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网络谣言产生的原因与治理

2013-08-15 00:54
传播与版权 2013年6期
关键词:谣言信息

□ 吴 猛

葛洛庞帝曾预言:“网络传播引发的信息革命把人类带入了沙皇退位,个人抬头的后信息时代,大众传媒帝国逐渐瓦解,网络将按照个人的独特需求分门别类地进入一个个家庭,任何网民都可以自由地在网络中驰骋,权力从传播者那里转移到接收者这端。”可以说,网络传播的发展促进了信息的双向传播,增加了民众信息来源渠道,使得信息传播不再是大众媒介的特权。但网络传播也是把双刃剑,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谣言开始滋生蔓延。网络谣言不仅败坏个人名誉,给受害人造成极大的精神困扰,更损害国家形象,日益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诱因。在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网络谣言的危害不容小视,应依法严厉惩处。

一、网络谣言概念阐释

《现代汉语词典》对谣言的定义是: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在1947年将谣言定义为“一种通常以口头形式在人们中间传播,目前没有可靠证明标准”的特殊称述。之后又有很多学者提出关于谣言的不同定义,如“谣言是未经可信来源证实的信息沟通”等。我国学者胡钰认为,谣言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以公开或者非公开渠道传播的对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诠释。而网络谣言,顾名思义就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话语或者信息,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公共领域、名人要员等内容。

二、网络谣言成因分析

1.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漫画家保尔·韦伯的名作《谣言》这样描述谣言:“由无数的头和脸孔组成的一条龙型怪物正漂浮于某大城市高楼林立的街道中间,越来越多的人影从数不清的窗户里向它涌来,成为它庞大身体的一部分,汇聚成一个巨大的怪兽——谣言。”1947年,Allport & Postman认为,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指出了谣言的产生和事件的重要性与模糊性成正比关系。由这个公式可以看出,重要性和模糊性是谣言产生和传播的关键因素,即谣言在社会上的流通数量和效率与谣言内容的重要性和模糊性是成正比的。也可以这样说,谣言的内容越重要,细节越模糊,其在社会中的流传就会越广,传播速度也会越快。1953年,克罗斯进行了修正,认为,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公众批判能力,指出谣言受众的批判能力也是影响谣言产生的一个重要方面。

2.网络媒介的无力“守门”。1947年,传播学者卢因提出“把关人”理论,他指出:“信息总是沿着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是根据‘守门人’的个人意见,对信息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做出决定。”“在群体传播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 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把关人”这个概念引入新闻传播领域,他发现在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中, 大众传播媒体成为实际新闻操作中的把关人。因此,在传统大众媒体的信息传播操作过程中,把关人的存在对信息的传播与否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互联网时代,尽管“把关人”依然存在,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随着WEB2.0向WEB3.0技术的过渡,网上信息的获取、发布、利用更加便捷、丰富,微内容、急速性、多端化、个性化成为网络信息传播的新特点,网上信息也更加海量庞杂,这就更加弱化了把关人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作用,使得网络媒介无力“守门”现象广泛存在,网络谣言也就随之滋生和蔓延。

3.受谣者对谣言信息的心理认同。这是从受众角度看网络谣言的产生。网络谣言之所以能得到快速传播,除了网络本身的特点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受众对谣言内容的高度关注和内心认同。与此同时,谣言的传播者要么确信所传信息是真实的,要么希望所传信息是真实的。总之,传谣者对所传播的谣言信息有心理认同感。

4.转型期社会矛盾加剧是网络谣言产生的社会原因。

从传者角度看,网络谣言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传者对社会现状不满。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各种社会问题不断出现,当这些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时,谣言往往就成为民众表达真实意愿或抒发不满情绪的载体。有些谣言内容虽然虚假,但谣言背后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却真实存在,并且往往是群众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1942年美国心理学家曾对1000则谣言进行分析,发现几乎所有的谣言都在表达敌视、恐惧或者期望。这种负面的情绪不仅是宣泄,而且会在传播过程中不断被激荡引发狂热的群体性事件。

三、网络谣言危害

1.影响经济发展。2011年2月17日,一篇题为《内地“皮革奶粉”死灰复燃长期食用可致癌》的网文引起网民关注。此文其后虽经证实为谣言,但消费者对我国乳制品的信心遭到重创,公众对国内乳制品的不信任感居高不下。另外,2008年有关广元柑橘长有病虫的谣言,造成中国第二大水果柑橘严重滞销。

2.扰乱社会秩序,引发社会恐慌。2012年2月21日,名叫“米朵麻麻”的网友通过微博发布了“今天去打预防针,医生说252医院封了,出现了非典变异病毒”的信息,该微博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引起许多群众恐慌。经核实,此为腺病毒55型引起的呼吸道感染。

