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发展繁荣基本诉求与内容管见

2013-08-15 00:47
唐山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国民科学文化

曾 铁

(上海市徐汇区社区学院,上海200032)

一、引言

没有文化发展就难有科学发展。文化发展和繁荣是社会永续发展的基石与要求,是拉升国民幸福感的要件。文化发展要发展什么?文化繁荣当繁荣什么?文化发展的诉求与基本内容有哪些?怎样有效地推进文化发展,以达成文化发展之目的,进而实现愿景?这些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清楚、明确和准确定位并尽快落实的大事。

基于文化发展当解放思想、解放人,其最大受益者是国民,文化繁荣应使国民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不断进步,符合现代化的要求,拙文试图从几个侧面解析和回答上述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二、文化发展应彰显以“人的自由和解放”为代表的现代文明理念

(一)建设民主、自由和发达、富裕的中国是文化发展的“法定”工作

人本位和营构宽松活跃的氛围,引领民族精神和社会进步是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导向,国家的强大有赖于文化发展与繁荣,有赖于全体国民素质的提升。发展文化和科学发展当摆脱人为的羁绊和传统思维的束缚,应弘扬以“人的自由和解放”为鹄的之马克思主义。发展和繁荣文化要尊重、学习、引进和执行国际社会奉行的基本规则,即绝大多数国家认同,并奉为圭臬的以自由、民主、人权、法治、平等为中心的价值观。认可这些不分领域,超越宗教、党派、国家、民族,本于良知与理性,为几乎所有的人认同的价值、理念是世界大势、人心所向,在此问题上我们不能成为“地球村”的“另类”①2012年10月11日,《深圳特区报》刊登了老学者何兆武先生访谈录。他说:“人有特色,每个民族也有特色,但是这个特色是第二位,不能污名化、妖魔化这些现代化元素与基本观点。推动文化发展和科学发展,民主化、现代化不能缓行,建设民主、自由和发达、富裕的中国是文化发展与繁荣的要务和“法定”工作。

接受与广泛投送上述价值观,强化所有的人都必须尊重、遵守宪法,百分百地落实宪法之文化意念,并积极营造依宪执政、依宪治国之文化氛围,是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强国和文化走向世界的根本与期待。如此,文化发展当以人为本、为民服务,努力完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以促进“人民的个性的解放和个性的发展”(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文化繁荣要有利于“人的自由发展”与“一切人的自由发展”(《共产党宣言》)。主流报纸(大报)是文化发展的载体、平台和窗口,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大众传媒与主阵地。就报纸及发展而论,窃认为,基于马克思主义和现代文明的学理、认知,抗战时重庆《新华日报》的理路、内容等②1944年3月30日,《新华日报》评论说:“我们想今天整个世界的人们对英美民主政治这两大精华——人民的平等和自由权利,是不会仇视的,是要赞扬的!这是人类共同的宝贝。若从世界正义人类的地位来说,我们所求的只有希望这些平等自由更加充实些,更加宽广些。”,现下发展和繁荣文化拟继承、发扬、光大;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之思路、行为等,当下拟调整、改变;有利于文化发展和繁荣,有助于改善国民素质和促进国家发展的非原则性、合理、有益的外来概念、思想、理论及做法,我们不宜排斥或鄙视。在“特色”不变的前提下,文化发展不能游离于世界主流之外,不可与世界的发展潮流对立。

(二)发展文化要让我们的文化是人权的、民主的、自由的、宪政的文化

史学家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并且接受得愈早愈速就愈好。”发展和繁荣文化应力避“倚老卖老”“故步自封”,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与差距,当海纳百川、吐故纳新、百花齐放。外交家吴建民在《解放日报》举办的“第57届文化讲坛”上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离不开中国。国人思想、国人塑造的中国形象,必须跟上时代潮流,塑造中国形象,第一是要了解、认识世界。文化,要让人喜欢你,人家不喜欢你、讨厌你,你就没有软实力。[1]因此,文化发展与繁荣要注意和避免走“左”路,须防止“左”的思维及做法和“左”的内容等。自由、法治、人权、公平、正义、平等、博爱等具有公共性、普适性、公益性价值。自20世纪初“五四运动”始,“民主”“科学”就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与高举的大旗,是奋斗方向,文化发展和繁荣理应为之发力、做贡献。

