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

2013-08-15 00:54徐振燕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青年人心血管病溶栓

徐振燕

(山西大同煤矿集团第三职工医院 037017)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率逐渐升高,而AMI的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为探讨中青年AMI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提高防治能力,本文对41例中青年AMI患者及68例老年AMI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2年1月~2011年2月住院治疗的AMI患者,分为年龄<60岁和年龄≥60岁两组,中青年组41例,男38例,女3例,平均年龄为46.2岁;老年组68例,男46例,女22例,平均年龄为69.4岁。AMI的诊断参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01年制定的AMI诊断标准[1]。根据病情给予静滴硝酸甘油,ACEI及β受体阻滞剂、阿斯匹林及氯吡格雷等,符合溶栓者给予尿激酶150万U静脉溶栓治疗。

2.方法:详细询问病史,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①症状:入院时血压、心率及合并症;②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史及家族史;③发病前诱因:过度劳累、剧烈运动等;④发病前有无典型的心前区疼痛并观察胸痛改变情况;⑤全部患者记录18导联心电图,根据心电图判断梗死部位;溶栓患者动态监测心电图及心肌酶变化;⑥次日晨查血脂、空腹血糖等。同时监测心电,溶栓再通率、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率等。

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两组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及诱因比较中青年组男性患者例数为36例,占87.8%,老年组男性患者44例,占64.7%,两组性别组成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中青年组吸烟人数35例,占85.4%,其中每日吸烟>20支(大量吸烟)有21例,占51.2%,老年组吸烟人数30例,占44.1%,其中每日吸烟>20支(大量吸烟)有 15例,占 22.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脂血症比较中青年组有25例,占61.0%,老年组22例,占32.4%,较老年组人数明显增高(P<0.01);而高血压、糖尿病患病比例显著低于老年组(P<0.01);阳性家族史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因方面结果显示中青年AMI患者多在过度劳累(剧烈运动)、大量吸烟、情绪激动等发病,明显高于老年组(P<0.01)。

2.两组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比较 中青年组AMI患者多表现为典型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有胸痛者33例,占80.5%,而老年组常表现为上腹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及意识障碍等不典型症状,有胸痛者35例,占5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电图检查提示中青年组以前壁及ST段抬高心肌梗死多于老年组,中青年组有26例,占63.4%,而老年组仅为23例,占3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中青年组为4例,占9.8%,老年组为18例,占26.5%,明显低于老年组(P<0.05)。并发症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老年组高于青年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两组尿激酶溶栓治疗的疗效比较中青年组溶栓再通者高于老年组,再通指标依据WHO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判断标准,中青年组溶栓28例,再通20例,占71.4%;老年组溶栓33例,再通17例,占51.5%。部分患者病情稳定后择期到外院行PCI,并随访其冠脉造影结果。

讨 论

AMI 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而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被公认为冠心病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近年来由于我国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的改变,中青年人心梗患者有逐年递增的趋势,其发病特点与老年患者有所不同。对比两组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有下列区别:①从性别差异看,两组均以男性发病比例高,但中青年组冠心病患者男性占绝对多数(87.8%),与赵箐等研究相似[2]。女性发病比例 12.2%(5/41)明显低于老年组的35.3%(24/68),主要原因可能是与青年女性处于生育期,雌激素分泌较多,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上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对动脉血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有关,此外也与青年女性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较男性相对较少有关。②从易患因素及发病诱因看,中青年组吸烟者高达85.4%,居各种危险因素首位,明显高于老年组,而老年人以高血压和糖尿病为主。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吸烟是中青年人心肌梗死的首要危险因素。吸烟者与不吸烟者比较,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2~6倍,且与每日吸烟的支数呈正比[3]。有研究表明,吸烟可导致血管内皮抗氧化能力下降,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还导致内皮细胞增加血管细胞黏附因子表达,降低一氧化氮的合成和分泌功能,从而导致血管痉挛,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从而促发心肌梗死[4]。因此,对青年人来说,停止吸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其次,高脂血症也是冠心病的的重要危险因素,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明确,大多数研究提示高胆固醇血症是主要危险因素。本文所示中青年组血脂异常高于老年组,是青年AMI患者仅次于吸烟的危险因素。而与老年人相比,青年人发病前常有明确的诱因,如过度劳累、暴饮暴食、情绪异常、压力过大等可引起血管内膜收缩,从而引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增加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因此去除不良生活习惯,控制体重及降低血脂水平是预防中青年人AMI的有效措施。③中青年患者多有典型的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本文达80.5%(33/41),心电图检查以前壁及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为主,有研究表明青年AMI患者血管病变简单,多为单支病变,多见于前降支,以完全闭塞为主,一旦发生AMI,则很难迅速建立侧支循环,而使心肌迅速变性、坏死,胸痛症状明显[5]。而老年人多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变,可致植物神经损伤而使反应迟钝、疼痛阈值增高、对痛觉不敏感等,且多为2~3支血管病变,梗塞前已有心肌缺血,侧支循环已经建立,发生AMI后心肌可得到一定的血供,使心肌坏死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减慢[6],因而可减轻胸痛,出现不典型症状。④本组资料中青年患者溶栓再通率高,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心衰等发生率明显低于老年组,这与青年患者的生理功能较为健全、原发病少、心肌储备能力和组织修复能力等较老年人强有关,因此中青年患者发病后恢复快、并发症少,预后相对较好,死亡率低等。而老年患者由于合并有长期高血压、糖尿病等,冠脉病变多为多支及弥漫性病变,再灌注效果不如中青年组,因而易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心衰或原有心衰加重等。因此其并发症高于中青年组。

总之,年轻AMI患者近年有增加的趋势,且临床表现较特殊,男性占绝对多数,吸烟和血脂异常为主要危险因素,发病前多有明确诱因,以左前降支及单支病变多见,短期预后较好。治疗方面除强调基础疾病的治疗外,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当运动,避免过度劳累等是有效措施,特别是戒烟显得尤为重要。因而对青年人应做好早期预防,有利于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0 -725.

2 赵箐,胡大一,丁荣晶,等.青年吸烟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控烟干预[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12):1077 -1080.

3 陆再英,钟南山,谢毅,等.内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8.

4 罗林杰,王朝晖,董少红,等.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吸烟与其关系[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0,26(3):206 -208.

5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 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18.

6 闫明洲,王文志.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冠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1,10(5):320 -322.

猜你喜欢
青年人心血管病溶栓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平凡中的伟大 青年人的楷模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掉发变胖失眠,现代青年人早衰现状
为啥找不到女朋友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