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5W模式浅析微博新闻传播

2013-08-15 00:49文丨蔡梦虹
中国传媒科技 2013年8期
关键词:传播者传播方式传统媒体

文丨蔡梦虹

(韩山师范学院,广东潮州 521000)

1 微博综述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最早起源于美国。2006年,博客技术先驱Blogger的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率先推出了Twitter,成为国外最早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2007年,王兴创建了饭否网,成为第一家带有微博色彩的中国网站。2009年,新浪正式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中国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门户网站。随后,腾讯、搜狐、人民网等相继推出微博。据统计,截至2012年6月,我国微博用户数量已达3亿多。

据《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网络新闻使用率快速下滑,微博成为网民重要的信息获取渠道。2011年微博快速崛起,目前有近半数网民在使用,比例达到48.7%,成为网民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相比之下,网络新闻用户规模增速仅为3.9%,使用人数为3.67亿,使用率从上一年的77.2%下降至71.5%。近年来网络新闻使用率一直在下降,网民通过互联网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正在发生转移”[1]。微博在当前新闻传播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也是微博新闻传播的研究意义所在。

2 5W模式综述

1948年,美国传播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首次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五要素”模式:即“Who,What(say what),Which(in which channel),Whom(to whom),With(with what effect)”,就是“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方式→对谁→取得什么效果”。之后人们把这种模式称为“五W模式”或“拉斯维尔程式”的过程模式。五W模式表明传播的过程是一个具有企图影响受众目的的说服过程。在这个目的性行为过程当中,5个W是传播活动得以产生的精髓。在新兴的新闻传播方式—微博新闻传播中,5W模式的各个环节呈现出新的特点。

3 微博新闻传播的5W模式

3.1 传播主体

微博新闻传播主体呈现个体化和多元化的特点。

个体化的特点。微博的兴起,标志着“人人皆记者”时代的到来。与传统媒体时代相比,微博时代新闻的发布和传播,不再仅靠专业的媒体机构,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发布和传播者。微博的出现,让网民有了一个相对自由且自主的发声渠道,人人都可成为新闻的“第一发言人”。在当前许多社会热点或重大事件的报道中,微博充当着“第一发言人”的角色。如11年本·拉登身亡,09年MJ离世,08年汶川大地震等震惊国际的新闻,都是由微博首发的。Twitter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曾说,“即使是再庞大的新闻媒体,也不会像Twitter一样在世界各地拥有众多新闻记者”。

多元化特点。微博的传播主体可以是政府机构、企业组织、传统媒体,可以是具备较大社会影响力的名人、专家,也可以是普通的草根民众,呈现多元化特点。如新浪微博上,有代表上海政府新闻办公室的“上海发布”、代表河南省公安厅的“平安中原”,有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有姚晨、赵薇等明星,也有“后宫优雅”、“段子”等草根民众代表。微博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促成了全民传播的新闻传播新格局。

3.2 传播内容

微博新闻传播内容呈现多元化、碎片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微博新闻传播内容的多元化。微博的新闻传播内容包括传统的新闻报道、名人专家的观点意见,也包括草根民众的生活点滴、心情分享等。微博的字数限制(140字符)使经由微博传播的新闻内容必须只保留传播者认为有价值的部分,仅是事件的重要片段或事态的滚动发展,呈现“碎片化”的特点。一种限制在140字符内的新新闻文体-微新闻亦随之诞生。微博上的新闻转传,不是简单的复制,转发者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对内容进行加工再造,如取舍部分内容或添加个人评论等,体现个性化特点。

3.3 传播方式

微博新闻传播方式呈现开放性和多样化的特点。

微博开通各种API,为用户创造了完全开放的信息交流平台。用户除可以直接登录微博网站进行新闻传播,也可通过开放的API接口连接第三方软件或移动信息终端来传播信息。简言之,用户可通过社交网站、博客、QQ、MSN等即时通讯工具、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进行微博新闻传播。微博打通了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的界限,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沟通理念,使微博的迅疾反应成为可能,更为微博创造了“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手资料”的新闻价值。微博在传播方式上的优势,令许多传统媒体(如凤凰卫视、南方日报、新周刊等)纷纷落户微博,由曾经权威的信息发布者身份悄然转变为信息的接受者。而传统媒体旗下的记者,亦纷纷注册了个人记者微博,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这个完全开放的大众交流平台获取新闻线索。

3.4 传播受众

微博新闻传播受众呈现平等性和主动化的特点。

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是单向的线性传播,信息由新闻发布者—传统媒体流向新闻接受者—受众。而在微博新闻传播中,信息接受者同时担任信息传播者的角色,真正实现了传者和受者的平等。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中,受众仅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微博上,受众可以自主地编辑信息、关注新闻、剪辑新闻、添加评论、发布/转发新闻,通过社交网站、博客、即时通讯工具、手机等多种渠道主动参与新闻内容再造、发布、传播和接收的整个过程。与此同时,随着传统模式下新闻的传播者—传统媒体纷纷落户微博,其角色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单纯的新闻传播者转变为兼具新闻传播和新闻接受两种角色地位。微博新闻传播模糊了Who和Whom的界限,使新闻传播者和接受者趋于一体,极大程度地丰富了微博的新闻信息来源和扩大其传播范围。

3.5 传播效果

微博新闻传播效果呈现及时性和裂变式的特点。

微博传播方式的开放性和多样化,为微博新闻传播者的随时随地的及时传播提供了可能。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的融合,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和3G网络的普及,为微博新闻传播带来及时甚至“零时间”的传播效应。

除了传播速度,在传播广度上,微博也具备巨大的优势。微博的新闻一经发布,由首发者的粉丝转发,再由粉丝的粉丝转发,以此类推,产生巨大的传播效应。微博的传播形态“既不是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One To One),也不是网络媒体的网络传播(One To N),而是一种裂变传播(One To N To N)”[2]。这种传播形态可在极短时间内实现几何级数扩散,其传播速度和广度远超之前任何一种媒介产品。

微博的出现,给传统媒体时期的新闻传播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微博在新闻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上的强大效应是以往任何一种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而与此同时,微博自身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如由自我把关缺失导致的虚假信息传播、无效信息泛滥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微博新闻的公信力,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地方。

4 结语

微博的迅速崛起,颠覆了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带来了新闻传播的全新格局。作为一种新的新闻传播方式,微博新闻传播的5W模式具备自身鲜明的特点。在“全媒体”和“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新闻的发布者和接受者,同时是传播媒介。微博产生的巨大传播效应超越以往任何一种传播媒介。而在“人人皆记者”时代,微博的传播缺陷(如虚假无效信息传播)也逐渐显现出来,如何克服此类难题,提高微博新闻的公信力,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1] 第 2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206/t20120612_26720.htm,2012-1-16.

[2] 孟波.新浪微博:一场正在发生的信息传播变革[J].南方传媒研究,2009,(21).

猜你喜欢
传播者传播方式传统媒体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节日宣传,让传统传播方式换“新颜”
带刺的苍耳
引导者 传播者 担当者——新年寄语《人大建设》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当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传播者
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看西夏佛经的传播方式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传统媒体记者该如何主动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