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磨蚀视角下英语作为第二外语的教学策略研究①

2013-08-15 00:51杨珊珊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俄语母语所学

杨珊珊

(佳木斯大学 外国语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我国普通高校正在高度重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目的是使学生毕业后能在纷繁冗杂的社会中找到其一席之地。目前,许多普通高校外语教学中都开设第二外语课程,选取第二外语的学生越来越多。据了解,在北京的一些高校,很多班级选择第二外语公共选修课的人数比例少则20%~30%,多则高达80%~90%。很多高校也应学生的要求开设和增加了第二外语课程的公共选修课,第二外语热正在悄然兴起。学习者认为掌握几门外语是迫在眉睫之事,学好第二外语不但能使其在就业中具备更大的竞争力,而且也有利于其开拓视野,掌握更多的知识,对个人的发展颇有益处。然而,课堂上,教师通常采取多种方法与手段力图把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可是他们只注重学生英语语言知识,而不关注英语语言技能的退化,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本文以语言磨蚀理论为视角,对英语作为第二外语的教学策略方面予以研究。

一、语言磨蚀理论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

语蚀即语言磨蚀(language attrition)又称语言损耗,最早提出语言磨蚀概念的是Lambert,他于1980 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召开的首届语言腐蚀研讨会上提出了attrition 一词,由此国内外学者开始对其研究。所谓语言腐蚀,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看法。1982 年,弗雷德在其《语言丢失:当今思潮和未来方向》中指出:广泛上讲,语言磨蚀是指个人或者群体对任何语言或者语言某一方面的遗忘;也可指双语或多语使用者,由于某种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政治、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运用此语言的能力会逐渐衰减的现象。2004 年,蔡寒松、周榕在《语言耗损研究评述》一文中指出:“语言磨蚀是指双语或多语使用者,由于某种语言使用的减少或者停止,其运用该语言的能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退”。按照语言和环境类别区分,语言腐蚀可分为:1.母语环境中的母语磨蚀;2.母语环境中的外语磨蚀;3.外语环境中的母语磨蚀;4.外语环境中的外语磨蚀。

语言磨蚀的研究在国外已开展了30 多年,众多语言学工作者,如:Berman &Olshtain, Hansen, Merel Keijzer,Susan Dostert, Van Els 等。他们已经将语言磨石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学科,做出了较系统的理论框架,推动了外语语言教学与研究的发展。多数学者主要集中在母语环境中的外语磨蚀,外语环境中的母语磨蚀的研究。而国内研究者们才刚刚对其进行研究,相关研究较少,如:蔡寒松、周榕、钟书能、倪传斌等都是结合国外的相关研究才开始归纳此理论,而且所研究方向也只是单纯的从心理学和外语教学方面涉及语言磨蚀理论。基于此,笔者,从全新的角度,以语言磨蚀理论为切入点,提出母语环境、外语环境双重环境影响下,对英语作为第二外语的教学策略进行实证研究。

二、影响英语语言磨蚀的因素

目前,国内众多普通高校中,绝大多数英语学习者,尤其是英语作为第二外语的学习者,所学内容都是在课堂上由教师传授的,实践环节少之又少。在学习中,英语作为第二外语的学习者经常受到母语、所学专业语种(如俄语、朝鲜语、日语等)的影响,很容易产生英语磨蚀现象。此类语言磨蚀被称为母语环境及外语环境中第二语言的磨蚀。也就是英语学习者接受语言学习后,由于长时间不使用该语言而导致的英语磨蚀现象。影响英语磨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及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影响

英语作为第二外语学习者通常都是初学者,教师为了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方式较单一,传授的内容主要侧重于语言知识,如词汇、语法,而忽视技能的培养。同时,一些普通高校正在对教学的硬件设施建设中,还不能做到每个班级都配有多媒体,教师只能以传统的教学手段从事教学活动。

2.课时、英语使用频率及实践操练的影响

教育部已经将课程设置的自主权下放到各个高校,课程都是学校根据现实情况而设置的。通常,第二外语课程是在第二、三学期开设,不但每周课时少,而且仅有两年的学习时间,学生的英语水平会随着时间流逝而遗忘,这已成为英语作为第二外语学习者产生磨蚀现象的基本因素。同时,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也会受到其专业课程的影响,他们将大部分时间都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上,英语作为第二外语的学习时间几乎很少。课上、课后英语使用频率低,实践操练少,也是英语语言磨蚀的必不可少因素。

