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

2013-08-15 00:54李昌英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心衰重度病情

李昌英

(广西蒙山县人民医院护理部 广西 蒙山 546700)

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1]。发病群体一般以中老年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肌细胞新陈代谢能力逐渐下降,器官的免疫力会有所降低,容易患上心力衰竭。这类型的患者由于疾病的特殊性,生活自理能力也会相应降低。因此,优质温煦的护理服务对早期的治疗以及后期患者的病情康复意义重大。据相关资料显示,慢性心力衰竭的温煦护理等非药物性的外在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2]。

随机选取从2010年5月到2012年5月两年间本院收入的心力衰竭患者105例,现在将对其的护理总结归纳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5例,年纪在45岁-98岁。其中男性患者64例,女性患者41例,右心衰52例,左心衰40例,全心衰竭13例。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心功能Ⅱ级的13例,心功能Ⅲ的47例,心功能Ⅳ的45例[3]。临床观察中发现患者表现出不同类型的呼吸困难,身体局部性水肿,咳嗽咳痰,并且伴有全身性的乏力,胸闷气促,呕吐,肝脾肥大,颈静脉曲张等。病因分为高血压患者45例,冠心病患者60例,风心病患者5例,心肌病5例,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有21例。105例患者中经过本院的治疗和护理好转的有101例(96.2%),无效或者死亡的4例(3.8%)。

2 临床特征

2.1 症状: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容易反复发作,病情变化大。部分患者虽然心力衰竭的程度属于中度,只是全身极度疲倦,无其他明显症状出现,可是一旦受到不良外因的刺激就会诱发重度心力衰竭,继而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患者在白天用餐后,大幅度运动后容易诱发阵发性的呼吸困难。当患者发生左心衰后,心输出量在短时间内会出现明显下降,造成脑部供血不足,产生多发性的缺血性症状,比如失眠多梦,意识出现暂时性障碍。[4]

2.2 诱因:以急性心肌细胞缺血和急性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心脏病容易产生多种不良并发症,比如心律不齐,失眠多梦,胸闷气促等。比如用力排便、情绪激动、劳累、电解质紊乱等因素也会诱发心力衰竭。

3 护理

3.1 一般性护理

3.1.1 休息、体位护理:休息是减轻心脏负担的重要方法,可使机体耗氧明显减少,使肾供血增加,有利于水肿的减退,对有明显呼吸困难患者应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担,利于心功能恢复。劳力性呼吸困难应减少活动量,以不引起症状为度。针对呼吸困难的患者要让其采取坐位或者半卧位,实时观察患者呼吸频率,及时做好动态记录。对于轻度的心力衰竭患者,为了避免出现夜间呼吸困难的状况,要让其采取高位睡眠,可以有效防止肺部淤血;重度心力衰竭患者要让其采取绝对卧床休息;重度心衰患者,可以让其保持坐立位,而且双下肢静止下垂平放,促使回心血量减少,减轻心脏负荷,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

3.1.2 预防静脉血栓和压疮的形成:保持病床的整洁,干燥。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定期让其体位翻转,及时观察他们身体下垂的部位,避免压疮的形成;可以下垂活动的患者要观察他们的脚踝部位;半卧位患者要看看他们的骶尾部位。

3.1.3 氧疗:2~4L/min低流量持续鼻导管吸氧是一般性的氧疗原则,对于重度心衰的患者,我们需要变换给氧原则,采取持续高浓度饱和给氧,一般为6-8L/min,可采用面罩吸氧、无创正压通气吸氧等并在湿化瓶内加入50%的酒精,有助于消除肺泡内的泡沫。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98%,以防止出现脏器功能障碍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

3.1.4 注意患者痰液性质和量的变化:心力衰竭并发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往往会出现痰液粘稠而且不容易咳出的病况,因此需要经常的给患者拍拍背部,按医嘱给予雾化吸入以促进痰液的及时排出。如果患者属于张口呼吸的,应该要保持口腔和唇部的湿润。