文化发展要有利于推动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发展文化需顺应时代潮流,并有外来的标尺和比较标准,要用现代元素丰富和壮大我们的主流文化。文化发展和繁荣应兴文明、讲理性、弃落后,要传播和强化人性、平等、共生、相宜等和谐社会的基本概念。文化发展应有人道意识、人道关怀,要具向心力、亲和力,让国民认可、喜欢、接受。毛泽东曾宣布:未来中国要实现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和四大自由。“四大自由”是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内容之一,即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和不虞匮乏的自由。坦率地讲,我们现有的文明跟世界现代文明及成就存在落差,承认此状态与现实,并虚心学习,继续引进有关的思想、文化和制度等,让它渗透、融化到中国,有益于推进科学发展。[2]大国崛起于文化和文明,发展文化要传递先进文化,引导全社会尊重人、相信科学、追求真理,使国民说真话,崇尚人权、公平、民主等理念,应让自由、法治、人权、公平、正义等观念成为主流文化的要素;文化发展要研究和适应国际规则,并使我们的文化是人权的、民主的、自由的与宪政的文化。如此,我们的文化现代特色会更多、更明显,方会有影响力、感染力与“磁性”,地球人才会对我们有文化上的敬佩和尊重③20世纪末,英国首相撒切尔说:中国不会成为超级大国,因为他们没什么文化输出,没有什么思想影响力。,中华民族就可屹立于地球村。

(三)清除我们骨子里的封建主义余孽,提高国民品质应是文化发展“规定动作”

深化民主法制,为厉行法治、保障人权添砖加瓦是文化发展的任务。文化发展当张扬我国是“人民共和国”,人民最大、她是天。如是,发展文化应力戒“唱红打黑”之现象再现,必须铲除严重践踏人权和反民主的“文革”④参见:1)张素我等著的《回忆父亲张治中》,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年出版。该书最后部分,记录了“文革”初期一些骇人听闻的乱象。2)1966——学生打老师的革命(文革研究),(2012-10-15),http://cyhwyboke.blog.163.com/blog/static/205545006201291505930.重演之土壤。发展文化应高扬人民至上之旗,讲人性、尊重人权,要保障个人自由,须消灭社会上残存的“文革”流毒、幽灵,当关注并批判、肃清社会上的极左情结和封建主义及行为,尤其是儒家君臣式意识等。文化发展也要清除我们骨子里的封建主义的,第一位的是人有共同性,大家都要吃饭,都要穿衣,都要自由、要尊严,这些是完全一样的。毕竟普世价值是第一位的,民族特色当然也要有,那是第二位的。”此观点,颇有启发。余孽,宣导社会健康发展的元素:尊严、自由、平等、兄弟关系等,并传播我们缺少缺失的如责任、平等、自由、民权、爱人等公民意识。

着力传递光明、文明、进步、美好,着力推陈出新,弘扬、彰显真善美和有利于国民自由、自主、自觉发展,追求属于他们自己的幸福,此乃文化发展之正道①就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一事,2012年10月12日香港《大公报》评论:“要真正繁荣中国文化与文学,需要开放的思想与宽松的体制。”。所以,文化建设需是普惠性、启蒙性、发展性的,要把心思“放在人民身上”(画家刘文西),力促国民有“头脑”、会思想,具有开放、深刻的思维;繁荣文化要有让“思想冲破牢笼”之力,使大家“走进新时代”,可较好地活在当下。着眼于培育理性的国民和理性社会,让劳动者应具有基本的科学素养,培养和重视的公民发展将成为社会的共识与追求,这是文化发展和繁荣的规制与“规定动作”。为此,发展文化要倡导以健康、开放之心看待外国先进的东西和吸收先进文化,以改善国民的心智、心态、气度和涵养,以扩大其眼界、胆识。公民强则国强、公民自由则国自由,培养并拥有大批自觉践行民主、自由、法治等价值观的现代公民,国家就能进步、昌盛,并可成为受人尊敬的国家。②中央电视台的白岩松提出:时下,我国与世界脱节是与其他国家没有共同价值观,所以得不到朋友。

