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三江地区红色音乐文化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①

2013-08-15 00:51潘崎峰刘晓萍白香芝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佳木斯三江革命

潘崎峰 ,刘晓萍,郎 群,白香芝 ,钟 华

(佳木斯大学a.发展规划处;b.音乐学院;c.继续教育学院;d.学生处,黑龙江 佳木斯154007)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红色音乐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近现代史的艺术瑰宝,同时极具传承价值。佳木斯(三江地区)是抗联根据地、百万官兵屯垦地,而佳木斯市被誉为“东北小延安”,长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音乐文化。当前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今天,将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音乐文化作为高校音乐专业教学的内容组成部分引入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培养有地方特色的音乐人才,弘扬红色音乐文化具有特殊的意义。同时依托地方红色音乐文化这一优势,在尊重历史、传承历史的理念指导下,弘扬红色音乐文化既可提升文化的凝聚、导向、引领、熏陶和教化力,有利于传承与发展地方特色红色音乐文化艺术,有利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佳木斯(三江地区)红色音乐文化的思想内涵和特征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红色文化特指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实践中所形成的革命精神、革命观念、革命传统、革命纪律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崇高的价值观念。红色音乐文化属红色文化的范畴,是红色文化的背景下中国革命过程中的一种独特的、富有价值的精神产品。佳木斯(三江地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形成了独特的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知青精神等,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内涵,蕴含着不怕牺牲,敢于抗争、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艰苦奋斗精神;蕴含着解放思想,敢闯新路的开拓精神;蕴含着胸怀全局,富国强民的大局精神和不计得失、不图名利的奉献精神。这些精神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渊源。

独特的历史、地域、事件、民族风情造就了佳木斯(三江地区)红色音乐文化的鲜明特征。首先具有鲜明的历史特征,佳木斯(三江地区)的抗联历史、北大荒开发历史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鲜明的历史特色;其次具有震撼的悲壮特征,艰苦卓绝、慷慨悲壮的抗联斗争令世人心灵震撼;再次是具有独特的民族性特征,佳木斯(三江地区)居住着回、蒙、朝鲜、赫哲等少数民族,具有独特的民族音乐文化渊源。

二、佳木斯(三江地区)红色音乐文化丰富了文化育人功能

红色音乐泛指我国人民在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及改革开放以来各阶段,反映革命斗争、革命生活、革命事业与革命信念等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音乐。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也是民族精神的艺术体现。

红色音乐文化的表现形式主要以革命精神或革命题材为主。如民歌、歌舞、说唱、戏曲、器乐、原创音乐等。

红色音乐文化是在中国长期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中普遍而大量地产生。强调的是“化”的功能。红色音乐文化的影响力从未消失,随着历史的发展永葆活力。由于红色音乐文化的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而将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音乐文化引入教学当中并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因为其在内容上具有天然的社会主义意识特性,有着深邃而丰富的人类精神内涵。用唯美、激扬的旋律诠释救国的情怀,弘扬革命精神,传播革命真理,寄托革命信念。因而能实现在建构和谐社会中的导向、凝聚功能。从而达到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弘扬、爱国情怀的激发、集体观念的培养、社会主义凝聚力的增强。为学生通晓历史,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搭建桥梁。当今高等学校音乐专业以理论课以及实践教学作为载体弘扬红色音乐文化,从而达到育人、“化”人的作用。佳木斯(三江地区)红色音乐文化具有地方特色和独特的思想内涵,丰富了文化育人的思想内容。植根于黑土地的高校如在教学当中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必须把这种红色音乐文化传授给学生,不仅挖掘和剖析音乐创作的技巧,使学生在音乐基础知识上得到学习,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内容和音乐形成的历史背景的讲述,启迪和教育学生的心灵。不但教育学生,而且可以通过学生一代一代继续流传下去,并在学生毕业后带到今后工作的地方,广而告之,深化并传承。同时也要不断的进行创新,让更多的人民认可这种在历史特殊发展时期的文化积淀。

