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是毛泽东文化思想的价值取向①

2013-08-15 00:51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现代性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

赵 勇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湘潭411100)

一、现代性的内涵界定

由于现代性是一种象征着进步和自由的观念框架,在整个发展历程中所呈现的进取与创新倾向时刻影响着社会各个方面,现代性不仅涉及到物质方面也关乎到理念与心理方面,其内部蕴含着多义、多元、多重甚至相悖性。目前理论界对现代性的理解可以分为三种不同观点:后现代主义的解构重写、现代主义的反思修正以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重建等三个方面。

(一)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解构和重写

对后现代主义而言,针对现代化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他们对现代性持恐慌和怀疑的态度,他们普遍认为现代性是以启蒙思想为基础,启蒙思想所提倡的理性主义和个人主义奠定了现代性的理论基础,而正是启蒙思想所提倡的理性主义和个人主义造成了社会的混乱和人类价值观的扭曲,所以他们提出要解构启蒙思想的主导地位和重写现代性。后现代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伯尔曼、利奥塔、鲍曼以及福科等,他们的思想构成了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基础。伯尔曼针对西方社会层出不穷的矛盾,提出了“整体性危机”,他说“生活的意义何在,他们将会引向何处去。”[1]伯尔曼对西方现代化过程中所出现的“整体性危机”感到恐慌,并且他怀疑这种危机已经从个体性转向了整个民族和国家。在此基础上福柯进一步表明:“现代人不是去发现自己、他的秘密、他的隐藏的真实的人;他是试图创造他自己的人。这个现代性没有‘在他自己的存在中解放人’ ;它迫使他去面对生产他自己的任务。”[2]并且福柯将启蒙认为是一种欺诈行为,要求我们从这种欺诈行为中走出来,不过福柯的理论并不是完全抛弃启蒙思想,他说:“批判的任务仍然包含对启蒙的信念。”[3]后现代主义学者都普遍认为要对现代性进行重写,认为现代一切危机都是由启蒙思想所倡导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导致的,他们要求返回到中世纪的那种田园式生活,认为只有那样现代性的危机才能够解决。

诚然后现代主义在对启蒙思想的批判包含着对现代性的批判,这种批判对我们认识现代性提供了有益借鉴,但是他们对解构现代性后的出路问题并没有提出合理的方案,他们认为通过返回到中世纪那种田园式的生活来解决现代性问题,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这完全是行不通的。并且他们大多对现代性的批判都缺乏必要的辩证法思想,他们或者全盘否定启蒙思想和现代性的历史作用,或者忽略了现代性和现代性的运行环境即意识形态或社会制度之间的区别,这种为了批判而批判的想法很难获得广泛的认可。

(二)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反思和修正

现代主义不同于后现代主义对待现代性时所持有态度,现代主义对待现代性所呈现的是反思和修正的态度,现代主义认为现代性所出现的问题可以从现代性内部进行修正来解决,他们肯定了启蒙现代性的积极作用,并且认为启蒙思想具有永恒性和普遍性,它赋予现代性以理论基础。现代主义的代表人主要有哈贝马斯、吉登斯、波德莱尔等,虽然在现代性问题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中存在差异,但是他们对待现代性问题的态度和理念却很相似。

波德莱尔曾说过:“现代性指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大约十七世纪出现在欧洲,并且在以后的岁月里,程度不同地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影响。”[4]他对现代性的界定超出了制度和意识形态的限定,将现代性理解为一种具有普遍影响力的生活方式和组织模式。针对现代性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哈贝马斯曾说过现代性是一项“未完成的设计” ,他认为现代性并没有完全丧失其时代价值,可以通过激发现代性的潜力来进一步发展现代性。他提出:“不放弃现代性计划,不屈于后现代主义与反现代主义”[5]等。对于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激发现代性的潜能的问题,罗尔斯提出将“作为公平的正义”和“公共理论”作为出发点,他追寻启蒙思想家所提倡的自由和民主观念,认为正是这两种观念促进了资本主义民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他要求重塑两者的形象,并且还提出要对现代性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正和调整,他想通过这种办法来激发现代性的潜能,以达到解决现代性的困境。

现代主义在立足启蒙思想的基础上,对现代性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希望通过修正现代性内部的缺陷来达到重建现代性的目标,并且也提出了通过激发现代性的潜能来解决现代性的困境。但是他们对现代性问题的局部“治疗”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代性所遇到的困境。他们对现代性的分析普遍陷入了表面和肤浅,缺乏宽广的视野和马克思主义精神。

