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病人在输液过程中安全隐患的分析与对策

2013-08-15 00:54吴立新李苏静张治萍蒋文君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年18期
关键词:输液处方门诊

吴立新 李苏静 张治萍 蒋文君

(江苏省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急诊科 江苏 无锡 214062)

小儿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重要窗口,由于儿科病人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因此使儿科就診人数持高不下,门诊小儿输液量逐步上升。为了确保静脉输液安全,首先对输液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患儿输液的安全性明显提高,从而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

1 安全隐患因素

1.1 环境因素:门诊输液患者和陪护人员多,周转快,空气流动性差,患儿好动很难坐在固定的位置上,容易发生交叉感染。

1.2 家长因素:由于环境嘈杂,护士叫患儿姓名时,家长容易出现错误应答[1]。加上家长此时的注意力集中在即将注射的孩儿身上,确认名字时不够专心,加上一些年轻护士缺乏经验,操作前后如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就很容易出错。

1.3 护士因素:门诊输液室患者及家属人员众多,环境嘈杂,工作量大且较被动,孩子就诊、等候输液的时间较长,大部分家长对“一针见血”的期望值较高。有些护士工作中缺乏主动服务意识,巡视不到位,在执行操作时与家长解释不到位,缺乏沟通技巧,不能冷静面对各种冲突,如一次性穿刺不成功、输液中极少量气泡进入体内、头皮不慎刮破、输液速度不合理等可造成护理安全隐患,会使患儿家属对护士的工作能力产生怀疑,导致护患纠纷。

1.4 患儿因素:因1~3岁的患儿好玩好动,部分患儿无法在输液区完成整个输液过程,家长因缺乏医学知识或担心孩子哭闹加重病情,而顺从孩子的意愿带其到室外走动或逗留。部分家长因临时有事或小孩不耐烦等原因,擅自调快输液速度,而导致心衰、肺水肿的发生。

2 安全隐患相应的对策

2.1 严格执行消毒和隔离制度: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实行一人一针、一止血带、操作前后用洁肤葇进行手消毒,我院输液室的走廊也配备洁肤葇供家属使用,输液室大约250m2共安装六台循环风空气消毒机,每2h定时进行空气消毒,每班负责检查机器的运作情况并进行登记,输液椅每天用消毒灵擦拭,患儿少的情况及时开窗通风,减少交叉感染机会。

2.2 制定规范化的输液流程:我院是以电子处方作为门诊输液的依据。首先由收药护士核对电子处方,包括患儿姓名、药名、剂量、用法、用药天数是否与电子处方相符,发现疑问及时与医生联系,核对无误后在电子处方上敲章,写好病人所需输液的次数、天数、药物,核对清楚并签名,然后由收药护士按秩序发放爱心输液牌并与药物一起夹在电子处方上,病人手里拿到的号牌与电子处方的号牌相符(如1-50号),发号时告知病人大概等候的时间。门诊输液室为加强落实查对制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治疗室配置好的药物有另一人核对无误后在输液巡视卡的右上角签名,然后再按号牌输送到注射窗口,由负责注射的护士核对号牌和输液量,当轮到该患儿注射时,护士先叫患儿姓名叫号,家长拿号与护士对号相符,护士在注射前不仅再次和家长核对患儿的姓名,并核对电子处方上的药名、剂量、浓度、用法、用药天数,相符后进行穿刺,要详细交代当天、次日输液的量及一些特殊治疗的注意事项,避免和减少漏治现象。由于电子处方是作为第二、第三天输液的凭证,以前经常会因电子处方的归宿与护士发生争执而影响护患关系,现在我们在输液巡视卡的右下角敲章,说明电子处方已交给病人,并告知病人电子处方的重要性后请家属签名,执行效果令护士和家属都很满意。实行发号对号系统以来,没有因姓名相同或音同字不同而造成用药错误,避免了许多病人的误解,如:护士不按先后顺序加药、医务人员插队等,这样大大增加了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大大提升了家长的满意度。

2.3 加强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尽量做到“一针见血”,增强责任心,改善服务态度,学会换位思考。输液室有专人巡视,其工作服左上臂佩戴有醒目的“巡视”牌,主要负责输液病人的滴速、健康教育、及时解决和处理输液中发生的问题。对哭闹不安的婴幼儿要特别重视,需排除因静脉刺激、药液外渗或恐惧所致外,更要警惕是否为药液过敏、输液反应等所致的不适。静脉输液完毕后拔针也是一项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小儿患者,拔针时由于恐惧和疼痛,易哭闹不安和不配合;如果拔针后交待不到位,还可能导致穿刺部位出血、皮下出血或轻度的皮肤损伤,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并留下护理纠纷的隐患。因此,拔针前嘱患儿家长协助固定患儿穿刺部位的肢体或头部,防止护士拔针时因患儿活动而使针头移位,造成皮肤损伤;按压时不能揉,防止造成皮下出血;按压时间要相对较长,防止针眼再次出血而造成不必要的恐惧及麻烦。

2.4 改善环境,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我院输液室有专门提供小儿坐的“喜羊羊、美羊羊”摇摇车、墙面黏贴儿童喜欢的卡通彩色画面,以消除患儿紧张恐惧心理。护士在注射前简单告知家长用药的目的、注意事项、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强调不能擅自调节输液速度和输液过程不能把孩子抱离输液室,以免发生药物污染、输液反应或其他意外事件时得不到及时的抢救。

总之,针对工作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不断提出改正和改进,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服务态度,加强护患沟通,减少患儿在输液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保证患者在治疗中的护理安全,从而更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2]。

[1]张秋兰.门诊输液室潜在安全隐患的分析与管理[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8(1):65

[2]谢清华.门诊输液室护理安全问题与管理[J].中国误診学杂志.2008.8(29):7168

猜你喜欢
输液处方门诊
门诊支付之变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人间处方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