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运城市特色农产品发展状况的调查分析

2013-08-15 00:49葛红林陆玲燕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9期
关键词:运城市运城加工

葛红林,张 晶,陆玲燕

(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运城 044000)

一、运城市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运城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是山西的农业大市,是山西的主要粮棉生产基地,是山西省最大的设施蔬菜产地,是山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最为集中的区域,也是全国最大的苹果和芦笋产地。全市小麦、棉花产量和商品量均占全省的50%和70%以上。果、畜、菜、水产品、芦笋等农产品产量均居全省之首。尤其是近年来通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苹果种植面积达212万亩,年产量达18亿公斤以上。目前已经形成粮、果、棉、菜、畜、加工六大优势规模产业。

按照运城市相关部门的规划,运城将立足于得天独厚的农业优势,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确定了用5-10年时间,努力把运城建成山西省的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基地的目标。全面启动实施了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示范区位于运城市内的黄河、涑水河和汾河流域,包括盐湖区、永济市、临猗县、夏县、闻喜县、稷山县、新绛县七个县(市、区),总耕地面积508万亩。按照“大规模示范、大力度富民”的原则,重点建设“三区三六”工程,即“三个功能区、六大主导产业、六大基础设施、六大支持体系”。

二、运城市特色农产品发展状况

运城地处黄河金三角,怀抱黄河,背倚中条,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古老文明造就了一批传统土特产品,如芮城酱菜、垣曲蜂蜜、平陆百合、万荣苹果、运城酥梨、稷山板枣、绛县山楂、蒲州柿子、永济芦笋、稷山麻花等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特色农产品,广受各地消费者欢迎。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运城特色农产品搭乘这一东风,利用这一平台,将各类农产品推向全国、走出国门。比如,筹建各类优质果品批发市场,把各家各户的小生产与规模化的大市场、大流通衔接起来,在南方诸地建立了原产地批发市场,并出口到国外,在果品行业占有一席之地。近年来,通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苹果种植面积达200余万亩,年产量达18亿公斤以上,是全国优质苹果产地之一。

三、运城市特色农产品发展的优势

运城特色农产品生产的先天资源条件优越,相对优势突出。因此,发展特色农业及农产品是运城市农业发展的战略性选择。主要优势表现在以下方面:

1.特色农产品种植比例加大

目前,我市已经种植了苹果、红枣、芦笋等十余个特色农产品,已建成面积万亩以上连片区约20个。截至2012年底,全市十大主导农产品产值达34.5亿元,同比上年增加12%,其中芦笋产值1.9亿元,苹果4.2万亩,产值3.2亿元,红枣2.09亿元。

2.特色农产品综合加工能力提高

全市有年产值百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100余家,其中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0家。2010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年加工农产品25万吨,农产品加工率超过50%。农产品种养片区跨越以购销合同为主的方式,发展为现在以合作社和公司农户合作性为主的方式。这一转变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农民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出收益。

3.专业合作社的作用日益明显

目前全市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约56个,从事农产品原产地收购销售经营的46个,其中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有大约1/3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统一标准、统一质量、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的“四统一”服务。全市有22家农村专业合作社与农业龙头企业签订了农产品产销协议,种养面积6万余亩,养殖蛋鸭(鸡)12万多羽,从而有效降低了市场风险,保障了广大农民的收入。截至2012年底,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共销售本地特色农产品4.3万余吨,销售额达到34亿多元。

四、运城市特色农产品发展的劣势

虽然该市特色农产品在地方政府、企业、广大农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由于受信息滞后、加工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运城特色农产品的发展仍不能较好地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化需求。

1.特色农产品种植品种单一,名优品种比例小,不能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如在水果品种结构中,苹果占近36%,枣占18.4%,梨占12%,以上三种占总产量的2/3,与居民消费多样化的需求相矛盾。在对运城市果品批发中心、运城粮油市场、禹都批发市场及周边若干县市大型农产品集贸市场进行调查时发现,在果品、粮油、蔬菜等大类中,本地品种的比例约占1/4~1/3,绝大部分是外来品种。