3.学生学习的兴趣对英语重视程度的影响

英语作为第二外语的学生,其专业一般都是俄语、日语、韩鲜语等非英语专业,学生因对其专业的热爱,学习的态度及重视程度都比学习第二外语要积极,这就很大地影响了英语的学习。通过对学生进行比较发现,态度积极,对英语重视程度大的学习者,语言磨蚀的速度小于态度消极、重视程度小的英语学习者。

4.母语和所学专业语言的影响

英语作为第二外语学习,对学习者来讲困难重重,不但受到母语的干扰,而且还受所学专业语言知识的影响很大。据调查,俄语专业的英语学习者认为英语难学,常常出现语言磨蚀现象,其原因是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上存在较大的差别。俄语语法中存在性、数、格的变化,构成话语时必须时刻注意三者的变化,且变化较复杂,可是英语语法上不存在此现象,对俄语专业的学习者来讲,学习英语语法时总会与俄语语法进行关联,难以理解英语语法。其次,俄语的发音与英语发音也不相同,为了能快速读出英语的发音,学习者习惯用汉语拼音或俄语标注,这就造成发音的不准确,最后,英语的语言结构一般是主语+谓语+宾语,而俄语语言结构上较随意,这一点就给俄语专业的学生带来很大的困扰。

三、语言磨蚀理论下的英语教学策略

1.注重教学侧重点,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与手段

国内外许多研究发现,产生英语磨蚀现象的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词汇、语法、语音。所以,教师要重视词汇的学习,引导学生用合理的方法记忆词汇,如词缀法、音形比较法、联想法(即让学生展开自己联想,将所学词汇在大脑中绘制成一副画或编造顺口溜帮助记忆,以便学生在提取语言时更容易获取信息)等。但教师重视词汇教学的同时,也不可忽视英语其他技能的培养,否则英语学习者不能全面掌握英语学习,不能顺利的进行言语交际。其次,在教学方式与手段上,教师应注重增强学生的记忆,适当采用多媒体、实物进行教学,让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同时感知所学语言内容,使其在大脑中形成难以磨蚀的印象,从而减少语言磨蚀的产生。

2.创造使用英语的机会,加强英语实践操练

目前,磨蚀现象逐渐在英语学习者身上发生,原因是英语作为第二外语的学习者缺少接触目的语言的机会。听、说及运用的机会越少,语言使用的本领退化或消失的越快。也就是说,与受蚀语的接触时间和方式,对学习者日后语言磨蚀的程度和速度成反比。因此,学校应在现有的课时前提下,增加每周的学时数或将英语作为第二外语课程延续到大四,这样等到学生毕业实际运用语言时,磨蚀现象的影响就会减少。同时,教师应加强学生英语实践操练,应多给学生提供英语交流的机会,开展英语演讲、英语沙龙、英语戏剧表演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削弱磨蚀现象的产生。

3.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英语的重视程度

教师在授课时,应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树立英语学习的正确态度,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要只局限于语言形式的传授,要适当增加英语国家文化知识,让学生真正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提高学习的兴趣;更要多加强调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譬如,学好英语可以扩大就业选择的范围,增加就业的机会等,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从而避免语言的耗损。

4.减少母语及所学专业语言的干扰

语言干扰被认为是影响语言磨蚀的一种重要因素。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尽量用全英文授课,减少母语的使用,为学生创建自然的英语学习环境。教师也应鼓励学生学习英语时尽可能地用英语思维,减少与所学专业语言对比的机会,真正做到用英语交际、沟通,从根本上消除语言磨蚀现象。

总之,用语言磨蚀理论审视英语作为第二外语的教学,为研究者和教学者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如何有效的开展英语教学,有效防止母语环境、外语环境双重环境下对英语作为第二外语教学的影响,教师应了解语言磨蚀的影响因素,采取多种方法和策略,构建理想的英语课堂教学环境,有效的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抵抗语言磨蚀的产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1] Lambert, R.&Freed, B.The Loss of Language Skills[M] .Rowley, Mass:Newbury House,1982.

[2]Guy Cook.应用语言学的原理与实践[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 王寅.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 蔡寒松,周榕.语言耗损研究述评[ J] .心理科学,2004,(4).

猜你喜欢
俄语母语所学
母语
俄语歌曲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浅议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的俄语教学质量
非所学
非所学
母语
改进俄语教学方法 提高俄语教学质量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