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传统建筑看新中式室内风格

2013-08-15 00:49
关键词:中式传统建筑

李 兵

(西华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四川 南充63700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室内设计的风格化取向也日趋明显。新中式风格以其含蓄深邃的文化内涵,大气沉稳的审美特点越来越得到受众的认同。但是,目前我国室内设计行业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从业者素质普遍较差等多方面因素严重制约了其在我国进一步的发展。要塑造成熟且符合时代审美的新中式风格,就必须站在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并从中吸取养分。

一、借鉴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塑造新中式风格

第一,吸取中国传统建筑造型元素。中国传统建筑多为木质结构建筑,不管是在大木作方面的屋架、举架、柱,还是在小木作方面的挂落、斗拱、雀替都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在设计中对这些造型元素适当地加以应用是塑造新中式风格最为直接的方法。但是问题是很多所谓的“新中式风格”室内设计在借鉴中国传统的建筑造型元素时出现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由于设计师缺乏专业系统的传统建筑理论知识,使得他们仅能简单、琐碎、零星甚至异化地堆砌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元素,使得其设计作品感觉粗糙、肤浅甚至庸俗。二是没有站在时代的语境下对中国传统建筑造型元素进行重新审视。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面对巨大的生活压力人们需要的是简洁明快的设计审美。而中国传统建筑某些造型元素往往过于复杂,如果不加思考地对这些元素简单加以垒砌。那么,塑造出来的所谓新中式风格不仅极大地增加了装饰成本,而且空间的视觉形象往往异常琐碎。因此,对中国传统建筑造型元素的简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简化过程中既要保持该元素的外延特征不被损失,又要大胆抛弃过于琐碎的细节。就需要设计师必须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特征有着宏观的掌控能力。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在这方面就做出了非常好的典范。设计师借鉴并应用了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诸多结构和形式元素。博物馆顶部采用中国传统建筑的双坡结构。梁、枋、檩等结构与比例关系严格执行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营造规范。墙面采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框景等营造手法。同时,又不拘泥于中国传统建筑细节。对于琐碎的装饰构件大胆舍弃。这样使得设计作品,既保留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形式特征,又符合了现代设计简洁明快的审美取向。

第二,吸取中国传统建筑材质与色彩特征。中国传统建筑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建筑体系,不但建筑形态唯美优雅而且对材料、色彩的使用也极具特色。在材质方面,以木质为主的中国传统建筑对木材使用尤为关注。传统民居建筑对木材的使用一般保持其原本的色彩和质感因此显得清新淡雅 宫廷建筑往往以华丽的漆饰对木材进行处理故显得富丽堂皇。砖、瓦、石是除木材之外,中国传统建筑用的最多也是最具特色的构筑材料之一。它们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往往以自然的本色呈现,这也契合了中国建筑文化中“因循自然”的营造理念。在色彩方面,中国传统建筑对色彩的使用相对复杂且等级森严。其色彩的使用主要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首先,材质的影响。中国古建筑特别是民居建筑由于受到中国文人“道法自然”的朴素世界观的影响,往往更倾向于使用天然的材质。从这个层面来讲,中国民居建筑的材质和色彩往往具有一致性。其次,受到封建礼制的影响。中国封建统治者从一开始就把色彩赋予了阶级内涵。据《春秋·榖梁传·注疏》记载“礼楹,天子丹,诸侯黝垩,大夫苍,士黄”,不难看出在春秋时期颜色就有了非常森严的等级标准。到后来这种色彩上的等级观念越来越森严。封建特权阶层可以用金、黄、赤等色调营造宫殿,而普通民宅却只能用黑、灰,白为墙面及屋顶色调。[1]最后,受民族审美取向的影响。如红色这种中华民族特殊青睐的颜色,数千年来不管是大夫诸侯还是百姓都将其视为吉祥喜庆的色彩,使得红色打下了深深的中国烙印。

第三,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国传统建筑的室内空间除结构以外几乎没有多余的装饰。设计师的关注重点是利用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陈设品来营造出有文化品质的室内环境。这也契合了当下室内设计行业“重装饰轻装修”的发展趋势。在新中式风格的室内塑造中,我们可以忽略传统中式建筑的形式特征而强化中式风格的装饰特征,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来装饰空间。那么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呢?要知道传统文化元素就要知道传统文化,所谓“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共有的、以儒家思想文化为基线的、涵括其他各种不同思想文化内容的有机构成体系。而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出有代表性的东西我们就可以称之为传统文化元素。[2]由于这些传统文化元素有其独特性和文化性的特征,因此在一个简约且风格模糊的空间背景中对这些中国文化元素适当加以应用,既可以明确空间的中式倾向又可以增加空间的文化氛围。

二、借助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提升新中式风格精神内涵

一个优秀的设计作品不仅要有符合视觉审美的形式外延 而且要有深邃的精神文化内涵 中式风格之所以与其他风格有明显的区别,就在于它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价值追求的表达。总体来看儒、道、释三家文化思想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影响极大。

第一,讲求礼制的儒家文化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中国传统建筑平面布局、结构、装饰、颜色必须要符合礼制;城市的布局和营建也要遵循严格的规定;中国古典园林 “顺应自然”、“施法自然”、“因借自然”的营造理念无不受到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

第二,“道法自然”的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体系中虽然一直不占统治地位,但是其“道法自然”及“阴阳五行”的学术观点却对中国人的世界观影响极大。中国传统建筑讲求风水、讲究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即所谓的“天人合一”的营造理念最早就是来源于道家思想。同时,中国传统建筑特别是园林建筑讲究空间渗透,讲究群体美,讲究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等无不体现这一思想。

第三,中国传统建筑美学观念对于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中国传统建筑非常讲究含蓄内敛意境的表达。“意境”是中国古典美术审美中心论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范畴之一。是衡量中国各类艺术作品最高层次的艺术标准。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意与景浑、情景交融”的审美理念深远地影响了中国古建筑。[3]因此不难看出,中国传统建筑是讲究“表意”的建筑形态,力求通过建筑与受众的心灵沟通来传递营造者的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而这也是中国传统建筑最优秀的部分。因此,如果新中式风格设计仅仅停留在形式层面的话,那么所塑造出来的所谓“中式风格”永远是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所以,笔者认为新中式风格的塑造不是在“形”而是在“意”。应当关注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优秀部分的继承和发扬,注重对空间意境和文化内涵的表达。这样的新中式风格才是当下我们所需要的。

[1]张佳会,和钰.论现代标志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J].成才之路,2011(4).

[2]廖霞,杨茂川.中国传统装饰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19).

[3]冯颀军.中国传统建筑意境空间构成研究[D].苏州大学,2008.

猜你喜欢
中式传统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新·中式生活美学Chinese NewAge
最美中式酒店,你去过几个?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式烹饪营养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