2.产品初级加工多,精深加工少。我市特色农产品产量位居全省前列,但精加工程度低,主要是简单地包装、分装后直接批发销售。本地、周边地市市场上销售的也是以初级产品为主。调查中发现,本地特色农产品主要是批发销售,包装以泡沫网袋、纸袋等,成箱、成袋销售,也有部分精包装、小包装。笔者在运城市的华联超市、购物中心、福瑞特超市几家大型超市以及禹都批发市场的货柜上调查发现,休闲食品这一大类附加值和利润较高的产品,无论是罐头、小包装袋装食品还是果汁饮料等,本地产品比例很少,而鲜活农产品大类比例较高。

3.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不能适应市场需求。随着运城市工业化的发展,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空气污染、农药残留和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污染等影响农产品质量,进而影响销售。

4.农业生产组织化水平低,不能形成规模优势。一家一户的分散化经营不能适应市场的快速发展,同时使农产品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下降。尽管目前我市农业产业合作化组织有近50家,但普遍存在规模小、实力弱、资金不足的问题,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5.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水平较低。大多数农产品具有鲜活性、时令性等特点,因而对农产品的加工、运输、保鲜等造成不利影响,农产品物流水平低下,堆积现象明显,浪费严重,影响农民收益。目前在我市有万荣汇源果汁加工基地,将当地苹果、桃加工成浓缩果汁销售;粟海集团将禽类加工成包装产品销往本地及外省。

6.营销体系不完善。网络营销、超市营销、专卖店营销、代理营销、中介服务组织发展缓慢,专业的农产品营销人员较少,销售终端档次较低,制约了农产品的销售。笔者通过淘宝、团购网站等网络销售平台发现,我市特色农产品网络销售品种主要是稷山板枣、核桃、山楂(维之王、山里红)、柿饼等。

五、关于运城市特色农产品发展的几条建议

1.加强特色农产品信息化水平。如今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特色农产品更是如此,因此应当考虑由政府牵头、企业投入,成立信息化的营销网络,或者借助我市的阳光农廉网、0359信息平台等,加强信息对农产品的宣传推动作用。

2.引进资金与技术,发展精深加工。由企业投资、政府促进并出台优惠政策,引进资金和技术发展特色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开发休闲食品,打造品牌,这样不仅让我市特色农产品销售模式发生变化,品种扩大,还能促进就业,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整合优势,形成农产品基地集群效应,为我市经济均衡发展奠定基础。

3.大力培养特色农产品营销人才和队伍。营销是产品对外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培养本土化的高素质特色农产品营销人才和队伍,扎根本土,了解特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市特色农产品发展的困境。因此,企业向运城市本地相关农业类高校订单培养需求人才的模式可行。

[1]郭国庆.市场营销学通论(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王华.山西省特色农产品营销对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8.

[4]白光,马国忠.农业品牌产品的质量安全[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5]王少周.关于区域特色农产品开发的思考[J].农产品加工,2005,(1).

[6]崔建玲.山西农产品地域特色鲜明——第二届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侧记 [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1,(2).

[7]黄金火,黄文军.我国农产品品牌营销探析[J].青海社会科学,2007,(5).

[8]闫海旺.山西特色农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2,(5).

[9]李道和,李君.农产品品牌营销策略[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10]孟宪文,薛占金.山西省特色农产品发展战略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3,(3).

[11]刘俊生.山西特色农产品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管理观察,2009,(15).

猜你喜欢
运城市运城加工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运城面粉、运城苹果、运城蔬菜 “三个运城农业品牌”打造运城新名片
运城市农业农村局:“双减双抢”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运城市:有机旱作农业将成为农民增收致富新路子
点赞!李克强总理山西运城赶年集
运城清廉地图
山西运城:冬日盐湖色彩斑斓
运城市盐湖区:“三抓三消除”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
复杂三维微细加工技术创新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