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在社会心理服务类节目中的“分异”传播

2013-08-15 00:54莫征宇
传播与版权 2013年7期
关键词:分异群众路线类节目

□ 莫征宇

分异一词出自《荀子·非十二子》:“苟以分异人为高,不足以合大众,明大分。”表不同寻常之意。而将其放置在电视节目传播领域讨论,旨在阐述本文的写作目的。

在“党的群众路线”的指导下,我们的电视媒体对“亲民生”的节目类型下工夫,做得越来越大,由最初的市井杂谈发展到对街头琐事的报道。这一方面让受众感觉媒体与自己的距离越来越近,另一方面它们也迎合了人们的窥奇心理,于是家长里短的闲事经过媒体这一高调渲染便成了百姓茶余饭后的消化菜和开胃谈。而其中的社会心理服务类节目也开始表现出了独特的风格。因为它给了受众一次隐私公开的机会,当然电视前的我们也自然愿意将其做成谈资而流传在茶余饭后。

“受众有着天生的对未知事件的好奇,不一定得是多么轰烈的要闻,只要是自己不知道或想了解的,即便道听途说都是一种享受。”

不可否认我们的电视媒体正在多元化、国际化的高速路上飞驰,节目内容的丰富、形式的多样、定位的具体也让大众感觉到了我国电视行业的逐渐人性化改革。可是这样的改革就真的适合我国实际国情和人民文化素质吗?我认为这应该是一个文化繁荣现象下每一个传媒人应该静下来考虑的问题。

我们的媒体在走“群众路线”的同时,一方面要对弱势群体的利益申诉,另一方面要切实避免在节目中对他们带来二次伤害。受众对于媒体的选择是出于信任,媒体对于受众的参与则更要基于责任。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大约有11家不同级别的媒体开办了社会心理援助一类的节目,虽名称各异,但内容形式大都相近。

以某一档省级卫视播出的节目为例,其立意上着眼政治全局,选材立足关注民生,在这两点上都做到了按原则办事、靠民生立本的宗旨。该节目的优势在于善于挖掘不同人群、不同年龄,但基本境遇相同的家庭或男女双方的个人敏感、隐私为话题。本应是互相谅解、相互沟通的过程;但节目进程往往是在受访对象的泪水和互相指责中进行。本应是以传统道德规范和行为处事准则作为消解矛盾、达成共识的立意,却变成了贴乎民情的噱头,受众的目光仍关注着屏幕上类似于市井扯皮的闲谈,唯一区别则是整个过程中帮忙劝架的不是普通百姓而是光鲜亮丽的嘉宾。

“倡导真实的故事,真诚的调节,给纠纷一次公平和解的机会。”这是此类节目的宗旨,但在这面大旗下,不同寻常的节目内容在赢得收视率的同时可能也给某一部分群体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和不解。

社会心理服务类节目对于我国的电视受众来说还是属于一个新的看点,社会的从众与好奇心理使得大部分人愿意甚至期望看到这些台面下的事。据了解,大部分受众观看此类节目仅是为了“猎奇”,而媒体的教育意义似乎却被受访者的哭闹声淹没。

在这类节目中,电视媒体所做的只是为那些不甘于平静的人搭建了一个露脸的平台,我们始终强调的家丑不可外扬,在这一平台搭建成功后便变成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试问这真是最好的方式吗?或者说这是一种极端的方式。因为从人的保护心理猜测,只有被逼无奈的人才会选择一种“不成功、便成仁”的态度来解决个人情感问题。与其说这是在拿自己的幸福冒险,不如说这是在拿家庭荣誉、个人荣誉和传统“和为贵”的道义在冒险。

媒体的传播速度已经达到惊人的程度,难道在屏幕上公开爆料自己的私事真的有助于解决心理深处的创痕和伤痛吗?

在节目中,我们常常能看到,为了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而吵闹得不可开交的男女在“调解员”嘉宾的聆听、分析和把握下,在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状态下哽咽着说出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每到这时,节目总会跳出悬念,引出噱头,告诉观众不要走开,广告之后更加精彩。

难道,在节目平稳的进行过程中就非得如同预告般来吸引受众从而提高收视率,每到这时笔者都有一种被节目“绑架”的感觉。不过,受众却自愿如此,因为他们只需等待若干秒的广告时间后便可一解内心之谜。当然这还是一种迎合大众窥奇心理的需要。

受众的心理是一样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要没发生在自己的情感经历中,眼前的一切悲剧都是一种个人隐私交流会。或许有人会反驳道:“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人在众人面前哭述自己的不幸或是悲惨的情感家庭经历,旁人都是劝解并无人以此为消遣话题。”可我要说的是,在一个开放式场合,我们所说的一切琐碎之事,说罢也就烟消云散,多数人不会记在心上,且这对缓解当事人内心纠结有着极大的心理抚慰作用。可是电视不一样,它除了有传播速度快的特点,还有覆盖面积广的优势,本来是一家或两家之事,在私下来说也就只被街坊四邻耳闻,可经电视这么一放,没人知道会有多少认识与不认识的人看到了这一哭剧或是家庭闹剧。自古以来,我国各地皆有“家丑不可外扬”之传统,怎奈在社会心理援助类节目中,这句话却不再管得住大众不安分的心了。

“变动产生新闻”,这是新闻事件的源泉,而较之援助类节目而言,这本是践行“群众路线”的一个开放的良性平台,但若常常都是在哭喊和争吵中进行的话,可能节目内容中的某些情绪因素和语言也不利于“路线”的宣传。

总而言之,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下,电视媒体除保持永久不变的党性原则之外,是正在逐渐追逐收视效益最大化而成就了花样百出的所谓服务人性的电视节目,还是受众不羁安分的心给了电视一个更加开阔自由的发展空间?这是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背景下,分异一词带给我们新的思考。

[1]李朱.群众路线大家谈[M].华文出版社,2013.

[2]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5版)[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3]张建.当代电视节目类型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4]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李觉.荀子释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分异群众路线类节目
重庆市臭氧时空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艺术
平泉县下营坊杂岩体分异演化及其成岩成矿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
如何主持好广播谈话类节目
北京市1989-2010年地表温度时空分异特征分析
山西省适垦耕地及其空间分异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