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LNG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3-08-15 00:53杨德志彭雪锋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3年1期
关键词:天然气汽车发展

杨德志 彭雪锋 许 渊 秦 峰

(四川博能燃气股份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0 引言

2011年我国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比例只有4.8%,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4%)。我国预计2015年天然气消耗占一次能源消耗比例将达8%甚至10%。随着国家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国内供需无法达到平衡,且差距会越来越大,只能依靠进口天然气解决能源消耗增加带来的问题,而船运LNG是未来进口天然气最主要的引进方式之一。随着LNG的引进,各级政府对LNG产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国内纷纷投资兴建LNG项目,这些项目将最终构成一个沿海LNG接收站与输送网络。可以预见,在未来10~20年的时间内,LNG将成为中国天然气市场的主力军。

1 LNG的应用领域

天然气经净化处理(脱除重烃、硫化物、二氧化碳、水等)后,在常压下深冷至-162℃,由气态转变成液态,称为LNG(Liquefied Natural Gas)。其特性为运输便利、安全性较高、存储效率高、污染性小。LNG作为一种清洁、高效、低碳的能源,未来应用领域广泛。

1.1 LNG作为汽车燃料

LNG汽车是近年才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环保汽车,从本质上讲也是天然气汽车,但由于汽车携带的LNG比CNG具有更高的燃料密度,储存压力低及所需气瓶自重轻等特点,一次充气的行驶里程(300~800 km)较CNG更远,LNG同时又能像油品一样用作运输,其应用前景广阔。据专家预测,21世纪的前20年是天然气汽车时代,更是LNG汽车时代,LNG产业的发展将是科学与规律的必然。

1.2 LNG作为城市供气主气源

我国天然气正处于大力发展阶段,部分城市目前无管道气源,而LNG以它独有的优势将会作为过渡气源或永久性气源(特别是沿海城市)。LNG通过运输的方式运送到接收站,通过气化、输配到城市燃气管网,供给千家万户,大大提高城市气化率。

1.3 LNG作为城市供气调峰

和传统的调峰方式如地下储气库、压缩天然气相比,LNG储存效率高,比其他储存方式更灵活,具有较高的机动性。LNG作为城市供气调峰,无论是平衡城市燃气管网供气的高峰负荷还是事故应急调峰,都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最为经济合理。随着管道燃气事业的发展,城市调峰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

1.4 LNG用于船舶行业

近年来,随着我国内河船舶运输的发展,燃油消耗不断增加,排放问题日益突出。如何缓解石油资源约束的“瓶颈”,解决排放污染问题,是内河运输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LNG作为一种清洁且高效的船舶燃料,将在整个航运业得到广泛利用。

1.5 LNG作为特种工业燃料

LNG的甲烷组分高,就决定它的燃烧更清洁。由于LNG清洁的特性,使它应用于玻璃、陶瓷、食品加工等行业,将大大提高产品成品率,增加产品附加值。从几种燃料的热值对比来看,LNG又可以广泛应用于切割、钢铁等行业。

1.6 LNG冷能利用

LNG在气化过程中,其释放的冷能可采用直接或间接的方法加以利用。LNG冷能直接利用有冷能发电、液化分离空气(液氧、液氮)、冷冻仓库、液化二氧化碳、干冰、空调等;间接利用有冷冻食品,低温粉碎废弃物处理,冻结保存,低温医疗,食品保存等。据测算,每气化1t LNG释放的冷能为830 MJ。

2 LNG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LNG相关规范标准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缺乏LNG的专用设计规范,国内LNG站设计工作一般参考美国《NFPA一59A(LNG)生产、储存和装卸标准》(2001版)。

2.2 LNG流程设计能力薄弱

目前,国内在建的LNG接收终端及液化工厂系统流程的设计绝大多数采用国外技术,国内仅具有卫星LNG站系统的设计能力,没有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接收终端和液化工艺流程[1]。

2.3 LNG设备生产技术水平差距较大

LNG相关设备、阀门、仪表等对材料和结构的保冷性有特殊要求,国内的设计制造水平与国际水平相差较大,应加强防腐蚀、安全性、可靠性的研究,以降低产品成本[1]。

2.4 LNG管理人才缺乏

LNG项目营运与管理缺乏综合性人才,如液化厂、接收站、LNG运输船、槽车、小型气化与液化装置设计制造国产化以及安全生产环保管理、经营管理等领域的多方面知识的技术管理人才。

2.5 产业政策不完善

国家出台的《天然气利用政策》对LNG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力度还不够,建议根据近几年发展的实际情况,尽快完善和修正,以满足和促进LNG的发展和利用。

3 解决LNG产业发展问题的措施

3.1 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

国家能源局应根据目前国内LNG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国际先进的LNG技术、质量标准体系,制定出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LNG设计规范和施工标准,以指导LNG应用领域的设计、施工安装和运行管理,满足LNG未来快速发展的需求。

3.2 自主研发LNG流程

参考国际先进的流程技术设计,国家投入自主研发LNG接收终端、液化工艺流程,从未来LNG发展战略出发,应逐步降低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性。建议可鼓励国内相关研究机构或专业的教育机构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流程。

