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校辅导员工作中两点论和重点论

2013-08-15 00:47雍自元
巢湖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身教奖惩辅导员

雍自元 陈 萍

(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是矛盾的分析方法之一,它作为辩证法的重要内容之一,贯穿了唯物辩证法的始终。两点论和重点论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论,高校辅导员担负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班级管理的重要职责,在班级工作中应自觉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认识问题,处理事务。

1 奖惩结合,奖主惩辅

奖惩作为常用的激励方法在各行各业的管理中被广泛应用,级管理也不例外。奖励的价值在于:首先,奖励对被奖励者的行为具有正面强化的作用。一方面它能激发学生自信心和荣誉感,使其符合社会期望和组织要求的行为得到保持、巩固、加强。另一方面通过荣誉的形式,使被奖励者得到集体的赞誉,能够满足学生心理和精神上的渴求,进一步强化其前进的动力。其次,被奖励者的行为能起到榜样和示范的效应。奖励能激发起其他人对正义和善行的钦佩,强化人们对道德规范和其他教育要求的深刻认识,促使其他人行为有方向,奋斗有目标,赶超有榜样,前进有动力,进步有氛围,努力有成效[1]。惩罚是对违反公共契约,危害集体利益,阻碍集体与个体顺利成长等偏离教育目标,偏离社会主流观念与需求的言行等进行的否定。通过惩罚使不符合社会期望和组织要求的行为得到控制、减弱、消除和矫正。因而是一种负强化。前苏联教育局马卡连柯说:“合理的惩罚制度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惩罚的功能在于:对被惩罚对象而言,及时处分可以做到情景一致,也就是在违纪行为发生的情景中进行处分,让他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避免越陷越深。[2]另一方面,适当的处罚同样能起到教育他人,以儆效尤的作用。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辅导员要善于使用奖惩的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给予奖惩评价。如对乐于助人的品行,成绩优秀的个人,学风浓厚的寝室,在素质拓展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同学关系和谐的学生都应当进行奖励。在班级管理中奖励主要是精神上的褒扬,或是机会和机遇的给予。相反,对学生自以为是、自私自利的品行或者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如考试作弊,侵害他人等应当进行否定性评价。惩罚的形式可以是给予严厉的批评或者是在评优评先、国家奖助学金的申请,推荐入党人选等方面给予时间的推迟或者资格的取消。实践证明,适当的奖惩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班级工作的良性循环。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点论和重点论是辨证统一的,离开两点谈重点和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有害的。在辅导员对班级管理工作中,奖励和处罚都是必要的,但是二者并非平均用力。辅导员应当谨记:处罚只是一种不得已的教育手段,班级管理中应遵循奖惩并举,奖主惩辅”的原则。对一些个性软弱,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更应当多使用表扬和鼓励。林肯曾说,人人都喜欢受人称赞。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类的天性的至深本质是渴求为人所重视。奖励契合了人的这种需求,因而奖励更易于被人接受。得当、及时、规范的奖励和表彰对学生进取心的激发、智力的开拓,能力的强化,素质的完善,成就感的满足等都有神奇的功效。而惩罚则会引起消极的情感体验,产生受挫的情绪。因此辅导员要慎用处罚,多用奖励。要善于发掘和及时褒扬学生的闪光点,使奖励成为一种外界的良性刺激,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3]

2 点面结合,以点带面

辅导员在管理班级时,不能忽视“点”。所谓“点”,指学生个体和关涉到个体的具体事件。辅导员对特殊的学生和个性问题需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如对学生失恋、学习困难、网络成瘾、同学纠纷等问题应当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用爱心感化、用耐心说服,更要用恒心去坚持。而对经济困难、生病、残疾的学生要给予特殊的关照,关键是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班级是由学生组成的,班级的健康发展取决于每个学生个体。班级管理如果没有具体事例作支撑,管理只能泛泛而谈,空洞且缺乏针对性,管理和教育效果差。因此关注个体问题,关心个性成长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内容。

高校班级中的 “面”一方面指的是全体同学,是班集体。另一方面指涉及整体的事项。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辅导员的眼光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但要做到这一点极为不易,特别是在目前高校班级人数众多的情况下更是难以实现。因此对一些涉及全班同学的整体事项应当而且只能实行“面”上的管理。这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加强班集体规范教育,使班级形成良好的“遵纪面”。规范是班级工作有序进行的保证,辅导员的第一要务是利用班会等形式加强规范教育,将班级考勤制度、诚信考试制度、评优评先制度、宿舍管理制度等公之于众,让学生知晓。同时结合班级日常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在持之以恒的教育下,学生能把老师、学校的外在的要求变成自己内在的习惯和行为准则。其次,开展班级活动,形成班级“凝聚面”。马克思认为,活动是人的技能和存在方式,只有在活动中,人才能作为完整的人出现,又只有在全面、丰富的活动中,完整而丰富的人才得以形成和发展。[4]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同样需要借助活动去实现。研究证明,不管是校内还是校外活动,都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从而营造出良好的班级氛围。[5]再次,进行安全教育,形成班级管理的“安全面”。安全问题关系到每一个学生,也是辅导员班级管理中的底线。辅导员要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防止学生受到侵害或者是侵害他人事件的出现。最后,进行学风教育,促进班级的“学习面”。通过教育使全体学生认识到高校已经不是严进宽出,“60分万岁”已经不复存在,大学仍然要以学习为重。在具体措施上通过敦促学生上晚自习、开展学习竞赛和进行学习帮扶等途径实现班级的整体进步。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告诉我们,两点论中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决不是均衡论;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辅导员管理工作中应当做到点面结合,这样才能做到整体和部分兼顾,不至于疏漏,但同时为了避免面面俱到,精力分散,辅导员要注意抓工作重点,做到以点带面。通过发掘个性问题中潜存的共性成分并推而广之,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如从失恋问题引申到对待情感纠葛的态度;从宿舍纠纷引申到人际关系的处理原则;从部分学生崇尚过洋节引申到如何看待文化差异等。在班级纠纷的化解中,更应当以点带面进行教育,辅导员可把某些同学间的纠纷以恰当的形式交由全体学生,由他们对纠纷发生的原因进行讨论,对如何预防纠纷发表意见,最后辅导员作出总结,给出指导性的意见。并要求全员反思,引以为戒。以点带面,由特殊到一般,由此及彼,能把教育从冲突双方延展至班级全员,扩大教育效果,收到事半功倍之功效。

