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报纸要做好“地方”文章

2013-08-15 00:49文丨徐嘉瑛
中国传媒科技 2013年8期
关键词:版面报纸受众

文丨徐嘉瑛

(丹阳日报社,江苏丹阳212300)

近年来,网络等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迅速分流着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受众,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网浏览新闻和资讯。在电视、网络这些立体媒介的冲击下,地方性平面报纸的生存、发展受到了比较严重的威胁。不过,即便在如此严峻的挑战下,地方报纸也同样有着“绝处逢生”的机遇,那就是地方性新闻,这是大众从其他媒体难以即时、全面获得的。而地方报纸,是地方发展一举一动的见证人,也可以说是地方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这些独特因素,都能为地方报纸的发展注入永恒的生命和活力。地方报纸新闻从业者,要很好地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将地方新闻做大、做强、做优。

1 用足用好地方资源,塑造报纸品牌形象

目前,不少地方报纸在定位上比较模糊,总想包罗万象,将自己的覆盖面扩大、信息量增加,却无形当中让地方新闻的口味在渐渐消退。笔者近日翻阅某地方报纸,发现在20个版面中,真正与地方经济和民生有关联的新闻仅有4个版面,总共只有12篇报道以及几张图片,提供的数量和质量远远不如国内外大事要事新闻。客观上来看,这种“广撒网”的传播方式,也并没有给地方报纸的社会影响和群众口碑等带来裨益。

地方新闻资源是地方报纸最重要、最宝贵、最独特的财富,是地方报纸赖以生存、得以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争取地方受众的重要资源。与其花费大量精力去“广撒网”,不如突出地方报道重点,凸显自身新闻特长,将地方本土的新闻做好、做精。为此,地方报纸应当首先给自己“定好位”,明确自己的读者对象、品牌价值,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新闻素材来丰富自己的内容。

这方面,广受欢迎的《华西都市报》的经验值得许多地方报纸借鉴。《华西都市报》将自身定位于“市民生活报”,主要面对普通中下层市民,内容紧紧围绕“都市生活”展开,为读者提供服务性新闻和知识;同时,把独家新闻办成名牌专栏“新闻追踪”,对与市民息息相关或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追踪报道,天天做、数量多、篇幅大,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独特而明确的定位,使其成为“中国西部报林黑马”。

比起国内外新闻,地方新闻的资源毕竟是比较有限的,如何用足、用好这些有限资源呢?

首先,要通过策划来挖掘新闻资源。如果没有策划,一张地方报纸仅凭采写的新闻稿件,要填满版面其实也并不难。但这种报纸版面只会显得被动、零散,缺乏新闻主题和风格。同时,有限的地方新闻资源也会因此而流失。久而久之,地方报纸就会在报业乃至整个媒体市场上失去竞争力。要体现地方报纸的特色和亮点,报纸新闻从业人员就应该多多提供有分量的独家新闻,使整个新闻版面形成合力,这就少不了新闻报道的提前策划。加强策划是充分利用地方新闻资源、挖掘新闻潜质并使其增值的重要手段。其次,要有一支交友广、能吃苦、下笔快、文字强、电脑和摄影等技术兼备的记者队伍,这是酝酿并产生地方报纸独家新闻的关键因素。报纸新闻记者要利用一切社会力量,除了自己平时的采访渠道外,还可以利用发行员队伍与社会加大接触面,以及与各个乡镇和单位通讯员的及时沟通等,及时有效地获取地方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和资源。

2 突出地方新闻味道,坚持服务当地读者

一般情况下,地方报纸是难以与中央级和省级报纸竞争的。但是,就一个地方或地区而言,如果能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地方板块,往往就能占据本市、本地区报业竞争的“制高点”,从而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如今,地方报纸客观上仍需履行一定的政治责任。而在充当当地党政管理层“试金石”的同时,地方报纸更应与地方民众多多接触,忠实地深入并反映老百姓的诉求,将百姓呼声传送到管理层,为民生问题献计献策,在政府与民众之间架起一座双向沟通的桥梁。

