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宗教思想探析

2013-08-15 00:49
关键词:德伯德伯家的苔丝夏娃

李 玮

(安徽工业大学 工商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责任编辑 胡号寰 E-mail:huhaohuan2@126.com

英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生于1840年,卒于1929年。卡尔·韦伯曾经称赞他为“英国小说史上的莎士比亚”。哈代将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风格继承并发展,展现出当时的社会背景,并且由于其善于写抒情诗歌,被后世称之为“现代诗歌之父”。

哈代的代表作品《德伯家的苔丝》在19世纪90年代问世,由于书中的情节感人而深深引起了读者的关注,成为经久不衰的文学经典名著,多次改编成电影,被赞誉为“不仅是哈代最杰出的作品,也是英国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在这部小说中女主人公苔丝具有很多社会公认的优秀品质,譬如勤劳善良,纯洁质朴。但是由于被诱奸被社会所抛弃,彻底丧失了追求幸福的愿望和实现的可能。正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反映出了女主人公悲剧的人生色彩。也是通过这样的构思,展现出了女主人公本该美好,但是却悲惨至极的结局,其中深刻地反映出作者本人对于宗教的认识和批判。

哈代的家庭是典型的基督教家庭环境,主要的家庭成员均曾是当地教堂乐队成员。所以,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哈代自小就受到其影响,从小参加过多种教会活动,在此过程中认识了当时非常具有知名度的哈维·穆尔(Harry Maule),他是宗教复兴运动的代表者,他认为“上帝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真正意义”。哈代从1860年底非常喜欢福音会,当时有一个心愿是献身宗教,成为一名光荣的神职人员。时代正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特别是达尔文进化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使得哈代出现了“失落中批判,痛苦中求索”的宗教思想。在哈代经历中有着三个阶段的宗教思想历程,前期是非常虔诚,中期是产生困惑,晚期有着自己独特的宗教理念。《德伯家的苔丝》便产生第二个经历阶段,既存在着宗教影响,同时也有对宗教的失望。

一、《圣经》原型在《苔丝》中的体现

基督教核心的理论代表《圣经》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作品,同时也是文学佳作。《圣经》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旧约》和《新约》,前者详尽介绍了具有浓郁犹太民族主义特征的基本准则和伦理观,《新约》则充分展现出“博爱”的核心普世伦理观。正是由于基督教的规模和发展,已经深远的影响着西方的社会,包括人们的生活理念和价值取向。同时也影响着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以及各个学科的内容,包括历史,哲学以及文学等很多方面,英国文学和宗教的关系非常紧密。譬如早期英国英雄史诗《贝奥武甫》,中世纪时期的传奇文学《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再到后来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以及弥尔顿的《失乐园》等,都充分体现出宗教内容的色彩。文学巨匠通过《圣经》的精神内涵以及典故题材,进行构思和创作,贴近大众、吸引读者。作为虔诚的信徒,哈代也是深受其影响的,在他创作的作品中深刻地反映出来,在其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中,女主人公的经历,既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同时也是有着基督教内涵的,女主人公是《圣经》中的夏娃,是耶稣和约伯的交融体,同时也是妓女玛利亚的代表。N·弗莱曾认为《圣经》的故事,“不是因为历史真实性而被写进《圣经》书上的,而是由于其他原因。这些原因大抵与宗教精神的奥秘有关。”在哈代的作品中能够深刻反映出来宗教和文学的交融性,以及作者思想和宗教思想的互相影响。