3.3 加强和鼓励LNG设备产业发展

加强LNG设备产业的管理,从多方面鼓励LNG设备生产企业的自主研发、创新,使未来LNG设备生产技术逐步国产化。国家应从技术源头加以重视,建议改进和加强材料学科的建设。

3.4 加快人才培养

国家应有意识地加强并加快LNG技术、管理人才的培养,同时也要让国民提高对LNG的认识,为未来LNG产业的发展和推广奠定基础。建议设置相应的培训和教育机构,特别是能源性质的教育机构,增设相关专业。

3.5 调整产业政策

天然气产业经过近5年的高速发展,国家早期制定的产业政策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及未来发展的需求,应根据目前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调整产业政策,满足天然气高速发展需求,以此应对未来产业发展带来的冲击。

3.6 科学合理规划LNG生产、存储和利用

根据LNG资源的落实条件和市场需求情况,分清LNG项目的轻重缓急,正确处理资源采购进度、工程建设进度和市场开发进度三者之间的关系,适当考虑LNG资源储备,调整LNG接收站规划,合理有序地实施项目[2]。

3.7 科学合理地开发LNG市场

一是坚持替代能源有经济性的市场定位原则,替代单位等热值价格比LNG高的产品,如LPG、油质品、电等。二是有序开发市场。新市场的开发要经过普查、分类初选、优选、意向书和框架协议的程序。三是大力开发居民、工商业用户(包括集中空调和热、电、冷联产用户)、特定的大工业用户、LNG汽车等,适当配置调峰燃气电厂的用气。四是以有承受力和有经济性的用户用量作为市场容量,以确定 LNG 项目的规模、采购量和建设时间[3]。

3.8 构建完善的天然气管网

一方面,继续加大我国陆上资源的开发力度,同时积极引进俄罗斯、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乃至缅甸等国外管道天然气,使之成为我国天然气供应的主渠道;另一方面,将依托南海、东海和环渤海海上天然气及进口LNG资源,从南至北形成贯穿南北的沿海天然气大动脉。建议分片区或分省份进行规划和实施,合理分配资源。

3.9 大力发展LNG船舶业

随着中国LNG市场迅速发展,造船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因此,我国应该发展自己的LNG运输业。建议通过建立合资企业,由中方提供货物,由外方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措施,大力发展LNG船舶业,逐步形成中国特色LNG运输体系[3]。建议给予内河运输LNG和使用LNG的船只政策补贴,如短期的环保贡献补贴等。

3.10 重点推广LNG燃料汽车

大力发展LNG汽车产业是天然气汽车产业的主推方向,加大LNG汽车推广力度的措施有:① 加快LNG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天然气集输与净化设施、LNG加工基地、LNG大型运输槽车、储罐、LNG罐式集装箱、LNG整车制造厂、LNG汽车及加气站专用装置生产与研发基地等方面的建设。② 大力发展L-CNG加气站,逐步实现CNG汽车向LNG汽车发展过渡。③ 加快制定LNG相关技术标准,指导LNG汽车燃料系统各零部件的设计、制造与安装、检验等。④ 加强LNG汽车产业引导和政策扶持,如减免税款,减少执照营业税,降低车辆购置税和注册税等。⑤ 建立协调联动的LNG汽车应用推广体系,如LNG汽车组织协调体系、LNG加气站气源保障体系、车用LNG气质监控体系等。⑥ 建立LNG汽车运行管理信息平台,促进信息互换,资源共享,管理和评价智能化。⑦ 建立LNG汽车专项扶持基金。政府成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对购买LNG汽车或改装LNG汽车车主或企业进行扶持,低息贷款,在后期使用过程中给予一定的燃料价格补助,设立价调基金,鼓励使用LNG汽车。

3.11 LNG价格市场化

欧美天然气定价体系都采取成本倒推方式,只不过在具体操作上略有不同。随着跨国和全国性天然气管网的逐步建成,我国天然气来源将实现多元化,既有陆上的自产和进口管道天然气,也有海上天然气和进口LNG。多气源就意味着天然气成本不同,如果按照中央和地方政府现行的成本加成价格政策,就意味着不同来源天然气的最终销售价格将会不同,多气源与天然气价格的矛盾将会逐渐显现出来,届时采用成本倒推方式定价或许是有效的解决办法。

4 结束语

天然气特别是作为以天然气为原料深加工而成的LNG的开发和利用,凭借其现阶段独特的技术优势、资源优势、低碳环保优势,将必然成为未来能源产业的重点。LNG的广泛利用也是清洁环保能源发展的必由之路,将有利于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改善生存空间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1]李国宁.关于中国燃气发展现状的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2(18):426.

[2]廖长缨.LNG产业发展前景浅析[J].改革与开放,2012(18):87.

[3]丁春香,金芳.我国LNG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天然气技术,2008,2(5):17-19.

猜你喜欢
天然气汽车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第六章 意外的收获——石油和天然气
石油和天然气
天然气:供暖季在即LNG价格持续走高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汽车的“出卖”
天然气:LNG价格已经开始预热了么?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3D 打印汽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