(三)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的扬弃和重建

针对前两者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现代性困境和现代性进一步发展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在对待现代性问题上所展现的辩证思维和践履追求正是现代性进一步发展的理论和动力所在。马克思主义在对待现代性问题时扬弃和超越了前两者的主张,马克思主义充分肯定了启蒙现代性和资本主义的历史价值,提出了现代性和现代性问题的区别,并且通过对现代性问题的分析揭露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困境。

区别于前两者对待资本主义的消极态度,马克思主义认为进入资本主义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并且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在反对封建神权以及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没有一味地停留在对资本主义的赞扬里,马克思主义在对资本主义本质进行探讨的过程中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极不公平的社会形态,以及由此引起的现代性理想的异化。对于资本主义这种缺陷,马克思曾说:“资产阶级在他已经取得了的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6]在资产阶级眼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经只剩下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资本主义把一切阻碍这种关系的一切都将破坏殆尽,他们所宣扬的启蒙思想也不过是为了资产阶级服务而已,导致启蒙思想的异化。并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了资本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并且引入了资本、商品和货币的概念,在对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以及价值实现过程进行论述的过程中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思想,进一步阐明了资本主义是对现代性的异化,这就是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症结所在,这种异化的现代性是由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资本主义制度导致的。由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资本主义制度异化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导致了人的价值无法实现而感到生活没有意义、社会混乱以及导致环境不断受到破坏等,所以现代性问题亟须解决。马克思主义学者普遍认为应该变革那些限制现代性发挥的意识形态和制度安排,并且要使变革了的意识形态和制度安排能够使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和谐状态。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曾说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就像张有奎所说共产主义不是现代性量上的扩张和延续,而是质上的不同。

但是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现代性问题的批判并不是要求我们放弃现代性,马克思主义在批判资本主义现代性的过程中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超越,马克思主义阐述了现代性的发挥与制度安排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为此我们应该不断深化改革,结合现代性的价值理念即公平、正义、民族、科学理性、大众、和谐等,以推动我们的管理和制度更加适应现代性潜能的发挥。

二、现代性是毛泽东文化思想的价值取向

作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践行者,毛泽东不愧为一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高度的理论自觉以及实践自觉对推进现代性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践、与中国的传统相结合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并且批判性地吸收了西方文明成果,形成了具有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特征的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三个方面。这“活的灵魂”在毛泽东文化思想中主要表现为:文化的人民性和世俗化即文化的群众路线、文化的科学性和理性化即文化的实事求是、文化的民族性和本土化即文化的独立自主等三个主要方面。这三个方面从属于毛泽东文化现代性思想这个整体,并且毛泽东文化现代性的三个方面都从不同角度表现出他对和谐的理解和追求,这对于现代性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三个方面是毛泽东文化思想在现代性方面的主要体现。

(一)人民性、世俗化是毛泽东文化思想的根本所在

作为一名高度自觉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十分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提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对于人民的范畴,毛泽东曾说:“什么是人民大众呢? 最广大的人民,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7]毛泽东所领导的中国革命是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是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的,是为他们谋利益的伟大事业,毛泽东强调文化建设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以及他们的内心世界。在五四运动前后,毛泽东发现新文化和新文艺基本不和平民发生联系,他提出要对平民尤其是地处偏远的农民传播文化思想,对他们进行思想的启蒙。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曾提出:“要把教育革命干部的知识和教育革命大众的知识在程度上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起来。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来说是革命的武器。”[7]从实践中高度阐述了文化大众化的意义所在。并且他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还提出了文化思想的两个重大问题是:一个是文化思想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二是怎样服务的问题。

首先对于文化思想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毛泽东在会上指出:这个问题,本来是马克思主义者特别是列宁所早已解决了的。但是他认为在我们的工作过程中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他说:在他们对于文艺方针问题的意见中,就不免或多或少的发生和群众的需要不相符合,和实际斗争的需要不相符的情形。所以他提出:“现阶段的中国新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7]“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完成这个任务,一定要把立足点移过来,一定要深入到工农兵群众” 。[7]毛泽东认为明确自己的服务对象有利于找准行动的目标,并且要求文艺工作者要将创作和传播深入到群众中去。