三、人民不满意、不高兴则文化建设和发展无价值、无意义

(一)文化发展需有“给人以真、以美、以幸福”之效

文化建设与发展应摈弃抽象空洞或冠冕堂皇的说辞,要撇弃空洞无物的漂亮话与教条的语言。文化繁荣要让文化服务于百姓,让大家走在现代化的路上和活在现代社会里,人民不满意、不高兴则文化建设和发展无意义、无价值。文化发展要以人民为中心,它不在话筒前、镜头中和报纸等大众媒体上。发展文化非点缀、卖弄,更非花里胡哨,它要有内涵、有实效,有提高国民素质和让人民一天天好起来之功能。文化发展欲速则不达,它应有并凸显“文化”,其文化含量、成色不能低,有利于国民思考有深度、视野有宽度、思想有远度。文化应温情地关怀百姓,还要提升其文化层次、文化实力,具有解放人性和让生活丰富、生命丰盛之效。

文化发展的主轴是文化育人、文化民生,要充分顾念民生,对接公共利益。发展文化当致力于提升国民素质③参见:1)新民网论,“中国式过马路”是规则失范的缩影,新民晚报,2012年10月15日:A4。2)我国旅游者不文明现象有:大声喧哗、乱扔垃圾、随地便溺、吵架甚至动手、坐公交车抢座、大庭广众脱鞋脱袜、赤膊袒胸、遇有纠纷恶语相向和只懂购物不懂文化。国家旅游局公布的“出国游十大常见不文明行为”有:上厕所不冲水、参观时排队加塞、在宗教场所嬉戏、吃自助餐时多拿浪费、强行拉外国人合影等。在法、德、日、泰和新加坡等国的旅游地、购物地,常见这样的中文简体字警示牌:“中国人,便后请冲水”,“请安静”,“请不要随地吐痰”等,“中国人”成了不文明的代名词。一国际组织“最不受欢迎的游客”调查显示,我国游客位列全球第二。(见姚淑的《自由的“规则”》,上海支部生活,2012年(10):46。),扭转媚权媚俗媚钱和维利维实等文化失范、价值流失之象,从而提升国家品质,使中国成为可亲的大国。文化发展应让国民思在脑、能在身、技在手,从容地过生活,要让大家享有自由、民主与法治的多元生活方式,并都能获利、受益。文化建设与繁荣要点在化人化事、聚力强国,让大家幸福。国民得不到实惠,没有幸福感,文化发展、经济增长有何意义?因而,发展文化应以“八荣八耻”(胡锦涛)为指向,努力改善和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与社会品质;文化发展需用智慧启迪,要有“给人以真、以美、以幸福”(电影人赵丹)之作用,且有助于国家的巩固和推动发展与崛起。

(二)让所有人有美好、欢娱的生活是发展文化的基点与归宿

尊重民意,一切为了国民的发展和让所有人有美好、欢娱的生活是发展和繁荣文化的出发点;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推进科学发展,提升国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文化发展和繁荣的主目标。

文化发展不是高谈阔论,也不在唱功,它要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应“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胡锦涛在耶鲁大学演讲词),使百姓生活舒心、安心和放心,让人生有质量。提高人口质量与劳动者能力和关涉国民切身利益是文化发展的“心态”、姿态,发展和繁荣文化要得民心、顺民心,其内容要能抓住民心,并有针对性、启发性与有效性。没有文化和文化不发展、不进步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国民素质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事实表明,国人素质已成国力发展和国家形象提升的障碍。如此,文化发展应积极营造舆论与环境,鼓励公民做有德、有智、有能力的现代人,并为建构平权的社会摇旗呐喊。

