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注册建筑师考试的“场地设计”教学实践探究

2013-08-15 00:45吴晶星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建筑师布置考试

吴晶星

(常州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场地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在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设计中都有所体现,与建筑物、构筑物、景观小品、道路、停车场、广场、绿化等因素紧密相关,小到对细部的处理,大到对整体的控制,它能够贯穿建筑项目的整个过程,与整个设计体系相融合。然而场地设计在我国建筑界尚属一个新概念,并没有成为独立的设计过程。1994年我国开始实行注册建筑师制度,“场地设计”作为考试科目之一受到建筑界的关注。随着注册建筑师制度的实施,现行建筑教育体系也随之改革,一些高等院校的建筑学专业相继开设了“场地设计”课程。2000年,全国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决定,将“场地设计”列为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的修业课程。由此可见,“场地设计”课程在匹配现有的教学体系下,如何与注册建筑师考试接轨,就成为教学实践中亟需探究的问题。

1 注册建筑师“场地设计”考试现状

注册建筑师“场地设计”考试着重检验建筑师的规划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主要涵盖内容包括场地布置、竖向设计、道路、广场、停车场、管道综合、绿化布置等,并考核建筑师对相应的法规、规范的了解和理解,不着重于绘画技巧。[1]考试题目类型经过几年的探索与改革已基本定型,主要有以下部分:

①场地分析。通过限定某一地块的退界条件,画出该场地中不同建筑类型的可建范围,目的是考查建筑师对城市规划中各种控制线的理解,对建筑消防、日照等相关规范的熟悉程度。

②场地剖面。该类型是从建筑剖面的角度对建筑可建范围及高度进行控制。主要通过对保护古树、古建筑、防火间距、日照间距及工程管线的分析,限定场地的建设情况。

③地形设计。该类型要求建筑师调整等高线,估算土方的挖填方量,做到土方平衡,布置护坡、排水沟等,目的是考查建筑师高程和竖向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综合能力。

④停车场布置。该类型要求建筑师在给定的场地内按要求布置停车位、安排出入口和配套服务用房,包括相应数量的残疾人车位和人行通道等,目的是考查建筑师对停车位的布置方式、基本尺度和规范要求等掌握的熟练程度。

⑤场地综合。在给定的场地中,对某一类或一组建筑进行总平面设计,包括建筑物排布、绿化设计、道路组织等,目的是考查建筑师综合运用场地设计知识,进行场地总体布局的基本技能。[2]

纵观近几年考试的情况,大部分建筑师在该门课程考试中的通过率较低,反映出建筑师对场地设计的认识比较薄弱,场地设计的知识不完整不系统,对场地设计普遍感到陌生。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过去我国在建筑学教学过程中并未开设场地设计的相关课程,建筑师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二是由于过去我国采用前苏联的建筑设计流程模式,场地设计为总图室工作,现今场地设计的内容也往往被分散到道路交通设计、景观设计等工作内容里,建筑师重点关注单体,长久以来造成建筑师没有机会通过实践工作来提高场地设计的能力。

2 “场地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的探究

课程开设之初,讲解内容以注册考试试题为主,但由于在校学生与工作中的建筑师在知识层次、工作经验上都相距甚远,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反思其结果意识到基于注册建筑师考试并不意味着教学内容就是考试试题,教学方针开始从“为注册建筑师考试准备”转变成“学习有理论体系,工作能派上用场,考试可应用自如”。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教学内容进行了很大的变更,形成五大教学结构,每个结构包含两个分支。通过提炼注册建筑师考试大纲背后蕴含的理论体系,并转化成逐个知识要点,以此形成第一分支,以教师讲授为主;根据知识要点间的关联程度,结合注册建筑师考试试题,建立学生课堂训练类型,以此形成第二分支,以学生练习为主。具体的教学内容如下:

2.1 场地分析

第一分支:自然条件、建设条件和城市规划设计条件三个知识要点。

自然条件具体内容有地形条件、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地形条件是指地表面起伏的状态或称地貌和位于地表面的所有固定物体的总体,主要是采用等高线来表示地形,形成地形图。就建筑学专业学生而言,通过“城市规划”、“工程测量”等课程掌握的地形图知识,难以满足日后工作和注册建筑师考试的需要,因此让学生理解和识别地形图是讲授的重点。气候条件这部分内容需要让学生掌握的主要是风向和日照以及根据相关规范进行日照间距的实际计算。地质条件这部分需要让学生简单了解工程地质、水文和水文地质的相关内容,理解地层结构、地下水情况、地震等方面对工程的影响。

建设条件具体内容有区域环境条件和周围环境条件。区域环境条件是指场地在区域中的地理位置、环境生态状况与环境公害的防治。[3]周围环境条件包含周围道路交通条件、相邻场地的建设状况、场地周围的城市特殊元素、现有建筑物、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现状绿化与植被以及文物古迹七个方面。

城市规划设计条件是场地分析第一分支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是讲授的重点,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具体内容包括用地红线、道路红线、建筑控制线、城市绿线、城市蓝线、城市紫线、城市黄线、交通出入口控制、建筑高度控制、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和建筑形态十三个方面。除讲授这些基本概念外,还应该让学生掌握支撑这些概念的相关法律规范,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二分支:五种课堂训练类型。

根据知识要点总结出平地可建建筑范围、平地可建建筑最大空间范围、坡地可建建筑范围、红线内高差显著时可建建筑范围和周边高差显著时可建建筑范围五种课堂训练类型。这五种训练类型也是注册建筑师考试中经常出现的考试要点。通过这些类型的训练,让学生把第一分支中的知识要点转换成应用手段,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加深对规范的运用。

2.2 地形设计

第一分支:竖向设计概念、设计地面与自然地面的连接、排水设施布置和竖向设计表示方法四个知识要点。

地形设计是“场地设计”课程的难点之一,学生往往对于利用抽象的平面线条表达三维空间的方式比较陌生,难以理解掌握,所以先从最基本的概念入手,循序渐进。竖向设计是对基地的自然地形及建筑物进行垂直方向的高程设计。通过概念的讲解,使学生建立起平面转换剖面,平剖结合生成三维空间的基本思考方式。设计地面与自然地面的连接方式主要为边坡和挡土墙。边坡部分涉及的等高距、等高线间距和边坡绘制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排水设施布置中主要掌握雨水口、排水沟和排水渠的竖向绘制。竖向设计表示方法以设计等高线法为重点,这也是历年注册建筑师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第二分支:七种课堂训练类型。

根据知识要点总结出道路等高线、边坡等高线、排水渠等高线、场地平整边坡、场地平整等高线、广场等高线和设计地面等高线七种课堂训练类型。这些课堂训练类型基本涵盖了历年注册建筑师考试竖向绘制部分的考核内容。

2.3 场地剖面

第一分支:设计地面标高、建筑物室内外的设计标高和场地平整土方量三个知识要点。

设计地面标高主要以法律规范为基础来确定特定地面的标高,如防洪排涝、城市下水管道、地下水位和环境景观等。建筑物室内外设计标高的教学重点在标高的确定方法,如自然地形较为平坦的确定方法、建筑物两端地形标高落差较大的确定方法等。场地平整土方量主要讲授方格网法和横断面法,学生只需要简单了解该部分内容。

第二分支:四种课堂训练类型。

根据知识要点总结出地面设计标高、地下车库入口坡道坡度、绘制给定总平面的剖面和建筑物室内地坪标高四种课堂训练类型。

2.4 地面停车场

第一分支:停车场的组成部分、停车场布置的一般原则和设计方法三个知识要点。

停车场有五个组成部分,分别为出入口、通道、停车位、隔离带和附属设施。停车场布置原则学生简单了解即可。设计方法是教学的难点,具体包括平面布置、竖向布置、雨水口布置和绿化布置。平面布置中的内部交通流线、通道布置和停车车位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第二分支:五种课堂训练类型。

