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背景下工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

2013-08-15 00:53仪爱松姜德成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3年12期
关键词:工科英语课程国际化

仪爱松,姜德成

(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 镇江 212013)

2010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步伐加快。为提高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国家密集出台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试点、“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等一系列涉及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教育政策,在我国工科院校中引发了关于教学模式和课程结构的大调整。大学英语教学是培养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国际化对工科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向“重应用”转型提供了契机。

一、我国工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定位与反思

对于工科学生而言,外语的工具目标是显性的,英语的定位应该是为专业学习和工作服务的工具。刘润清曾经说过:“将来的英语学习不再是单纯的英语学习,而是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将来的英语教学是越来越多地与某一个方面的专业知识相结合,或者说与另一个学科的知识相结合起来。”[1]

然而,与之不相匹配的是,当前指导我国高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大纲《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简称《要求》)在指导理念和教学目标上未能考虑工科学生的专业需求。《要求》规定,指导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理念为“文理渗透、加强基础、重视素质”,这种空洞、笼统的设置思路导致我国未能对工科大学与综合型院校、文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行差异化的指导,缺乏对工程技术人才专业英语素质培养的支持。《要求》分别在1985年、1999年、2004年以及2007年进行了四次较大修改,但大都关注教学模式改革,未能将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深化。《要求》中提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2],但对专业英语设置没有形成有效的细化说明,对于工科学生如何实现“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的途径和方法没有明确规定。显然,《要求》将大学英语课程的指导理念和教学目标定位在打基础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等浅层面。

在教学实践中,全国包括工科院校在内的大多数院校只开设教授学生一般语言技能的基础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EGP)课程,强调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的培养,忽视了英语教学与专业学科知识的有效衔接。在工科院校,学校开设的英语课程与专业学习基本上是脱节的。一项由乔小六教授组织的研究显示,在接受调查的21所院校中,20所大学的英语教学内容完全不涉及学生所学专业,只有一所学校尝试把大学英语教学与学生的专业学习对接。没有对接并非表示没有需求。乔小六同时对南京工程学院工科学生大学英语学习的目标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整体效果是不满意的,92%的大四学生认为本校大学英语对自己专业没有帮助或帮助很小;在接受调查的三年级学生中,70%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应有利于专业发展,这种认同在毕业生中高达90%[3]。南京工程学院是一所工科特色鲜明的省属高校,也是“卓越计划”首批试点高校和国家“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试点高校,从该校学生对英语课程的需求分析来看,目前工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与学生的专业学习脱节,与我国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不相匹配,该调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工科院校的英语教学现况。

随着中国融入国际社会进程的加快,社会各界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必要性的质疑不断,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于专业化人才的需求。复旦大学的蔡基刚教授认为:“如果一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本功,那么随着我国大学新生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生入学就能达到四级要求或一般要求的比例不断上升,大学英语课程消亡是必然趋势。”[4]大学英语课程被边缘化的现象在工科院校日趋明显。由于未能考虑工科院校的特点,忽略了国家教育战略调整对工科院校学生专业英语素养的需求,在一些重点工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的学分被大幅压缩,如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的英语学分由原来的16个减少为4~8个,一些学校甚至还出现了“去英语化”的呼声,这种趋势已经严重影响到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基础课程的地位。可以说,大学英语教学已经到了必须进行改革的生死关头。

二、国际化对工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教学目的需要满足国家战略人才培养的需求。为顺应国际化发展趋势,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出台了“CDIO试点”、“卓越计划”、“2011计划”等一系列涉及改革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计划。这些计划的一个共同目标是“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5]。

国际化有着很强的专业需求和社会需求,工程人才培养必须面向世界,满足国际化需要。国际化人才培养对工程技术人才应具备的外语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英语教学需要大幅提高工科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与跨文化交流的能力,继续把大学英语教学的重心放在基础能力培养上必然是舍本求末、不合时宜。

国际化背景下工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应定位于满足国家对于专业化人才的培养需求,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服务。正如束定芳所言“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定位在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服务上面”,“这是大学英语界期待已久的根本性的改革”[6]。传统的单一化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不能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或工作服务,对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技术人才构成了体制障碍。

对于国际化工科人才培养而言,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首先必须定位于掌握一门能帮助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和工作的交际工具。从长远角度看,我国高校英语教育的主流应该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这种转型对工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意义重大。只有在工科院校开设专门用途英语,把英语看成是汲取现代科学文化的一种必备工具,对症下药,才能满足培养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在这方面,日本工科大学的做法值得借鉴。京都大学等高校的英语语言习得与专业学习分不同阶段进行,一年级学生学习通用目的英语课程,二至四年级选修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实现了从“学习英语”到“用英语学习”的转变。韩国、中国香港等地的大学英语教学重点也放在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上,实践证明,这种把语言技能学习与专业知识融合在一起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并为后续阶段开展专业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BLT))或者全英语授课(English Medium Instruction,EMI)打下基础。为了应对国际化的挑战,《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作的意见》(2007)中指出:“要鼓励和支持校内及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高水平专业人才承担教学任务和开设讲座,推动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7]当前,一些重点工科院校在专业院系竞相开设国际化的课程,引入双语课程或全英语授课,如浙江大学要求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等学科至少要开出5门以上双语课程,上海交通大学通过与国外大学合作办学的形式,在重点专业采用全英语授课模式等。不过,从开设情况来看,国际化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李文翎的调查显示,只有4%的学生能全部听懂双语教学课,40% 能大部分听懂,超过半数的学生处于听不懂的状态[8]。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国际化课程的教学内容过于专业,缺乏必要的学科铺垫。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增设专门用途英语,实现由基础英语教学向专门用途英语教学重心的转变,提高工科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使其能够接受双语教学、全英文授课。