四、文化发展当用科学文化和先进文化哺育青少年

(一)文化发展重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

2012年,上海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显示:青少年道德倾向按选率高低排序依次为演艺人物(48.7%)、政界人物(9.8%),仅有1.2%的学生选择道德楷模,这与20世纪70年代推崇道德楷模的风尚大相径庭。还有1.2%的学生将希特勒、隆美尔等人作为自己的偶像。在职业观方面,学生以“收入丰厚”和“地位尊贵”作为择业的重要标准。[3]对此,于漪老师说:“如今金钱至上、虚假成风、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等道德价值观,对孩子心灵造成了污染。”可见,提高青少年素质,注重培育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的青少年,应是文化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的焦点与着力点。

文化发展重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鲁迅)。基于当前现状,中学教师马小平提出:为什么有些学生成绩很好,思想境界却那样低?我们培养的人才,并不缺乏知识、技术。他们有知识,却没有是非判断力;他们有技术,却没良知;他们患有人类文明缺乏症、人文素养缺乏症、公民素养缺乏症。在我们的教育下,很有可能出现有知识、有技术,但没有文化、没有人文关怀和素养的一代人。[4]改变上述怪象,教育和文化部门义不容辞。文化发展、科学发展必须立足人的全面发展,促使未来的国民——青少年成为有道德、有思考力和有现代精神的人,应让他们是有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人,是善良、宽容、开放的人,是社会健康发展的推动者与受益者。

(二)发展文化须加强科普,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

近期,上海市做的关于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表明,85%的初中生认为“人有来生”,其中不少人觉得“可通过摔跤或做梦的方式穿越到古代去”等,其科学素养令人担忧。在上海市科协、市教委主办的“2012上海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发展论坛”上,该市教委基教处处长呼吁:让未成年人少看一些穿越小说,多看一些科普读物,让科学素质培养成为课堂的核心课程。[5]上海是中国大陆学校科普和社会科普发达的地区,其初中生现状可谓是大陆初中生状况的代表或缩影。因此,上述结果值得我们警觉、研考,不能无所谓。青少年及其素质是国家的投射和形象,他(她)们是发展的希望与未来。科普式微、不景气或科普几无功效,青少年和国民科学素养不佳,发展会无后劲、少助力,将牵制发展。显然,文化发展必须发展科普、加强科普,向青少年有效地传播科技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等,是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

缺乏理性与科学元素,缺少科学意识与科学精神等,是传统文化与“国学”的固有缺陷与“内伤”。科普不发达、科学文化不繁荣,国民科学素养不理想,现代化国家建设难达成。鲁讯说,“用秕谷来养青年,是绝不会壮大的”;“竭力运输些切实的精神的粮食,放在青年们的周围”,“已经到了万不可缓的时候”。此话没过期,依然有用。发展及提高其品质关系到国家的将来,要求我们用科普、科学文化和先进文化喂养、滋润和影响广大的青少年。就中国发展、进步之事,先贤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里强调:“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重视和改进、完善学校科普、社会科普,用科学文化等营养丰富的“食粮”哺育、壮大青少年,注重提升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是文化发展和科学发展的硬任务和必做题,而且刻不容缓。

(三)我国要有光明的未来,特别要提倡青少年独立思考

发展和繁荣文化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以促推国民发展、社会发展为本,对青少年及成长而言,它应有净化心灵、涵养性情、升华美德的作用。青少年的素质与中国的发展水平关联度很大,就再发展而言,全面提高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及其劳动力、创造力至关重要,文化发展当为之发力。胡适在一次毕业演讲中说:“我们要收将来的善果,必须努力种现在的新因,一粒一粒的种,必有满仓满屋的收。”科学文化、公民文化等现代文化是让青少年成为有教养、有修养建设者的“肥料”,是培育“善果”不可或缺的养料,收获无数“善果”,进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文化发展的方向。