毛泽东在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后又接着提出了怎样为人民服务的问题。毛泽东高度阐述了文化的普及和提高对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毛泽东辩证的对待两者的关系,他认为普及是提高的基础而提高则是普及的发展,他要求我们的文化工作既要有普及也要有提高,不能对立的看待两者的关系。对于过去轻视或忽视文化的普及,他认为现在应该多做做这方面的工作,并且他提出要解决好普及的内容和普及的方法问题。对于文艺的提高,他提出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立足点和方向,他说:“只有从工农兵出发,我们对于普及和提高才能有正确的了解,也才能找到普及和提高的正确关系”。[7]他认为:“无论高级的还是初级的,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造,为工农兵所利用的。”[7]

毛泽东文化思想对民本思想的阐述还表现在“双百方针”和“双为方针”中,这两个方针进一步论证了毛泽东文化思想的人民性。毛泽东文化思想的这种启发民智、关怀民情的思维模式,不仅表现为毛泽东文化思想本身服务的对象是人民大众,而且表现为它的创作灵感、创作题材、创作动力等都是来源于人民大众。

(二)科学性、理性化是毛泽东文化思想的关键所在

科学理性作为现代性的价值理念,已经深深地影响到各个国家和各个领域的发展和进步,科学作为一种理性化价值取向,它以客观事物的客观规律为基础,旨在探寻社会进一步发展的规律和方向。科学理性是毛泽东文化思想建设的关键所在,毛泽东高度重视科学的价值,尤其他在文化领域所提倡的科学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研究。毛泽东说“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科学的,它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8]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在扬弃封建主义文化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自己,主张从客观存在的事物本身出发,做到实事求是,并且通过运用科学理性在扬弃旧文化的过程中重新建构了具有现代性内容和价值取向的新文化。

除了文化建设的内容要科学理性外,毛泽东还提倡对待文化建设的思维和方法也要科学理性。在对待文化建设的思维和方法方面,他提出要真正的搞好文化建设必须重视文化的统一战线,我们应该和那些对我们文化建设有帮助的资产阶级科学家和唯物论者结成统一战线,在同一战线中我们应该把握自己的方向批判性地吸收西方文明成果。他还提出要积极处理好和传统文化的关系,对待传统文化中的积极要素,我们应该继承下来并且加以改造使之适合当前的需求。毛泽东的这种积极思维模式和扬弃的方法论是对毛泽东文化思想现代性的进一步论证。

(三)民族性、本土化是毛泽东文化思想的特色所在

民族性以及本土化是现代性的内在要求,现代性不是没有根的现代性,现代性总是和民族的或者本土的环境发生着或多或少的联系,由于文化发展自身所具有传承性,本土文化在现代化过程中总是继承了自身文化传统所特有的民族精神和共同心理素质,这些民族精神和共同心理素质是民族文化的特殊性所在,只有把握了文化的民族性才能使本土文化走上正确的现代化之路。

毛泽东很早就意识到了文化民族性和本土化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它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它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带有我们民族的特性。”[8]在对新民主主义文化民族性的阐述中,他极力反对帝国主义在文化领域的“西化”,并且强调“西化”是帝国主义对我国文化意识领域的侵略和殖民。但是毛泽东并不是一个极端的民族主义者,他说:“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的文化食粮的原料。这种工作过去做的还不是很够。这不但是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还有外国的古代文化,例如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时代的文化,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8]这样一席话表明了毛泽东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的来对待外国的文化,毛泽东认为文化的民族性和学习西方优秀文化并不矛盾,而正是文化的民族性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西方文化中的合理部分来发展自己和强大自己,强调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相互促进。

但是对于怎样吸收外来文化,是照搬照抄的全盘西化还是扬弃地吸收? 显然毛泽东并不是盲目的机械主义者,他选择了扬弃地吸收外来文化。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肠胃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他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决不能生吞活剥的毫无批判的吸收。强调对待外来文化应该扬弃的吸收,对于优秀的外来文化我们还应该将其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并且用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道的形式表现出来。毛泽东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方法论依据,重视对矛盾的特殊性的研究和把握,毛泽东文化思想不仅强调对本民族文化特质的研究,也注重对世界各种文化之间共性的研究。

毛泽东辩证地把握了现代性的时代内涵,这一文化思想不仅体现出一种历史精神,更展现出一种与时俱进的时代气息。他站在以人为本的高度来追寻现代性的时代脚步将进一步促进中华文化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中彰显魅力。

[1] 伯尔曼.法律与宗教[M] .梁治平,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

[2] 福柯.权力的眼晴[M] .严锋, 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3] 福柯.什么是启蒙?[M] .北京:三联书店,1998.

[4] 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5] 哈贝马斯.哈贝马斯访谈录[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 毛泽东选集(第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 毛泽东选集(第2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现代性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浅空间的现代性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逆全球化:资本主义最新动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