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就业力提升实践路径浅论

2013-08-15 00:49
关键词:高职生院校职业

王 珏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与机械工程系,安徽 合肥 230051)

责任编辑 韩玺吾 E-mail:shekeban@163.com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又快又好的发展,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扩大紧缺人才特别是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规模”,使“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占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左右”。要保持高等职业教育良好的发展势头,就必须在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样,一方面能满足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社会,服务经济建设的功能;另一方面,也能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如何切实提高高职生的就业力,是摆在高等职业教育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一、提高高职生就业力的切入点

就业能力,简称就业力,国内有些学者译为可雇佣性。[1]美国教育与就业委员会关于就业力的定义是:就业力是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就业力作为一种综合能力,不仅指个人的短期求职就业能力,更包含学习能力、职业迁移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长期职业发展能力。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我国融入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未来的职业流动性将更加明显,毕业生不仅要提升自己的求职就业能力,更要积极储备知识,提升自己的再就业能力。“据有关研究表明,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一个人全部在业期间内平均更换4~5次工作岗位。可以预见,个人的职业有可能发生多次转换,那种专业对口、终生从事某一种职业的情况将会越来越少。”[2]要想切实提高高职生就业力,高职院校就必须在充分了解高职生源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工作,以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提高其就业质量。

现阶段高职生源主要存在以下特点。第一,自律性不足,不良习惯较多。近年来,随着本科院校的大幅扩招,新制民办本科院校的崛起,家长升学观念的转变,使得高职生源质量下降。多数高职生在初高中阶段就养成了不良习惯,自律性不足,虽能认识到知识、素质、能力的重要,但缺乏持续奋斗的毅力;虽能认识到社会进步的主流,但又常经受不住社会消极现象的诱惑。第二,综合素质不高,学习能力不强。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主要来自农村的普通家庭,“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家庭中94.59%属于中等以下收入”[3],“据麦可思调查,2011届高职学校毕业生中,88.1%是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并且连续三届稳定在这一比例”[4],加之很多学生家长长期在外务工,导致他们从小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培养较为欠缺,综合素质不高。由于多数学生在中学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律较差,学习能力自然不强。一些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第三,成就动机强烈,规划意识较弱。多数高职生自我实现的愿望强烈,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现状和自己的未来道路,但相应的生涯规划意识却淡薄,职业目标不明确且多变。不少高职生所学专业并非出于自愿,部分甚至是出于无奈,不了解所学专业,不清楚自己所学专业就业情况的高职生不在少数。第四,长于形象思维,弱于抽象思维。从“多元智力理论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的学生与其他高校学生的智力差异主要在于类型而非层次”[5]。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在传统应试教育纸笔测试中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按照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在纸笔测试中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他们的智力强项不在语言和逻辑方面。“高职生智能的强项主要是在内省、运动、空间和观察方面,智能倾向是形象思维”[6],“普通教育中,应试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只适应了具有抽象思维倾向的学生,而忽视了具有形象思维倾向的学生。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很多长于形象思维的学生接受知识缓慢,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成绩落后,而这些学生正是职业教育的合适的对象”[7]。

二、提升高职生就业力的具体措施

(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创新教学方法。应针对高职生的智力特点和学习特点,创新教学方法,按照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构建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中心,与实际工作相一致,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内容体系,把职业活动的各个元素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以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应改变传统学科型课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灌输,实践能力培养与理论知识脱节的教学模式,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创设与工作情境高度仿真的教学环境,提高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让学生通过主动的行动学习,切实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还应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如采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教学、模拟仿真等教学手段,使教学更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和技能形成规律,以促进学生操作技能的形成和发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得以提高。

重构课程体系。应以校内学习和实际工作的一致性为切入点,按照行业对人才结构质量要求和岗位能力要求,围绕核心课程建设,建立一个以岗位能力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核心,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体,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应遵循工作岗位→工作过程→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教学内容→教材思路,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企业人员共同开发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

(二)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等多部中央文件精神关于“全面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的要求,高职院校可通过产学研结合这个重要途径,大力吸收社会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探索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全新途径和方式,增强人才培养工作的针对性,提升学生的就业力。

