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闻发布会中捕捉独家新闻

2013-08-15 00:54
传播与版权 2013年6期
关键词:医疗广告特写生动

□ 马 霞

针对虚假医疗广告屡禁不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特别召开新闻通气会。如何在数十家媒体中脱颖而出,科技日报社记者罗朝淑花费大量工夫,从平时积累、前期策划、中期采访到后期写作,都用心、尽心,最终写成了通讯《虚假医疗广告为何“偏爱”中医药?》和评论《警惕虚假医疗广告的八大陷阱》,在诸多同题报道中引人注目。本文以这两篇报道为例,解析如何从新闻发布会中捕捉独家新闻。

标题:具体、准确、简练、通俗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新闻标题被称作新闻的眼睛,一篇新闻报道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是标题。好的标题,可以在一瞬间吸引读者的视线,可以鲜明地表现新闻的主题,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强化新闻的表达效果。

该文的标题“虚假医疗广告为何‘偏爱’中医药?”准确、鲜明、生动,并运用了设问和反讽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设问的修辞,起到强调的作用,使标题突出;反讽的修辞,体现了幽默。这些修辞的运用并非卖弄技巧,而是把词句修饰得更生动,准确表达出新闻的要旨。

特写:简洁、典型、生动

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梅尔文·门彻对新闻报道提出了几点要求:准确、恰当溯源、完整、平衡而公正、客观、简洁而重点突出、写作上乘。

但凡科技报道均涉及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而读者是科技素养参差不齐的社会公众,科技记者要扮演译者的角色,找到清晰生动的表达方式来传递信息——既要让受众理解,又能激发起受众的兴趣,简洁生动的表达至关重要。因此,在科技报道中,更应该清晰生动地呈现事实的真相,记者需要穿越三重门:事实——真相——生动。

新闻写作目的是客观地记叙事实、评述实事。本文提到的两个案例,均生动反映出在医疗领域虚假医疗广告屡禁不绝的现象。

记者首先选取具有典型性的新闻特写,通过一个接电话的场景,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空间和时间。这种形象化的报道,用类似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是记者深入事件新闻现场采写的一种现场感较强、篇幅较短小精悍的新闻文体。

通过一段事例生动地描写情节和细节,巧妙叙述了新闻事实,避免生硬、刻板、老套。这段新闻特写,首先做到了“叙事如画”,挑选具有意义而形象的材料,用活生生的个人案例说话。其次写出了事件的特色,吸引读者,紧紧围绕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的种种手段,对能反映事件特征的场面或片断进行突出的描写。再次是有声有色地反映出现场的情景和气氛,不靠堆砌形容词,而是通过卢先生人物内心活动,使特写显得有声有色,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事件:抓住“新闻眼”创造“独家”组合模式

在两个新闻特写之后,文章的下半部分主要是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的新闻通气会,回答了几个中医药虚假广告泛滥的关键问题:为何如此众多的虚假医疗广告都打着中医药的旗号?虚假医疗广告为何能大行其道?为什么明明是虚假医疗广告,却能够打动患者?

科技新闻常常是专业术语多、数据多、论证多,最怕“新而无味”,而热点事件的发生往往多有持续性,涉及不同的专业领域,受众较多,时间发展不同阶段关注的焦点不同。这对负责该领域的记者提出了很高要求。《虚假医疗广告为何“偏爱”中医药?》一文的作者没有仅仅依靠新闻发布会提供的材料,而是通过提出问题,依靠平时积累,多方位整合新闻资源,对提出问题进行回答,尽量提供了真实全面的信息,准确、简明、及时反映出中医药虚假广告的情况和来龙去脉,丰富了热点事件的报道视角,从竞争激烈的媒体环境中脱颖而出成为热点新闻。

同天刊登的《警惕虚假医疗广告的八大陷阱》也从源头保证了新闻报道中的有序性和延续性,多头并进,给受众提供多角度的报道。这种“独家”组合模式易引发读者关注,吸引受众注意力,更给予整个报道全方位的补充和解读,使报道成为上乘佳作。

结语

报纸在广播、电视、网络等众多媒体的冲击下,需要找寻自身的新闻优势,如独家报道、立体报道等,以求得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新发展。报纸的生命力在于不断调整自己的功能和特点,开掘其潜在优势。首先要避免公共信息的重复,尽可能提供独家新闻,这是报纸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条件;其次,提供立体式报道是拓展报纸生存空间的另一条思路,立体式报道不仅是一种报道体裁或报道方式,而更应该成为一种报道意识,贯穿于新闻报道的始终。

[1]梅尔文·门彻.新闻报道与写作(英文第1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甘惜分,钱辛波,成一,洪一龙.新闻学大辞典[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3]冯健.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M].新华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医疗广告特写生动
从特写到长镜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生动深刻 同享共进
电视新闻特写的采访与写作研究
特写
《医疗广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 禁含治愈率等8项内容
《医疗广告管理办法》在医疗广告监管中的作用
如何使表情更生动
印度军人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