在《圣经》创世纪中曾讲到,上帝创造夏娃作为亚当妻子,最初二人赤身裸体、无忧无虑地生活在伊甸园。后来夏娃受到蛇的引诱吃了善恶树的果子,并让亚当也吃,后来被上帝发现并惩罚。《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主人公苔丝和夏娃身上有很多的共同点,在作品第一章中详尽地描述了苔丝的纯洁和善良,后来因为家境问题,不得不去认亲,这也和创世纪中的情景类似。后来亚雷·德伯被她的美貌所吸引,并强烈要求苔丝吃了特别好的红草莓[1],这也如同是让蛇引诱夏娃吃了禁果一样,后来亚雷诱奸苔丝,犯罪判刑,苔丝后面的人生轨迹仿佛出现了夏娃的影子一样。苔丝和安玑·克莱逃到了悬石坛,苔丝想起了放羊,这隐约表现了《圣经》中的替罪羔羊。在苔丝身上有着浓重的约伯悲剧结果,约伯是崇信上帝,远离是非的人,上帝考验他,设置磨难考验约伯,约伯也非常尽心尽力去努力。苔丝也是如此的,在新婚的忏悔中让安玑恼火不已,然后他抛弃苔丝,远遁他乡。苔丝精神上是非常痛苦的,但是忍受下来,为了家人甘愿成为亚雷的情妇。最后为了和回归的安玑在一起,犯下了罪孽。整个故事过程也深刻地展现出耶稣和约伯的综合体,并且在分析过程中,因为信仰上帝而悔过自新的苔丝,在田间劳作的过程中被哈代直接描述成“玛利亚”,一个《圣经》中妓女的代称。在作者的创作中,在探讨的过程中,始终充满着对于宗教本体的思考,对女主人公也包含着同情和怜爱。虽然苔丝被社会所否定,然而作者对其很多品质均给以充分的肯定。

二、哈代在《苔丝》中的宗教批评

在创作《德伯家的苔丝》时,哈代所处的时代正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这也是伴随着世界工业革命而引发的社会转型时期。城市化发展,工业化进程以及资本主义的势力都在快速地推进着。这也是思想变化的过程中,城乡差距的加大,社会矛盾的激化以及财富分配的不均匀,使得宗教在大众思想观念中发生着深远的改变。达尔文的进化论,尼采的“上帝已死”,均体现出这其中去上帝化的思想。这一个时期由于社会的转型,思想的改变进而造成的宗教信仰的冲突日趋激烈。这些思想也深远地影响着原先的宗教徒,包括哈代本人。

西方世界开始重新审视宗教,是源自于《物种起源》的出版和发行,这一过程中渐渐地演变成文学浪潮和哲学思潮,深远影响着当时西方的文学家。哈代这一阶段的创作中充满了对于宗教的失落和迷茫。

在《德伯家的苔丝》这部作品中,作者采用现实主义的风格,描绘了一个悲剧女性的人生轨迹,这其中存在着关于宗教的思考,也有着对于宗教的怀疑和批判。为什么这么善良的女性,宛如基督教虔诚的信徒,人生是如此的悲哀和不幸。作者愤怒地呐喊着,哪儿是保护苔丝的天使呢?哪儿是她一心信仰,庇护世人的上帝呢?在因为诱奸而产下夭折的孩子葬礼仪式中,苔丝拒绝了教会的葬礼仪式,并愤怒道,“我永远再也不上你的教堂去了。”亚雷作为一个恶棍,成为牧师后仍然作恶,苔丝斥责说,“你作完了乐,开够了心,就说你悟了道了,预备死后再到天堂去享受。天下的便宜都叫你占去了!”通过苔丝的想法和语言已经将其中的道理深刻地表现出来,也抒发了作者的真实内在想法。

英国文学巨匠哈代的经典力作《德伯家的苔丝》,深刻地反映了作者由一个虔诚的宗教徒渐渐地开始思考宗教,怀疑宗教以及批判宗教。在他的这部作品中,有很多情节是暗喻圣经中的故事,并在此过程中,通过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以及具有悲剧色彩的结局,哈代向世人展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新女性形象。在创作过程中作者摒弃了传统的宗教信仰,以及世俗的偏见,认为苔丝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纯洁”的女性。作品中有着很多积极的层面和含义,值得大家研究和分析。

[1](英)托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丝[M].张谷若,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德伯德伯家的苔丝夏娃
愧疚
The Ecofeminism Thought of Thomas Hardy
四眼
《德伯家的苔丝》中情与景的巧妙融合
《德伯家的苔丝》中希腊神话原型理论分析
从《德伯家的苔丝》看哈代的宿命论思想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成因分析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基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对苔丝悲剧的语用学研究
维密天使助阵夏娃的诱惑“蜕变”大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