配合国家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的实施,做好工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于提高全国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和示范意义。国际化的培养目标绝不是培养少数精英工程学科人才,这是一项涉及逾400万工科专业学生的教育模式改革项目。以“卓越计划”为例,前两批参加卓越计划培养试点的高校已经达到194所,他们的试点经验将会对占全国高校总数90%的开设工科专业的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经验借鉴。与此同时,工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改革亦可以为其他类型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转型提供借鉴。可以说,国际化为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指明了方向。

三、工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的衔接与过渡

为满足国际化人才培养需求,工科院校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英语课程必须由单一的基础英语课程延伸至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双语课程和国外教师直接授课等多元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设置既要有整体性又要有阶段性,实现优化设置,妥善处理好基础英语教学、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全英语授课之间的平衡和有效衔接至关重要,这是提高国际化工程人才外语语言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基础英语课程、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属于大学英语教学范畴,开设主体应是负责大学英语教学的外语院系或部门。对大学英语教学而言,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课程设置与专业学科内容脱节,即专门用途英语短腿问题,这是当前工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被边缘化的主要原因。许国璋教授早些年就曾指出,我国的大学公共外语教学“忽略了以外语为工具汲取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即未能推广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是由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决定的,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代表着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

当然,目前完全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取代基础英语教学既不实际,也不可能。我国院校数量众多,学生水平差异性很大,在改革时不能一刀切,应当妥善处理不同课程之间的衔接。总体上,基础英语教学和专门用途英语与双语教学、EMI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基础英语教学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必备条件,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是基础英语教学的延续或扩展,学生掌握专门用途英语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基础英语教学水平。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是从基础英语课程到双语课程之间的过渡性课程,是促进学生完成从学习过渡到实际应用的有效途径。双语课程和全英语授课属于专业学习范畴,由专业院系负责实施。各个学校可以依据本校的定位、学科类型、专业需求和学生水平来确定改革的步骤和节奏,本着“先基础,后专门化”的原则有序进行,实现英语教学在课程内容、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评估、教材选用等宏观与微观层面的最优组合[9]。重点工科院校可以适当走在改革的前面,借鉴国外高校的外语课程体系,加快多元化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置步伐,从第一、二学期开设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一般工科院校可以放在第三、四学期,甚至是从第五学期开设。以江苏大学为例,该校的工科专业学生数量占到总人数的65%以上,学校通过建设多种课程、多种模式和多种学习渠道构建平衡的课程体系,实现了“基础加专业”的有机结合,具体措施是:学生前四个学期开设大学英语课程,包含基础英语教学基础课和专门用途英语拓展课,其中基础英语教学课程贯穿四个学期,而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从第三学期开设,学生可以每周选修4个学时的拓展课,拓展课按学科内容分类,以学习模块的形式供学生选择。作为学校促进国际化的一部分,江苏大学从第五学期开始在电气、机械、材料等部分试点学院开设国际化课程,由本校骨干教师或国外聘请的教师授课,突出卓越计划要求学生具备的国际交流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江苏大学的课程设置兼顾人文性和工具性,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和专业需要,形成了一个层次清晰、特色明显的贯通式的课程体系。在实施过程中,江苏大学尝试建立语言与专业教师共同体,通过外语院系与专业院系的深度合作,确保对于基础英语教学、专门用途英语及双语课程的共同管理和有效衔接。

目前,国内基于学科知识的英语课程体系建设还非常薄弱,有的学校缩减了大学英语的基础学分,压缩了英语学时,却没有同步提供相应的专业英语课程;有的院校开设了一些拓展课程或选修课程,但大都集中于法律、财经、国际贸易等文理专业学科。专门用途英语教材建设滞后,种类少,缺乏统一编纂标准,随意性很大。由于缺乏相应的教材,一些大学照搬高职院校的教材,导致出现名牌大学与高职院校采用同样教材的现象。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香港大学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多达40多个门类,涉及工程英语、建筑英语、软件英语等学科。在明确了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后,有关教育部门和高校应下大力气开发和引进基于学科分类的教材,由基础英语“一元”课程教材发展为依托专业学科内容的“多元”课程教材,使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群体的个性化和专业化需要,并为学生最终接受双语课程以及全英语授课提供过渡。

工科院校大学英语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到教育主管部门、外语以及专业院系等多个机构,涉及到重新定位课程目标、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模式以及教材编纂等多方面的教学与管理工作,需要认真研究,合理安排。总之,以高等教育国际化为契机,重新定位工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优化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外语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促进大学英语由“重基础”向“重应用”转型,满足高等教育国际化对多元化专门人才的需求成为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的必然要求,这也是大学英语未来的发展方向。

[1]蔡基刚.CBI理论框架下的分科英语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5):35.

[2]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7.

[3]乔小六.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构想[J].山东外语教学,2012(3):70.

[4]蔡基刚.我国大学英语消亡的理据与趋势分析[J].外语研究,2012(3):35.

[5]房东波,程显英.我国大学国际化战略制定与执行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1):22.

[6]束定芳.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与定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1):139.

[7]教育部,财政部.教育部财下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45/200703/20037.html.

[8]李文翔.大学地理学科开展双语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9(1):80-81.

[9]沈向怡.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体系构建——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英语改革为例[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5).

(责任编辑 魏艳君)

猜你喜欢
工科英语课程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工科概率统计教材中引入Matlab工具的探讨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