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研究

2013-08-15 00:47
唐山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网络时代理论课实效性

李 星

(唐山学院 ,河北 唐山063000)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现代社会进入了“网络时代”。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教育手段,同时也拓展了教育工作空间。大学生这个群体利用网络的能力比较强,也是最容易受到网络影响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其面临的形势也与以往不同。面对这些变化,如何防范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我国2012年上网人数达5.6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42%,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使用率在2011年已达96.1%。据调查,大学生上网选择娱乐、聊天网站的人数达50%以上,选择新闻网站的占23%,选择学术网站的占10%,常浏览校园网的占10%,选择其他网站的占14%,其中,主动点击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学生仅为2%。不难看出,大学生在网络中思想教育仍处于消极被动地位。

互联网功能的多样性、速度的快捷性、内容的广泛性、效率的高效性,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然而,网络有其匿名化、隐蔽性等特征,特别是某些低级庸俗的消极文化,也使身心观念正在成形之中的大学生更易受网络不利因素侵袭,容易造成思想混乱,甚至可能引发暴力、性犯罪等社会问题。据有关专家调查,网络上非学术信息中47%与色情有关,每天约有2万张色情照片进入互联网。[1]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结合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在提高大学生的鉴别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基础上,引导他们对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基于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在网络中仍处于消极被动地位,很有必要增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内容受西方意识形态影响进一步加深

在网络上,英文内容大约占90%以上,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凭借覆盖全球的网络来宣扬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使青年学生的视野只得到浅薄、片面式地开拓,而部分意志不坚定、觉悟不太高的大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对祖国的认同和民族自尊心。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不断被冲击、淡化乃至弱化,这既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难度,又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

(二)教学方式相对滞后

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是采用灌输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唱独角戏,许多问题的讲解未能及时联系实际,使得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感和针对性。此外,许多教师平时接触社会比较少,思想不够活跃,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互动性不强,有的即使能用多媒体教学,也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难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2]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考核方式过于单一。考试本应具有检查教学质量,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等功能,但由于目前大多数学校采取闭卷考试方式,因此,学生考试前突击一下就能过关,考试过后就遗忘了,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本质的提高。在信息来源更多元、更复杂的环境中,实施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入耳、入脑、入心”,亟需变革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三)教师地位逐渐被削弱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教师通过多年知识信息累积,能够及时把握社会动态,灵活地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相结合,使教学内容充实,形式丰富,从而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开展。而在网络时代,知识信息的传播具有海量性、及时性等特点,大学生随时可接触到各种信息,从而改变了自身知识信息劣势的局面。同时大学生道德意志还不坚定,缺乏信息辨别力和判断力,容易受到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此外,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理论素养不够,价值观念不稳固,社会实践较为缺乏,更降低了教师角色的权威性。[3]

(四)教育环境更加复杂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具有强化、导向和感染功能。好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地感染大学生,使其养成高尚的思想品德;而在不好的环境下,教育者无论如何努力,教育实效也不会理想。网络时代虚拟环境的不可控性,使得互联网上的信息庞杂多样,泥沙俱下,这些信息很容易侵蚀大学生的思想,使其价值判断尺度模糊、信息选择不当,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4]毫不夸张地说:“由于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思想文化阵地和思想政治斗争阵地”,网络环境亟待治理。

三、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研究,归根到底还是要落实到具体的教育对策。[5]因此要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就必须从宏观上整体考虑,充分认识网络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育内容和方法,加强教育队伍建设,改革教学管理手段,最终提升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充实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内容

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应是教育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武装自己,提高其识别、抵制各种不良西方价值观、伪科学的能力,从而规范大学生们的言行。当前,资本主义文化在网络环境中所占的比例大,大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也不足,容易在各类信息面前变得迷茫。[6]因此,有必要通过各种活泼生动的形式宣传爱国主义、优秀道德文化传统,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本民族文化传统,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网络时代要重点加强道德法治教育。大学生社会阅历浅、分辨能力差,思想政治教育的着眼点应当放在提高学生们的判断力、辨析力方面,并且应当加强网络法规教育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以使其在网上和网下保持行为的一致性与合法性。

(二)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

首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变革传统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功能的网络媒体,利用学生发表在校园网络电子公告栏上的言论,或是专门开展调查,设立知心辅导员电子信箱,了解和收集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掌握学生思想总体状况,找到学生思想实际的切入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其次,主动出击,开辟红色阵地,推动载体创新,组织有关专家开发一批思想政治教育软件,使思想政治教育微博、游戏软件和百科知识成为红色网站的特色版块,让这些软件和微博将严肃、抽象的理论变成生动、活泼的网络语言进行传播,让大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此外,考试手段应多样化,考试题型应多样化,考试方法应灵活化,使学生不再出现“为考试而学习”的现象,从而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教育和培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结构

培养结构合理、高效多能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保障。据调查,高校中70%学生愿意以BBS,E-mail,QQ等网络方式与老师坦诚交流。因此,必须提高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的网络技能和知识水平,尊重受教育者,以新型交流模式,如运用网上论坛、贴吧或QQ、微博、微信等聊天工具,了解受教育者的思想动态,及时、平等地与受教育者交流,调节其情绪波动,化解其思想困惑,促进受教育者自我思考、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其次,大力整合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形成包括理论研究者、“两课”教师、辅导员、心理辅导医生、教育网站主持人及编辑人员在内的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7]同时,教师还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处理和传递能力,能够敏锐地捕捉、分析和判断信息,善于将网络上新的知识信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机地结合,启迪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此外,在一些条件许可的高校可尝试开设针对不同专业领域、不同大学生群体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建立以大学生为参与主体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通讯社,调动大学生参与网络教育实践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四)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

首先,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管理者要经常深入到学生、政工干部中去进行调查研究,结合各院(系)实际问题做出科学决策,制定工作计划,选择最佳的实施方案。其次,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反馈机制。一方面可通过各院系以及学生工作部门等渠道收集有效的信息,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建立和健全心理咨询中心、就业指导中心等收集学生信息,及时根据问题做出调整,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顺利执行。第三,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机制。一是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与效果相结合,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结合等原则;二是要制定公平、科学的评估程序与标准。最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一是学校领导要齐抓共管,紧密配合,互相交流,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结合,明确各自职责,分工协作,形成教育合力;二是完善各类激励机制,综合运用精神和物质的奖惩手段,调动教育者工作的积极性。[8]

四、结语

信息网络为大学生的成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应发扬信息网络的积极影响,及时剔除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不断创新教育方法,使信息网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载体,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和针对性。

[1] 董文怡.试论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J].教育前沿,2009(3):35-36.

[2] 武敏.网络时代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9(3):131-132.

[3] 王贺.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2(5):64-67.

[4] 徐杨巧,陈琛.E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其对策[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72-73.

[5] 黄介彬.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8.

[6] 王力.网络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

[7] 陶敏,马瑞青,张加磊.影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因素及应对策略[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82-84.

[8] 唐国战.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思考[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4):86-89.

猜你喜欢
网络时代理论课实效性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网络时代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老少互动 提升关工委工作的实效性
网络时代“人”的再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