3.降低党和政府公信力。2012年3月以来,一些不法分子在互联网上无端编造、恶意传播所谓“军车进京、北京出事”等谣言,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并对党和政府公信力造成损害。

四、网络谣言治理

1.加强网络立法。法规对于规范网络信息的传播行为无疑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然而面对网络媒体日新月异的变化,各类新问题层出不穷,网络立法还存在不少缺陷,还远远不能适应实践需要,目前现有的法律法规已经不能完全覆盖,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网络立法,细化法律条款,丰富立法的框架及内容,加强法律条款的可操作性。

2.制定并完善互联网服务商奖惩机制。为了让互联网服务商切实肩负起内容信息的管理责任,国家需要进一步制定并完善对互联网服务商的责任追究制度,使国家相关部门对ICP和ISP的管理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同时,我国相关法律及规章制度对互联网管理更多地表现出“惩罚性特征”,对那些自律性较好的网站及运营商缺乏一定的奖励。可借鉴国外做法,如美国《网络免税法》,对内容信息管理较好的网络运营商给予两年免征新税的待遇。赏罚分明,赏罚有度,才能更好地调动运营商的积极性,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去维护网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3.加快速度推广网络实名制。推广网络实名制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用户实际身份的控制,从而对那些在互联网上恶意生产和传播谣言信息的网民产生震慑作用,这将大大提高互联网作为虚拟社会的真实存在性,对建立网络诚信体系、规范网络空间、净化网络环境、保护网络用户的合法权利将起到重大作用。为此,我国应加快网络实名制推广,但需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和制度,切实保障网民的言论自由权利不受到侵害,切实保护好网民隐私,保障网民个人数据不被泄露,消除推广网络实名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避免造成不良影响。

4.制定网络编辑进入准则,提高网络编辑进入门槛。

目前,网络编辑队伍普遍较为年轻,从业经历及社会阅历较浅,对网上许多信息缺乏理性思考和判断,且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和负面选择性,甚至推波助澜。为此,需要研究制定全行业网络编辑进入准则,提高网络编辑进入门槛,使从业者须具有扎实的新闻传播知识,具有较高的新闻敏感度,讲求报道原则,遵守职业道德,真正担负起职业传媒人的责任和义务,维护网络环境的良性发展。

5.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促进行业自律。充分发挥行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从维护国家和全行业整体利益的高度出发,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紧跟互联网技术发展潮流,与时俱进,制定行业行动准则和公约,并督促互联网内容服务商加强内部管理,完善自身监督举报机制,对照相关公约开展自查自纠活动,自觉落实和履行行业行为准则,自觉维护广大网民利益,自觉引导网络用户增强网络道德意识、文明上网,大力推动行业道德建设,深入开展行业自律,全面净化网络环境。

6.创建反谣言网站。2008年,美国总统竞选人贝拉克·奥巴马为全面反击针对他的各种网络谣言,专门设立辟谣网站,不仅把谣言细节逐一列举,详加批驳,还鼓励网民帮他“传播真相”。针对各种谣言,法国一些网民和记者自发成立了“停止传谣”等辟谣网站。我国可效仿美国和法国做法,成立专门的辟谣网站,及时发布辟谣信息,并在国内主要网站首页位置链接辟谣网站,推广该网站。

五、结语

网络谣言的频繁发生,很大程度上是网下社会风险在网络空间无序释放的结果。最活跃的谣言一般出现在群众意见比较大的方面,为此,政府应更加重视社会的公平正义,切实加强以民生问题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注意维护好群众利益。要主动推动信息公开,让社会信息需求通过合法渠道及时得到充分满足。同时,加强行政监管,完善相关法律与制度,深入开展行业自律,做好网络谣言的防范与治理。

[1]季峰.网络传播中的“把关人”职能定位[J].出版发行研究,2002(11).

[2]陈万怀.传播学视角下网络谣言的认知与消解[J].新闻界,2008(6).

[3]邓国峰,唐贵伍.网络谣言传播及其社会影响研究[J].求索,2005(10).

[4]张慧中,孙天仁,等.各国多管齐下严打网络谣言[N].人民日报,2012-04-17.

[5]郑仁荣.英国ISP在网络诽谤中钟责任研究及对裁国饷启示[J].行政与法,2011(10).

[6]杨雯昱.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信息传播机制研究[D].燕山大学,2006.

[7]陈烨.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谣言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谣言信息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如何科学识别谣言?
当谣言不攻自破之时
“后真相”时代,对谣言说不
谣言π=4!
订阅信息
谣言
展会信息
信息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