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剖析及护理

2013-08-15 00:54陶海燕王伟伟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血透维持性医护人员

陶海燕 王伟伟

(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 山东 平度 266700)

长期的透析治疗使患者在精神上承受很大的压力,会产生各种精神心理问题。它不仅严重影响透析效果,而且明显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如何防治精神心理问题越来越被透析医护人员重视。

1 心理反应

1.1 初次透析的心理反应:患者初次行透析治疗,由于对血液透析知识缺乏了解,对血透室环境、医疗设备感到陌生,特别是第一次看到很粗的针头和血泵的转动将血液引出体外,会产生紧张、恐惧心理。有的患者会问透析是怎么回事、透析多少次能治愈等。

1.2 第二次透析的心理反应:经过第1次透析后患者对透析有了大体了解,动静脉穿刺或深静脉插管等方法建立血管通路的疼痛加剧了患者的恐惧心理,特别担心穿刺是否顺利。由于患者体质状况不同,在透析中可能出现各种不适反应,如恶心、呕吐、胸闷、心慌、低血压等。

1.3 三次以上透析的心理反应:患者通过头两次透析治疗后,对血透有一定认识,尿毒症的症状明显减轻,对于透析中出现不适也有思想准备,主要的担心是透析治疗效果如何,自己的病能否能根治。

1.4 维持性透析患者的心理反应: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尿毒症患者基本明白了透析是起“人工肾”的作用,而不是根治疾病的手段,只能维持生命,故而心情抑郁悲伤。加上透析期间的饮食控制,水分、盐的限制摄入和医疗费用问题的困扰,他们的社会活动、工作和家庭关系可能发生变化,会感到绝望,对治疗失去信心,觉得自己是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2 原因分析

2.1 经济因素:尿毒患者需要长期透析治疗,一般情况下患者每周需透析2-3次,患者及家庭需承受庞大的医疗费用,部分患者为此负债累累。

2.2 心理因素: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较以前有所下降,同时需要长期依赖医院,使他们丧失了自我。丧失了生活的信心。过于沉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们出现了严重的心理偏差。

2.3 家庭因素:患者由于长期透析,体能下降,劳动能力衰退,以及对家人生活生活和经济的依赖导致他们觉的是家庭的负担,长此以往使家庭经济和和情感矛盾日益突出,导致家庭成员间感情破裂。

2.4 社会因素:长期透析使患者无法适应原来的工作环境和承受原来工作的强度,导致其社会地位发生改变,患者产生被遗弃的感觉。

3 护理对策

3.1 加强知识宣教:造成血透患者各种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相关知识的缺乏,即使是长期血透的患者在认识上仍存误区,因此相关知识的宣教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应通俗易懂的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3.2 做好患者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的工作:有资料调查显示良好的家庭支持,对透析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直接保护作用。患者由于长期血液透析,长期处于患者角色,缺少与外界的接触,从而产生忧郁孤独的情绪。加强与透析患者家属的沟通,告之家庭支持的重要性。

3.3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大多不再工作,有些在生活上还需要家人帮助,而漫长的病程又造成他们敏感多疑的性格,。因此护理人员要理解尊重患者,与其建立平等信任的医患关系,从尔减少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在为患者服务时,态度诚恳,动作敏捷,操作熟练。医护人员精湛的技术可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4 医护人员的指导和帮助:对肾功能衰竭病人的合理安排饮食起居,以及自我照顾相当重要。透析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经济可能出现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医护人员若事先以适当的方式通知病人,并与病人共同商讨在出现问题时如何积极有效地对待,使之早做心理准备。那将对病人治疗和康复产生积极影响。

3.5 心理治疗:对于有严重心理障碍的患者,应鼓励患者到心理门诊进行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综上所述,维持性透析患者出现精神障碍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引起的,可能会有某种因素诱发,尤需引起临床重视,采取相应对策,才能把患者从消极痛苦的生活中解脱出来,使患者能在一种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血透维持性医护人员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
超声对规律血透患者造瘘术后吻合口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
观察思维导图护理干预在老年血透患者中的应用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红细胞增多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透邪止痒汤治疗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皮肤瘙痒疗效观察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与炎症的联系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