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媒介环境下电视新闻杂志节目创新

2013-08-15 00:49毛慧林
关键词:版块电视新闻媒介

毛慧林

(浙江电视台 钱江频道节目部,浙江 杭州310005)

近年来,智能手机、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对传统电视新闻杂志节目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相关数据显示:2007年全球互联网用户达到12亿,中国互联网用户达到4.2亿;2012年全球移动用户达到60亿。互联网智能终端携带方便的特点,对电视新闻杂志节目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新形势下,为了更好地应对多元媒介对电视新闻杂志节目造成的影响,必须从根本上不断优化节目内容、深化形态创新模式,在抢占舆论高地的同时,提高电视新闻杂志节目品位,努力整合平台优势;在和多元媒介相互融合、共生共荣的同时,突破传统电视新闻杂志节目的束缚,获得核心竞争力和发展。

一、多元媒介环境下电视新闻杂志节目策划创新

(一)版块编排,增强节目品牌力

品牌力是电视新闻杂志节目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多元媒介环境下,电视新闻杂志节目的追求逐渐从单纯提高节目收视率发展为增强节目品牌力。面对激烈的竞争,电视新闻杂志节目必须增强节目版块的编排和衔接力度,在充分展现节目实力、内容的同时,打造良好的电视主流媒体公众形象,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公信力。

从目前的电视新闻结构来看,很多节目在整合多元媒介特点的同时,将不同的样式结构、内容形式,通过栏目连接,形成独特的、完整的电视新闻杂志节目。比如央视的《新闻周刊》,将特写、人物、视点、新闻回顾、人物回顾等版块张弛有度地组合在一起。而浙江卫视的同类型栏目《九点半》,则用新闻调查版块“五虎将出动”,综合新闻信息版块“新闻朝我看”,新闻事件深度评论版块“今日非常道”,以及以真实人物事件为主题的新闻故事版块“大家故事榜”等具有极强的针对性的版块串联整个节目。这些栏目在独树一帜的新闻内容编排中,充分展现了电视新闻杂志节目的紧凑、完整和连贯,让观众在获得新闻信息的同时,得到视觉、思维的升华和延续,从而形成并增强了自己的电视新闻杂志品牌标识。

(二)整合媒介特色,增强节目吸引力

多元媒介环境的主要特点是多样、自由、灵活,因此,在电视节目编排中,应对现有的媒介资源进行整合、补充和解读,让观众通过网络论坛、贴吧、手机短信以及官方微博、微信等方式进入节目领域,避免克隆、模仿对电视新闻杂志节目造成的局限性。央视《新闻周刊》在充分展现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同时,将网络技术、新闻广播节目、新闻内容进行编排搭配或者规划整理,通过精心选择的音乐和画面技巧,从根本上避免视觉疲劳对新闻杂志节目造成的影响。《九点半》在微博热潮到来之初,就在节目中及时地设置了微博互动版块“@九点半”,每天抛出一个互动话题,在短信平台与《九点半》官方微博互动,并在节目中实时反馈 这一互动不仅紧跟媒介传播的潮流,也极大地丰富了节目的内容,更树立了自己独有的风格。

此外,媒体应该展现出自己的风格来适应后现代环境下大众的审美需求[1]。《新闻周刊》这样一档电视新闻杂志节目便是在评论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受到观众的欢迎。白岩松以主持人兼记者的身份出现在节目中,他凭借丰富的知识、良好的修养,不仅将新闻的内容阐述得有声有色,更是以一种独特的分析视角增强了新闻的深度,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分析和评判的视点和角度。

二、多元媒介环境下电视新闻杂志节目内容创新

(一)增强新闻题材广度、深度

电视新闻杂志节目与传统报道相比,话题更富有针对性。因此,在实际报道中,必须根据事物本质,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传播快、容量大等特点,将简单、零碎的信息题材进行整合,挖掘媒体信息深度、广度,向事物隐含意蕴发展,展现事物层次结构,引导公众做出正确的节目分析。

(二)增强电视新闻搭配力度,内容软硬相间

随着社会的发展,观众的审美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因此,新闻搭配应该充分考虑到观众的审美和期待视野。新闻搭配必须选用张弛有度的搭配方式,在充分反映基层生活的同时,既要让硬新闻充分展现民生国计,又要通过不同类型的新闻选题,让新闻特写贴近居民软新闻,或者以一组相关联的新闻特写引发人们对此类新闻产生的大背景的关注,新闻软硬度相互融合。例如《九点半》栏目在报道这两年全国各地频频发生的“黑校车”、“校车超载”、“校车翻车”等事件时,通过不同版块的视点,在第一时间讲述个案,追溯源头,不仅满足了人们对当前热点新闻的关注,也从表面的“校车事件”中看到了新闻背后的经济、政治、社会等大环境所造成的困局。

(三)统筹挖掘新闻内涵,增强节目的兼容性、开放性

事件发生后,可通过后续性或者关联性的新闻事件,在充分引用网络、电台、报纸、微信、微博的同时,帮助观众了解事件的发展,形成完整的网络新闻,并通过各种统筹分析、综合评价等,让观众了解新闻事件背后的信息,增强节目的传播效果[2]。

三、多元媒介环境下电视新闻杂志节目传播方式创新

(一)筛选有效信息,增强媒体融合交互

在多元媒介环境下,受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个人品位、职业的影响,每个人都是新闻源亲历者、发布者,导致电视新闻具有明确独特的个性色彩。无论何种新闻采集方式或传播方式,都建立在有效和有价值的基础之上,这就涉及到筛选有效信息的问题。在采集到信息之后应该进行一定的筛选,选择有效的和有价值的信息进行传播。在网络电视、交互式电视以及手机电视风起云涌的浪潮之中,有效信息组成的新闻事件的传播就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这就对新闻播出平台和传输渠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因此,在电视新闻杂志节目中,必须根据平台特点,充分整合视频、音频内容,为不同观众定制不同节目,推动节目内涵发展;在报纸上刊登栏目宣传预告,与网络电视联手,开拓更宽的传输渠道和空间,从而让视听多媒体终端不断适应多元媒介环境要求,满足观众需求。

(二)充分利用思考维度和信息框架的差异性,增强主持人的专业素养

电视新闻杂志节目的差异性作为节目报道的亮点,在注重深度的同时,加大视角选取,在与其他媒体平台形成联系的同时,扩大本节目报道的影响范围。在多元媒介环境下,栏目主持人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新闻素养,增强新闻报道策划意识和水平,提高新闻事件分析能力、评价水平。电视新闻杂志节目必须以主持人的新闻素养为导向,在注重信息框架、思考维度、观察视角差异的同时,对新闻栏目的内容、传播方式进行创新改革,不断打造电视新闻杂志的节目风格,从根本上增强电视新闻杂志节目对观众的影响。

[1]兰巧琼.浅析多元媒介环境下电视新闻杂志节目的创新——以《新闻周刊》为例[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

[2]姚必鲜.新媒介生态下的电视新闻节目传播模式[J].编辑学刊,2011(3).

[3]朱羽君,殷乐.电视新闻直播的现代品格[J].现代传播,2003(5).

猜你喜欢
版块电视新闻媒介
《科学与社会》“STS研究”版块2021年征稿启事
加大对“无抗”、“替抗”的产品的研发,润盈明年要在中草药版块再度发力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书,最优雅的媒介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技术初探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