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中国知识沟问题探究

2013-08-15 00:49文丨刘
中国传媒科技 2013年8期
关键词:鸿沟差距媒介

文丨刘 珍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24)

1 知识沟探源

知识沟是传播学研究中的一个经典理论。早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欧利恩、蒂奇纳和多诺休在一篇题为《大众传播流动和知识差别的增长》的论文中提出了知识沟理论假设:“当大众媒体信息在一个社会系统中不断增加的时候,具有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个体比地位较低的个体获取这些信息的速度更快,因而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蒂奇纳还认为受教育更多的人,往往具有很大的阅读量和较强的理解能力,并且有更大的社会活动圈交际范围更广,参与讨论和接受信息的机会更多。在对各种渠道方式获得的信息进行梳理选择进而记忆时,受教育程度会起到重要作用。

进入信息时代 “数字鸿沟”这一概念流行起来。该概念指的是拥有信息工具的人以及那些未曾拥有者之间的差距。它包含三个层面:“(1)全球鸿沟, 即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在因特网接入上存在的差距;(2)社会鸿沟, 其关注的是在每个国家内部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穷者之间存在的差距;(3)民主鸿沟, 强调的是人们在是否使用数字技术参与公共生活方面的差距。”研究知识沟的发展需要借助数字鸿沟的不断深入探讨,在众多的对知识沟形成并扩大抑或缩小的变量中,网络技术无疑成为一个显著影响和形塑它的因素。

2 我国的知识沟现状及分析

2.1 目前我国知识沟的现实情况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的教育普及程度大大提高,传播事业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传媒产业在新的政策引导下方兴未艾,正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一支重要力量,对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也贡献着力量。

2012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增长速度更加趋于平稳。但是我国的知识沟问题却并没有随着网络普及而得到很大改善。就当前来看我国知识沟问题主要是:第一,全球鸿沟。作为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的互联网接入差距。第二,国内信息知识贫富之间不同地域群体之间的知识沟。本文主要探究的是互联网传播时代后者的现状。

互联网的出现曾经使大众传播时代长期处在信息闭塞,接受不均有着严重知识差距的人们充满了希望。利用网络的成本低、速度快,信息量大这些特性看似可以对提高个人的知识与信息总量,对实现信息知识的均化有重要作用,然而现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理想。

我国城乡之间互联网的普及和使用水平差距仍然十分明显。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数据来看,截至2012年6月底,农村网民规模为1.46亿虽然相较2011年增加了1464万,但是只占整体网民的27.1%。从互联网基础资源附表上可以看出中东部地区IPv4地址所占比例远远超过西部地区,仅北京一个城市就占了25.60%,其占有的域名数和网站数差距更大。由此可见东部地区依然像占有大多数其他可实现丰富知识的其他资源一样,拥有绝大部分的网络资源。即使是相同区域内的不同人群,也会因经济条件,受教育程度等原因而对网络等新媒介技术学习和运用产生差距。

2.2 原因分析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还是经济条件的限制。媒介可否进入和接触的差距不可避免的致使知识沟形成。与传统媒体相比,要使用互联网技术首先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购买相关设备。另外还要支付上网费用、服务维护费,用户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支付能力考虑使用网络。从2012年网络用户分布数据看出媒介分布与接触的明显反差,引发知识和信息接近度的差别,知识沟无疑进一步扩大。

其次从受教育水平和文化程度来看从网络获取知识较之于传统媒介是一项更加需要多方面能力共同作用才能掌握的技术。主要需要的最基本的操作硬件设备的能力和软件使用技能。而且网络上信息的搜索、浏览无不需要很好的语言文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虽然网络上有更多的图片、音频、视频资料但是没有上述两项能力在互联网搜索互动中是寸步难行。文化程度较高的人一般也更容易接受掌握新技术,最为关键的是他们基于已有的知识储备而更容易对新知识感兴趣更有求知欲。

对于有经济条件解除使用网络的人们也会因对于信息需求的差别而产生知识沟。受众对信息的接受能力是不尽相同的,而且信息需求的层次也会因其自身的文化程度知识结构而不一致。一般来说文化程度较高者所感兴趣的信息知识含量也会偏高。而文化程度低的人网络对他们不过是一种新式的娱乐工具。然而相对于娱乐为目的使用,以扩大信息量为目的使用更有利于人们知识的获取。

3 对缩小知识沟的建议

3.1 国家和政府的层面来看

第一,要对当前国际数字化形势有清醒的认识,一定要明白我国在同发达国家之间在互联网接入和使用水平上的差距,从观念上对知识沟问题重视起来。应当看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大众传媒业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从横向上同发达国家相比依然有着很大的差距。中国社会目前面临着很大的贫富差距的问题,知识沟的扩散只会从精神层面到物质层面进步一拉大贫富之间的差距。国家社会有责任尽量保证每一位社会成员都能获得均等的获取信息的机会。因此,我国需要以政府牵头明确尽量弥合知识沟。

第二,要向发达国家学习借鉴其先进经验,要立足中国基本国情对国际通行政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适当引进走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信息化道路。此外还应该积极参与国际上为缩小和消除知识沟方面的工作,为创建国际信息新秩序并抢占重要位置而努力。

第三,国家应当从财政上对一些落后地区、低收入人群的信息化设施普及给予政策支持。由于我国在这一领域尚未形成规范有力的市场竞争机制,单纯依赖于市场这只手容易加大东西部地区,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知识沟。还是需要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来完成和保证兼顾效率公平。缩小知识沟首先从基础的硬件设施保证,合理进行教育资源配置。

3.2 互联网的使用层面

“因特网一方面为受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也大大减少了传统媒介对特定内容的侧重。如果说报纸侧重于新闻而电视侧重于娱乐的话,因特网所提供的空前自由使每一个用户得以根据自己特定的身份和地位选择特定的使用方式,而较少受到媒介形式的限制”这一特点极大的满足了受众对各种信息的需求。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出现,由于其在购买价格和多种功能集于一身的优势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城乡、地区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的知识沟问题。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手机上网的wife热点流量价格也要相应做出调整才能更好的配合缩小知识沟差距。

3.3 社会层面

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作为传媒自身要提高素质。做好传播者和把关人,不断地将新鲜有益的知识传播出去,提升传播内容的质量减少娱乐化倾向。但最关键的还是要提高全民的媒介素养、激发求知欲望,深入开展媒介素养的教育培养工作,从源头抓起,比如普及电脑的使用知识,正确引导学生的上网习惯,网络社区和学校与现实中的社区结合,多做宣传交流将好的网站推广出去,形成良性互动。

[1] 韦路,从知识获取沟到知识生产沟——美国博客空间中的知识霸权.[J].开放时代.2009(08).

[2] 韦路、张明新,数字鸿沟、知识沟和政治参与.[J].新闻与传播评论.2007(z1).

[3] 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cn/research/bgxz/tjbg/201207/t20120719_32247.html

[4] 刘瑞雄,因特网的发展对知识沟的影响分析.[J].电子商务.2011(01).

[5] 单纯,知识沟理论的演变及其社会意义.[J].社会科学.1993(08).

猜你喜欢
鸿沟差距媒介
婚姻不是用来填补鸿沟的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鸿沟为界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真实:作文难以逾越的鸿沟吗?
让学生都跨过说话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