了强的编辑意识可以让摄影记者准确迅速的把握住整个片子的脉搏,使制作程序优化简明内容也得到了协调统一。编辑意识亦可以迅速的帮助记者捕捉住拍摄过程中细节的切合主题或者鲜明的画面,并帮助编辑提前的处理好片头和片尾工作。例如在拍摄现场就惦记着寻找一个好镜头的为片头或者片尾打字幕,有意识把这个镜头拍得较长以与字幕相配合,在片头的制作上就为后面的气氛和表现内容做准备。由此摄像和编辑都需要具备良好的剪辑意识,因为成功的专题片应该由摄像和编辑共同编辑。

3 总结

电视摄像拥有编辑意识是获得成功的编辑效果的基础,也是摄像做到事半功倍的基本功。这是要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这需要摄像加强学习并时常和制作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以编辑的眼光来思考每一次采访需要拍摄的内容,注重拍摄过程中的每一个镜头判断其是否包含要表达的信息,去发现镜头之间是否存在足够的交叠,注意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的角度和场景变化。不带摄像机时也能观察判断场面,思考自己拍摄的时候会怎样的选取记录,怎样排列拍摄的镜头,这对培养好的剪辑意识是非常有效的,如果都做到了就会拍出更多合适的视频素材并在编辑中获得运用。

[1] 赵洁薇,李慧竹.电视专题片中细节的把握和应用[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1(02)

[2] 温向军.论电视专题片制作与技巧[J].山西.山西科技报,2011(4)

猜你喜欢
专题片角度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神奇的角度
天耀中华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片尾曲)
中国梦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插曲)
梦想阳光(大型专题片《必由之路》主题歌)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角度不同
人啊
意识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