开展订单式培养。与普通院校的学生相比,高职院校订单式培养的学生能够直接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学习,将职业教育与企业员工培训有机结合起来,既能受到正规的高等职业教育,又能直接得到针对性、实用性更强的技术培训,并提前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这将有助于学生良好职业习惯的形成,使其迅速适应企业真实岗位需求。

积极推行校企合一。这种由学校出场地出设备,企业出技术出管理和部分设备,共同经营生产的模式,对企业而言,不仅降低了经营成本,也降低了人才培训成本和劳动成本,有力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对学校而言,盘活了资产,为学生、教师提供了一个固定可靠的实习机会和场所,把学生的培养过程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使培养的人才能更加适应企业、行业、社会需要,实现了学生就业的无缝联接,真正实现了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

创新专业建设模式。构建系(所)企一体及行业、企业、学校三方共建共管的开放型具体专业建设模式。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专业建设与改革战略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调整建议和意见,为制定和修订专业教学计划,编制专业主干课教学大纲和实践课教学大纲,调整课程结构,提供指导性意见和建议,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社会需要,以切实提升学生的就业力。

提升师资力量。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本校教师包括专业教师和就业指导教师到合作企业培训,参观实习,能提升相应的执教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可以聘请合作企业的资深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专业教师和就业指导老师,把企业的先进技术和职业及岗位要求及时传递给学生,以提升学生未来的岗位胜任能力。

(三)多方面搭建平台,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技能是职业素质的重要内容,是学生立足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一年一度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体验式职业素质教育平台。通过鼓励学生参与此类竞赛,一方面,可以引导更多的学生拓宽视野,投身于职业技能的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推动学校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教学内容更贴近行业企业需求,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最为重要的是,学生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其团结协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可迁移技能将得到极大提升。

积极开展以就业为目标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定期开展优秀毕业生事迹报告会、座谈会、生涯人物访谈、暑期社会实践等多种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了解职业世界,感受职场氛围,可激发其情感体验,以达到知、情、意、行的完美统一。应让学生认识到,要获得事业的成功,必须要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这可以使其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勤奋刻苦学习,增强综合素质,不断开拓创新。

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辅导员处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第一线,工作范围涉及到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的方方面面,对学生的熟知程度最高,了解每一个所带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人际关系、理想志向等,因此,高职院校在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之时,要注重发挥辅导员在就业指导过程中的作用,可使辅导员兼职担任就业指导教师,以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由于多数高职生自律不足,综合素质不高,学习能力不强,规划意识较弱,因此,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从新生入学时起,辅导员就可通过主题班会、专题报告、一对一谈话活动等方式,给学生介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相关专业的建设情况,就业形势和社会需求,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劣势、兴趣、爱好等,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调整其知识结构,增强其综合素质。针对一些就业困难群体,应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其在经济、心理上和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应结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工作,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现行的就业方针、政策、形势,以使其掌握有效的求职技巧和求职技能,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调整其就业期望值,使其能准确定位,以主动适应社会需求。

加强就业工作信息化水平建设。高职院校应每年通过问卷调查,到用人单位走访,以及与用人单位定期召开恳谈会等方式,追踪毕业生质量,以完善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监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每年还可通过与招聘企业共同举办专场招聘会,为毕业生搭建实习就业桥梁,提升毕业生的岗位胜任力;同时,针对长期联系的用人单位,应及时将其用人标准、招聘岗位及所需技能、招聘时间、招聘形式与内容等信息及时总结反馈给学生。除了在学校网站、宣传栏上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外,就业指导老师、辅导员还应通过建立班级飞信群、QQ 群,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升自我就业能力。

总之,面对当前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高职院校要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新途径,办好真正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1]谢晋宇,宋国学.论高校学生的可雇用性与可雇用技能[J].南开学报,2005(2).

[2]彭振宇,马必学.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之道探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6(7).

[3]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课题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与挑战[EB/OL].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http://www.tech.net.cn.

[4]马树超,范唯.高职教育:为区域协调发展奠定基础的十年[EB/OL].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http://www.tech.net.cn.

[5]赵东升.多元智力理论对高职教育的启示[J].职教论坛,2006(20).

[6]蒋满英.基于多元智力理论的高职课程设计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8.

[7]吴映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的革新——关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交通职业教育,2006(6).

猜你喜欢
高职生院校职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