3.2 指导患者正确饮食和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心力衰竭伴水肿者需要低盐低脂饮食,限制钠盐的摄入。使用利尿剂时指导多吃含钾丰富的的食物及水果,防止因低钾血症诱发心律失常或洋地黄中毒。不沾烟酒或者刺激性的饮品;多吃纤维性的食物可以保持大便的通畅。如果部分患者有便秘的症状,可以在饮食中适量添加蜂蜜,必要的时候可以使用开塞露缓解,避免患者因为大便用力而加重心脏的负担。

3.3 心理护理:慢性心力衰竭最常见的不良心理反应为抑郁、焦虑、急躁、悲观,护理人员应密切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适时的进行心理安慰、疏导,鼓励患者保持乐观、平稳的心态,指导、教育患者家属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氛围,避免患者出现情绪波动而加重病情。

3.4 药物治疗的观察

3.4.1 静脉用药:对于重度心力衰竭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补液量以及输液的速度。因为过度的体液补给会加重心脏负荷,造成肺部淤血,加重心力衰竭的程度诱发肺水肿;特别把握对患者的输液速度,对于特殊药物要予以微泵输液。在对患者应用硝普钠或硝酸酯类药物的时候,要注意随时观察患者的情况,并且实时观察患者的血压状况,心率,心律的变化,是否有头晕,面部赤红,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产生。

3.4.2 洋地黄类药物和利尿剂:治疗心力衰竭主要采用此类药品,但是该类药物的治疗量和中毒剂量非常接近。洋地苏用量个体差异很大、老年人、心肌缺血缺氧、重度心力衰竭、低钾低镁血症、肾功能减退等情况下对洋地苏敏感,使用时应严密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因此在使用这类药物之前一定做好对患者的药学知识宣教,宣传洋地黄药物的早期中毒症状有哪些。及时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有无胃肠道反应等,做好心电图监护,警惕洋地黄中毒,一旦发现不良状况,第一时间报告主管医师。心力衰竭并发水肿的患者,对其使用利尿剂治疗以后,需要每天坚持测体重,记录好出入量,观察患者是否有精神萎靡不振,表情淡漠等不良表现[5]。同时注意监测血钾及有无乏力、腹胀、肠鸣音减弱等低血钾的表现。

3.5 出院指导:指导家属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保持心情舒畅,积极配合治疗;治疗心衰的药物出院后需要继续服用,告知患者不能自行减药或停药,否则症状将加重,教会病人或家属在服用洋地黄类药前自数脉搏,当脉搏低于60次/分钟以下时停止服药,到医院就诊。指导患者的生活起居,保持室内的空气洁净。在流行疾病高发季节避免外出,一旦发现感染,应该及时治疗。让患者对该病的诱因,治疗以及后期的康复性用药常识做到心中有数。提高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可有效减少再次住院率。

4 小结

慢性心力衰竭虽然病情复杂,死亡率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加强疾病预防知识的宣教,提高预防疾病的意识,以此来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病几率。人们在生活中发现心力衰竭的早期症状及时予以科学治疗,患者的病情就会得到及时的控制。病情康复不仅需要医生和护士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患者自身加强锻炼,注意一些相关的预防事项,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的健康生活水平。本文通过对10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针对性治疗、精心护理、有针对性进行健康宣教和出院后随访支持,大大提高了患者预防疾病,科学养生的健康意识,增强了口才的自我护理能力,有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5

[2] Colonna P,Sofino MD,Agostino C,et al.Nonpharmacologic care,of heart failure:counseling,dietary restriction,rehabilitation,treatment of sleep apnea,and uhrafihration[J].Am J Cardial,2003,91:41-50

[3] 胡大一.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1079

[4] 叶任高.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83

[5]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8

猜你喜欢
心衰重度病情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宫斗剧重度中毒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重度垂直系列之一
有壹手快修:钣金领域的重度垂直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