3 言传和身教相结合,身教胜于言传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在校期间“任课”时间最长,“课程”最多的教师,是大学生的直接指导者和引路人。由于接触频繁,他们的言行往往成为学生谈论的中心、模仿的对象,其影响力不可低估。因此辅导员在工作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既言传也身教。言传和身教都是辅导员班级管理和教育学生的主要方法,但从教育的效果来看,身教胜于言传。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道出了“身教”的力量。加里宁说过:“要知道,教育者影响受教育者的不仅是所教的知识,而且还有他的的生活方式以及对日常现象的态度。”如果“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处于正也”那么,辅导员在平时千言万语、呕心沥血的教育工作将前功尽弃。[6]甚至会失去学生的尊重。爱因斯坦说:“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教师的德和才,无德无才的教师是绝对不可能受到学生的爱戴。”因此辅导员要铭记自己的职责,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道德修养,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行为规范去教育和影响学生。当辅导员的身教效果深入学生心中,学生把辅导员作为楷模学习时,则能 “润物细无声”,育人功能自然实现。

4 辅导员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旨在实现自我管理

传统的高校班级管理是以辅导员为中心的管理方式。辅导员权力集中,事事亲力亲为。辅导员集中管理是必要的,特别是在班级初建时,集中统一的管理是班级正常运行与有效发挥功能的重要保证。它对形成班级凝聚力,迅速完成班级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及时地为学生提供服务都具有积极的价值。这是为什么目前全国各大高校基本上都为班级配备辅导员并由辅导员实行班级统一管理的原因。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辅导员统一管理的弊端和不足。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往往被看作是管理的客体,处于被动的地位,他们仅仅是接受管理的容器。而缺乏参与管理的机会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和抵触情绪,导致管理效果不佳。特别是在当前,在倡导“我的青春我做主”的时代,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独立性要求高,被管理是违背他们意愿的。被管理出来的一代也是不能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学生的成长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是要通过学生的自我体验去完成。[7]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在辅导员的帮助下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因此辅导员要做的就是赋予学生管理班级的权力,充分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自我管理的模式是多样的。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可以借鉴科尔伯格的 “公正团体法”。“公正团体法”指通过一个由师生共同组成的公正的生活共同体(学生占绝大多数)的实践活动,在学生民主参与的团体氛围下,对违反道德的事件进行评判和奖惩,提升团体成员的道德判断水平、促发其道德行为[8],促进学生有道德他律向自律转变,实现团体成员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在班级事务自我管理方面,可以通过成立各种事务性小组来完成,如贫困生认定和监督小组,入党积极分子推荐小组,宿舍安全管理责任小组、综合测评领导小组等,由它们负责各方面的具体工作。实践证明,角色转换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会油然而生,自我管理不仅能促进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而且对提高他们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益。教是为了不教育,管理是为了不管理。辩证法的思想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辩证法的两点论中内在地包含着重点论,重点论中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辅导员工作头绪繁多,错综复杂,如果没有清晰的工作思路和科学的工作方法,必然顾此失彼,疲于应付,而且效率低下。相反,如果能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工作方法,想问题办事情既能保证全面,统筹兼顾,又能分清主次,破解关键问题,更能避免工作中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或者是普遍撒网,不着重点。这样辅导员的工作才能游刃有余,轻松且有成效。

[1]陈桂兰.论高校学生奖惩教育实施的原则[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84.

[2]吴道兵.高校德育工作中的奖惩运用初探[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20.

[3]李亚林.浅议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J].淮南师专学报,2000,(4):49.

[4]冯会茄,袁蕊.关于高等学校班级管理的若干思考[J].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93.

[5]孙宁.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探析[J].才智,2012,(27):270-271.

[6]李濠江,杨毅.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言传身教[J].科技信息,2008,(3):164.

[7]江春燕,吴峥,浅谈如何正确定位角色及科学管理班级——辅导员工作方法探讨[J].企业导报,2012,(18):220-221.

[8]董秀娜.科尔伯格“公正团体法”及其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J].前沿,2005,(6):149-151.

猜你喜欢
身教奖惩辅导员
基于模糊马尔可夫链的奖惩系统*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浅谈在教育中身教大于言传
论如何正确对待高校学生奖惩工作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我国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研究
言传不如身教——漫谈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师角色
身教重言传 最美孝为先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