基础教育是文化的重要构成,中小学是文化发展的主渠道。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在趋同、跟风是时尚潮流或特色的时代,在从众、趋同的社会,中国要有一个真正光明的未来,特别要提倡青少年独立思考。社会活力和凝聚力来自社会文化的“个性化”,来自崇尚理性、尊重科学的精神①引自2012年9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清华大学的演讲词。。达成此目的、实现发展目标,文化发展应加油、给力。

五、现代化建设和现代社会需要真知、真相、真实和真理去推动和构建

(一)应正视我国的近代史、当代史

文化发展须兼顾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反对社会上“反智”、反科学乱象,致力于益智、慧民,推进现代化建设是文化发展的支点与主调。科学知识、人文知识、社会责任心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旨,为此,文化发展和文化繁荣要担当、应作为。《2012北京文化蓝皮书》显示,近九成人每年光顾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等文化场所不足5次,与“黄金周”期间旅游景区人气爆棚相比,这些文化场馆备受冷落。[6]提高文化场馆的文化品质,提升其吸引力与人气指数,也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并从源头抓起、做起。学习并吸纳欧美文化场馆的理念、经验,改进和完善我们文化场馆的内容(减少或撤消乏味、陈旧或有问题的内容,如:指南器“司南”属子虚乌有、是大忽悠;从时间上考量,陶瓷、青铜②见曾铁《“青铜”——不能纳入“新四大发明”之中》,艺术导报,2012年1月12日,http://www.mahoo.com.cn/infodetail.aspx?id=10330.均非先出现在我国等),并注重增加文化场馆的内涵、吸引力和勇于展现“灵魂深处最痛的地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是文化发展的重大项目与义务。

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强调,一个人“如果连中国历史都不知道,怎么能说自己是中国国民?”现下,由于学校教育和各种传媒不说或极少讲,很多国人不知道、不了解“大跃进”“反右”“文革”及“四人帮”等史实。呼吁建立“文革纪念馆”的巴金先生提出:“不让历史重演,不应当只是一句空话。”据现况与发展,我们有理由不时反思“文革”这场大内乱,要防止这样的灾难再发生;应把自己最令人痛心的教训当作一面镜子,时时擦拭、时时映照,以便一代又一代的人不重犯历史性失误,使整个民族能持续进步。[7]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基于文化发展与科学发展,我们应正视国家的近代史、当代史,不能遮蔽和忌讳近、当代史的许多重大问题。

