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2013-08-15 00:54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年18期
关键词:穿刺针气胸体位

陈 晔

(湖北省黄梅县人民医院 湖北 黄梅 435500)

目前,肺癌已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但由于种种原因,肺癌的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仍有一定困难,漏诊率和(或)误诊率较高。近年来随着CT的普及和应用范围的扩大,肺癌的诊断率有较大提高。我们于2008年11月~2010年11月间,对78例肺部占位性疾病患者进行了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所有患者获得明确诊断,现总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78例均为胸部CT检查显示肺部周围性肿块,且不能除外恶性病变,而常规痰细胞学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不能确诊的患者。其中男45例,女33例,年龄42岁~81岁,病变位于右肺上叶33例,右肺下叶23例,左肺上叶22例。病灶直径最小1.8cm,最大5.1cm。≤2.5cm 2例,>2.5cm 5例。

1.2 仪器设备:扫描机为西门子凯悦型全身CT机,DLTRA-CUT型18G软组织切割式活检针由美国MDTECH公司提供。

1.3 术前准备:术前常规检查出、凝血时间和血小板计数,胸部X线平片和心电图,必要时测血气和肺功能。穿刺前最好先做胸部增强CT扫描,以排除肺血管病和血管畸形,观察肿块与血管的关系,以免误穿血管。

1.4 操作方法:穿刺过程在CT引导下进行。根据肿块位置确定患者体位,取平卧、侧卧或俯卧,病灶侧向上。穿刺点选择在肿块离胸壁较近、容易穿刺的层面。尽量避开骨骼和大血管。先在肿块中心层面的胸壁皮肤上置一金属标记物固定,重复CT扫描,确定穿刺点,并在皮肤上用色笔作好标记,同时测出病灶中心至体表的距离。常规消毒皮肤,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术者持活检针经皮肤刺入胸壁,然后CT扫描,观察穿刺针顶端距离肿块中心的角度、方向和深度,校正后准确地将穿刺针刺入肿块中心部位,穿刺过程中令患者屏住呼吸(咳嗽剧烈者术前口服磷酸可待因30mg)。当进针至预定深度后行自动切割取材。取材时瞩患者屏住呼吸,取材后拔出穿刺针,在穿刺针切割槽内可见一条10mm×1mm线状组织标本;若取材情况欠佳,病人无明显不适,可重复活检2~3针;放在滤纸上置95%酒精小瓶中固定后送病理检查。穿刺结束后再行CT扫描,观察有无气胸和血胸。术后24h内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作胸部X线检查,并作相应处理。

2 结果

2.1 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78例患者均1次性穿刺成功,病理组织学检查获得明确诊断者78例,确诊率为100%。其中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69例,占88.4%,结核5例,占6.41%,肺脓肿4例,占5.13%。

2.2 恶性肿瘤组织学分型:在检出的78例原发性肺部恶性肿瘤中,腺癌33例,占42.31%,鳞癌28例,占35.9%,小细胞肺癌8例,占10.26%。

2.3 并发症:经皮肺穿刺活检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气胸,据相关文献报告,气胸发生率为5%~44%,一般在24%以下[1,2]。本组病例无一例发生气胸、血胸、血气胸。另外,多数文献资料的作者认为穿刺活检不会发生肿瘤播散或种植:Sinner等[3]报道,穿刺活检1264例,在长期的随访中,发现1例穿刺部位发生肿瘤种植,认为不会发生肺癌播。本组资料目前尚未发现有癌播散或种植。

3 讨论

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近年来已广泛用于临床,由于CT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肺内病变的大小、外形、位置和密度,还可以准确地显示病变与周围组织的空间关系,定位准确,同时还可随时监测穿刺针的具体位置和进针方向,因此,准确率高,据文献报道,其诊断准确率为74% ~99%[4,5]本组为100%,与文献报道相符。说明本法对肺部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对纤支镜和痰细胞学检查不能明确诊断的病例,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有力的辅助诊断措施。需要指出的是,本法虽然是一项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如操作不当也会造成不良后果,故在施行穿刺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位于肺门和(或)纵隔旁的肿块,实施穿刺时最好做胸部增强CT扫描,以鉴别血管和肿块,以免误伤血管;(2)穿刺前应检查出凝血时间和血小板,有明显异常者应慎重,以免引起大出血;(3)选择适当的体位和合适的穿刺层面是穿刺成功的关键,选择的体位应使患者比较舒适,便于固定。体位不当,穿刺过程中病人晃动,会直接影响穿刺和病理检查结果。选择的穿刺层面应尽量避开大血管和骨骼;(4)选择穿刺针应大小适宜,一般以18~20G为宜,太粗,对肺组织损伤重,易出现并发症;太细,获得的组织少,影响病理学检查结果的准确性;(5)采取的标

本应及时用95%酒精固定和送检。总之,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项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对原因不明的肺部肿块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是一种较好的辅助检查手段。

[1] 朱琪,王琨,任冉.经皮肺穿刺气胸发生率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1,10(2):103-104

[2] 李成川,刘士源,张电波,等.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6(32):427-428

[3] Simer W N.Complications of percuta-neous transthoracic needle aspirationbiopsy[J].Acta Radial Diag,1976,17:813

[4] Greif J.Marnor S,Schwarz Y,et al.percutaneous core needle biopsy vs fine needle aspiraion in diagnosing benign lung lesions[J].Acta Cytol,1999,43:756-760

[5] Laurent F Latrabe V,Vergier B,et al.CT-guided transthoracic needle biopsy ofpulmonary nodules smaller than 20mm:results with an automated 20-gange coaxial cutting needle[J].Clin Rediol,2000,55:281-287

猜你喜欢
穿刺针气胸体位
一种新型套管针用穿刺针的设计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槽型鞘脑穿刺针的设计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新生儿气胸临床分析
肺泡微石症并发气胸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气胸的分类及诱发原因
改良后的清洗流程在髂骨穿刺针清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拐形可注水穿刺针在单孔腹腔镜腹膜外内环结扎术中的应用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