根据知识要点总结出停车数50辆以下、停车数50~100辆、停车数100辆以上、停车坪有高差和建筑物前停车场五种课堂训练类型。这些课堂训练类型基本涵盖了历年注册建筑师考试停车场设计部分的考核内容。

2.5 场地综合设计

第一分支:建筑物布置、群体组合的协调和统一、竖向布置、场地道路与交通和绿化布置五个知识要点。

场地综合设计是对场地的总体布局,是对场地的退线要求、功能分区、空间组合、景观分析、环境结合、对外联系和分期建设等的综合考虑。体现出场地布置的因地制宜,表示出建筑物与用地红线以及相邻建筑物之间的空间关系,是“场地设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场地综合设计中的建筑物布置是讲授的重中之重,具体有建筑物朝向、建筑物间距、单体建筑在场地中的布局形式、建筑群体在场地中的布局形式等方面。

第二分支:十三种课堂训练类型。

根据知识要点总结出中小学校、档案馆、电影院、剧场、综合医院、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疗养院、幼儿园、文化馆、旅馆、法院十三种课堂训练类型。这些课堂训练为常见的民用建筑类型,通过对不同建筑类型场地布局的训练,让学生掌握场地布局的思路与方法,树立全局观念和协调平衡的意识。

3 “场地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场地设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希望做到“理论讲授来理解,相关规范来约束,实际试题来强化,实践工程来应用”。既要让学生获得系统的基本理论,又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和注册建筑师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3.1 问题引导基本理论,场地融合设计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先将学生在“建筑设计”课程中存在的场地问题提出,让学生对问题不陌生,并能主动思考问题存在的原因,再讲授这类问题背后隐含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体会场地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基础性工作。

“场地设计”课程是建筑学科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到其他相关课程尤其是“建筑设计”课程,将这两种课程互相融合,一是对“场地设计”课教学效果的检验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记忆,二是有利于促进“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深入进行。

3.2 讨论中理解,练习中强化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生僻晦涩的理论基础,以讲授为主;对于一些应用性知识和相关法律规范等经常采用小组或全班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师在讨论中,起到点拨、引导方向、讲解重点难点的作用。这种讨论式半自学的方法,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场地设计”课程实践性强,应密切结合实际工程进行理论教学,讲授与课堂练习相结合。基于建筑师注册考试试题,按讲授结构总结多种类型的课堂训练题。通过这些课堂训练题,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

3.3 理论联系实践,三维模拟环境

“场地设计”课程最好选择实际的场地环境,组织学生参观考察,有利于全面观察真实复杂的场地因素,了解场地设计的全过程及每一个细节[4],这也充分体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点,理论联系实践。

在教学进行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及相应的软件进行地形三维可视化模拟,可以将场地特点和细节完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直观地推敲建筑和场地的关系,建立三维的思考方式。场地的解决方案也用软件模拟呈现,摆脱单纯平面线条讲授的枯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结语

以注册建筑师考试作为“场地设计”教学的切入点,总结出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建立场地和建筑统一思考的设计观,构建“场地设计”和“建筑设计”课程相融合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分析场地特点,寻求解决方案的能力,并以注册建筑师考试训练题为强化手段,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符合建筑学专业学生的思维方式,利于建筑学专业学习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1]《注册建筑师考试辅导教材》编委会.场地与建筑设计作图部分[M].6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351.

[2]张清.全国一级注册建筑师执业资格考试历年真题精析与模拟试卷.场地设计作图题[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2.

[3]赵晓光.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场地设计(作图)应试指南[M].7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3.

[4]杨希文.“场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的探索[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52.

猜你喜欢
建筑师布置考试
胖胖的“建筑师”
当建筑师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
一个建筑师的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