(二)要全面、准确、负责地介绍我国的历史

现代化建设、现代社会需要真知、真相、真实和真理去推动和构建,完整、真实地向国人展示我们的历史是文化发展、科学发展需要的,是必须的。文化发展要全面、准确、负责地介绍包括中共党史(含对各个领袖的评价)①这方面的信息海量,读者可选择阅读、了解之,如:1)梁衡,张闻天的《一个尘封垢埋却愈见光辉的灵魂》,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11年(5)。2)叶匡政的《中共党史上最大冤案:陈独秀九条罪名无一成立》,(2012年9月27日),http://news.ifeng.com/history/shixueyuan/detail_2012_09/27/17944300_0.shtml。3)德国汉学家、柏林自由大学东亚研究所罗梅君教授说:20世纪20年代中共“大革命的失败,共产国际要负主要责任。当时留在上海的中共中央常委只有陈独秀和彭述之。他们二人找罗亦农和周恩来商量,大家一致认为:除非武力反蒋,没有别的出路。但那样做,等于根本违反共产国际第七次执委会全会,也就等于和共产国际决裂。谁也不敢下最后决心。陈独秀不得不派彭述之去武汉,跟那里的国际代表及多数中央委员商讨,再作最后决定。彭述之于1927年4月11日才抵达武汉,但第二天,也就是4月12日,反革命政变已在上海发动了!”(见韦彦义,罗梅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中国革命有了新气象》,劳动报,2012年10月8日:A2。)和抗日战争史等在内的近代、现代中国史②读蒋介石日记可知,蒋介石非常痛恨日本人侵略中国。自1928年“五卅惨案”后,其每天日记的开篇起首处,都写有“耻”或“雪耻”,凡称日本人都用“倭”字等。(见顾籍《认识蒋介石内心世界的重要入口》,劳动报,2012年10月14日:8.)“九一八事变”时东北军不抵抗,张学良负主要责任,不抵抗之况与蒋介石没什么关系。,我们的历史不能删剪、回避或改变!客观、深入地研究20世纪“大跃进史”和“十年文革史”等,并通过文化管道向国人开放、公正、公允地说明之,此乃文化发展、和谐发展的功课。发展和繁荣文化需要“歌德”,而认真、科学地反思与总结教训也不能缺少。对“文革”等问题我们不能沉默,否则,会增大阻力、防碍可持续发展。百岁老人周有光说:“中国思想界如今的状况很糟糕,仍然是神学思维、玄学思维,不是科学思维。如果走不出神学玄学,实现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8]此话可能有点过,但有现实意义,值得三思。20世纪末苏联崩溃、解体与东欧各国“移帜”,很大程度是它们长期隐瞒历史、欺骗其国民和假大空盛行、国民很痛苦所致。③苏联红军和共产国际缔造者列·托洛茨基指出,斯大林的25年统治“是一个撒谎年代的撒谎产物”;俄国临时政府总理亚·克伦斯基说:“苏联关于十月革命的历史著作都是赝品。”(见石琦,列·德·希罗科拉德《改革绝不能以自由化、私有化为既定目标》,劳动报,2012年10月8日:A8.)

六、结语

发展和繁荣文化应助益国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自觉地解放思想,更加坚定地拥护、推进改革开放和着力于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9]具体地说,文化发展的原点是立足民情国情、正视现实,致力于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10],改善国民质量;文化繁荣的落点与本质是提升国民“品位”(人的素质、品质、内涵的综合体现)与社会文明度,进而提拉国家软实力、增加软实力的穿透力与感召力④台湾省公民已获有100多个国家的旅游免签待遇,其护照可行遍天下;大陆国民旅游只有20多个国家的免签待遇。;文化发展的目的即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提高国家形象及全球影响力(在国际事务中有话语权、话事权,在世界上有分量、有许多朋友),让国民幸福和满意。

提高公民素质、提升国家实力和提拉公民生活水平与生活品质,是科学发展的核心及实务,文化发展和繁荣理当为之助力、助阵。文化发展与繁荣要抓大,也应抓“小”,要办实事、做好事。上述“小事”及探讨、建言乃一孔之见,若落实、做好它,会有纲举目张、事半功倍之效。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内容和范围,可谓量多面广,但就最根本、最关键的内容而论,以上内容最需要、最重要、最核心。

[1] 吴建民.国家形象的公众责任[N].解放日报,2012-10-12(18).

[2] 袁伟时.启蒙仍是这个时代的命题[N].时代周报,2009-03-13(1).

[3] 评论员.要多让“最美妈妈”们走进孩子视野[N].新民晚报,2012-09-17(A3).

[4] 顾雪林.把先进的人文理念传递给学生[N].中国教育报,2012-10-08(10).

[5] 沈湫莎.让孩子多读些科普少看些穿越[N].文汇报,2012-09-15(2).

[6] 姜葳.近9成人年均光顾文化场所不足5次[N].北京晨报,2012-10-05(1).

[7] 王沪宁.着手政改必须对“文革”有深刻反思[EB/OL].2012-10-10,http://news.ifeng.com/history/shixueyuan/detail_2012_10/10/18139449_1.shtml.

[8] 浩宇.周有光纵论辛亥革命[N].经济观察报,2011-03-21(42).

[9] 秋石.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J].求是,2012(20):7-9.

[10] 曾铁.文化发展繁荣的首要任务:提升公民的科学文化素养[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58-64.

猜你喜欢
国民科学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一直难忘
高地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谁远谁近?
国民健康 国家强盛
数学潜能知识月月赛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