实际上,很多地方性报纸并不缺乏信息来源,而是缺乏对信息的筛选和进一步加工。地方新闻并不仅仅是新闻事件的简单介绍,而是要通过对于事件深入、持续的报道分析,引发社会的普遍关注和民众思考,促进问题的及时、有效解决。

要让地方报纸形成并凸显鲜明的地方特色,就必须扎根于本土文化。首先,要保证地方新闻的数量。就像一家知名餐馆被人们所公认的品牌菜肴一样,作为地方报纸,从整体上看,无论版面多少,专栏、专版怎样设置,都应以有地方特色的各类地方新闻为主题,否则就失去了个性。报纸版面无论怎样创新发展,地方新闻始终应是浓墨重彩的一个部分。其次,要真正走进基层。俗话说:亲不亲,故乡情;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这都说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无论家乡人走到哪里,最关注的仍会是家乡的消息。因此,地方报纸应紧紧抓住“地缘”这根命脉,做足具有地方特色的新闻。作为记者,就要真诚地走进基层这个大课堂,要能够俯下身、弯下腰,倾听百姓的心里话,形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风。再次,要从一般新闻中发掘地方特色。每天每个时刻,国内外都会发生形形色色的事件,其中不乏一些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地方报纸在报道这些国内外新闻的同时,要善于从这些新闻中捕捉和发掘与本地相关联的新闻线索,但不是简单地将外地新闻与本地联系起来、放在同一个报纸版面上,而是要透过事件的表面现象发现其与本地之间的内在关系,解释和揭示事件的本质,做到快、新、准。最后,要与受众双向交流。地方报纸不能没有群众基础,不能没有读者广泛的支持和参与。在将本地新闻充分挖掘并报道出来的基础上,地方报纸还要注重与读者们的沟通与交流,认真倾听读者们的所思、所想,对于读者们的意见和建议给予及时的反馈。要做到这一点,可以设立和开通读者热线电话,开辟与读者沟通或由读者提供线索的新闻专栏或专版,广泛调动报纸受众参与办报的热情,在报纸与受众之间架起一座良性互动的桥梁。

当然,地方报纸除了在新闻版面上要做好地方特色之外,还要在专刊、副刊等版面上凸显本土化,让本地文学、艺术、教育等各界专家学者的才华,通过地方报纸充分地展示出来,让地方所保护的地缘文化性更加浓厚。

3 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与地方新闻良性互动

很多时候,说到网络等新兴媒体,报纸从业者几乎都要“谈虎色变”。特别是对于突发新闻的报道,网络信息的快速是一般地方报纸所无法比拟的。不过,在清醒地认识到网络新兴媒体冲击力的同时,报纸从业者也应巧妙地充分运用网络这一传播形式的优势,将地方新闻和地方报纸发扬光大。

在实践中,很多地方报纸已经开始尝试并成功运作起了自己的网站,将地方报纸与自己的网站“捆绑”在一起。譬如,不少地方报纸开辟了自己的新闻公共网站,积极地运用无处不在的互联网资源为报纸服务,将国内外各种资讯统统在网站中展现出来,同时为报纸受众提供更加本地化和贴近生活的新闻、娱乐、文化和商业资讯,并积极开辟与读者即时互动的论坛、微博等网上交流平台。这样,不仅大大加强了地方报纸在群众中的传播快捷性和影响力,加大了获得地方新闻线索的有效渠道,发展态势良好的话还可以为地方报纸增加更具延伸性的增收渠道。

综上所述,地方报纸不能好高骛远、不切实际,而应脚踏实地、立足本土,把地方新闻作为报纸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地方新闻的质量,使之成为保障公民权利、广受群众喜爱的高质量传播媒介。

[1] 戴华 对划归地方报纸的管理探索及发展思考 观察与思考,2008(6)

[2] 窦新颖 传统媒体全媒体转型中国知识产权报[N],2010-04-02(11)

猜你喜欢
版面报纸受众
拥有猫一样的眼睛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报纸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版面撷英
版面“三评”看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