三、传承佳木斯(三江地区)红色音乐文化的意义及价值体现

红色音乐文化具有文化的传统价值、传承的价值、精神文化的需求价值、社会性价值、德育性和美育性价值,是我国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具有教育导向功能、扬弃功能、凝聚激励功能、规范约束功能、传承辐射功能、陶冶功能、文化整合功能。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社会现代化与市场经济的冲击进一步加大,拥有地方特色的红色音乐文化正面临着被时代淹没的危险,佳木斯(三江地区)红色音乐文化中许多曾经流传的脍炙人口的民谣、说唱等都面临着生存的挑战,现在只有老一辈人知晓,新一辈的年轻人知之甚少。而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音乐专业担当着培养合格的音乐人才和音乐文化的传承者,因此将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的红色音乐文化引入高校音乐专业的教育教学就显得尤为的重要。同时对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地方特色的红色音乐文化具有积极的、长远的历史意义。

四、佳木斯(三江地区)红色音乐文化引入音乐专业教学的途径

高校有传承文化的责任和义务,要将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音乐文化引入课堂教学就要结合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来进行,从而达到融进课堂,沁入心田,变为实际行动。

首先,在培养方案方面。完善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科学制定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教学计划,采用优质教材,提高执教水平。从源头上保证地方特色红色音乐文化融进课堂。

其次,在课堂教学方面。通过课堂传授地方特色红色音乐,加深学生对地方特色红色音乐的认识,传播地方特色红色音乐艺术,将地方特色红色音乐选择性的纳入必修课程。《视唱练耳》《民族民间音乐》等课程中会有选择地加入一些地方特色红色音乐素材,来丰富教学内容。根据地方特色红色音乐文化特色开设《地方音乐文化》课程。教学中增加有代表意义、教育意义、旋律性较强的地方特色红色音乐,使学生感受地方特色红色音乐,知晓地方特色红色音乐的文化特色,提高感悟音乐的能力,了解音乐的深层次内涵。把地方特色红色音乐旋律运用到《中国音乐史》的教学过程中,同时在课件中使用贴近地方特色红色音乐资料,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突出地方性、乡土性、红色性。学生通过模仿、学唱,锻炼专业技能,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视唱练耳》课程中结合地方特色红色音乐,选取出不同类别、不同风格、不同节奏、不同调式调性的地方特色红色音乐应用于课堂。

第三,在实践教学方面。实地采风、汇报演出是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实地采风掌握地方特色红色音乐的原生形态,了解地方特色红色音乐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感受地方特色红色音乐的魅力,达到树立“文化自觉”意识。《歌曲写作与分析》课程中,以地方特色红色音乐为素材,创新艺术形式与方法。有意识地根据地方特色红色音乐创作的特点,把创作思想与理念融入作品,激发创作灵感和意识。把来自于地方特色红色音乐的山歌、小调以及说唱音乐、歌舞曲等地方特色红色音乐旋律,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分类,以适应不同课程的教学与创作的需要。

第四,在教材建设方面。加强教材建设,科学的选择地方特色红色音乐素材,比如《民族民间音乐》教材中有选择地加入地方特色红色音乐素材,这对地方特色红色音乐传承起到示范作用。从宽口径的角度研究民间音乐的历史、现状、规律、传承等内容,从广阔的人文学科背景中去理解和认识所面对的若干地方特色红色音乐文化现象,把它置于整个社会历史实践的特殊背景中加以观察和考量。

佳木斯(三江地区)红色音乐文化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通过其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教育和启迪学生的心灵,还可以保护、传承和发扬发展佳木斯(三江地区)红色音乐文化,为中华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1]关于《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 .人民日报, 2011-10-27.

[2] 王颖峰.论江西红色音乐文化的品牌发展[ J]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7).

[3] 夏立生.井冈山斗争时期红色革命歌曲的历史佐证[J] .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11).

[4] 梁文化.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红色歌谣[M] .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0.

[5] 简华春.右江革命根据地时期的红色歌谣初探[J]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6,(4).

[6] 王志奇, 谭颖琳.传承红色精神弘扬先进文化[ J] .声屏世界,2008,(2).

猜你喜欢
佳木斯三江革命
它们的家乡——“三江源”
佳木斯大學张莉莉水彩作品选登
“佳木斯大米”营销与品牌价值提升研究
三江并流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利德华福与佳木斯电机签约战略合作协议
读《革命年代》遐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