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专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探新

2013-08-15 00:4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师专心理学教材

向 巍

心理学课程是师专生必修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其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到师专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且还影响到心理学的学科地位及其繁荣和发展。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心理学“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觉得“学时无趣,学后无用”,这使得心理学在学校常常处于不受学生欢迎、遭到冷落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师专心理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行心理学教材陈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工具。教材质量的高低、教材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直接影响到育人质量。我国心理学界历来较重视心理学教材建设,各个层次各种版本的心理学教材为数不少。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师专心理学的教材建设和发展状况存在诸多问题。

1.教材体系缺乏独立性和系统性。现有师专公共心理学教材,基本体系仍以普通心理学为主,只在最后简单添加几章关于学生心理卫生、学习心理、品德心理和发展心理学等内容。理论性太强,概念太多,而且抽象晦涩,内容显得狭窄而单调。在教材的选用上,有的学校用本科教材,有的学校用专科教材,定位不准,缺乏独立性和系统性,无法满足师专生职前训练的需要。

2.教材缺乏创新性和时代性。心理学师专教材的编写,一些出自重点师大的专家之手,从学术上讲是有价值的,但对师专各种具体情况不熟悉、缺乏深入研究。另一些由师专教师合编,编写者大都急于出书评职称,而不是出于专业兴趣,加上专业基础不够,虽有多年积累的一些经验,但缺乏与现代心理学的融合。纵观现有师专心理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都大同小异,抄袭现象严重,创新不足;对国内外心理学最新研究成果未能做到及时吸取和反映,内容过于陈旧,9 0年代的教材和7 0年代的教材无甚差异,内容基本一致。教材的时代性不强,缺乏新颖性,这是现有教材的突出弊端。

此外,教材还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

总之,目前缺乏一种具有师专特色的的公共心理学教材,这也是师专培养的师资人才缺少社会竞争力的原因之一。可见,师专公共心理学的教材改革势在必行。

(二)教师整体素质难以满足师专教学需要

教师是教育之本,无师则无以为教。师高弟子明,师劣弟子拙。教师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教师素质是教育教学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目前,师专公共心理学课教师的整体素质与心理学教育科研的客观要求是不相适应的。

1.教师知识结构不健全。教师知识结构从功能角度看包括学科性知识、教育性知识、文化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师专心理学教师绝大多数毕业于师范大学教育系或心理学系,具备较为系统的理论知识,即学科性知识和文化知识比较扎实。但因为没有经过专门的大学职前培训,对师范生的素质和师范教育的性质及要求知之不多,缺乏教学经验,其教育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较为贫乏,知识结构尚待在工作实践中逐步健全。

2.教师教学科研技能薄弱。教师缺乏师专心理学教学科研活动必须的技能。师专生学习心理学的主要目的是应用,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处理好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这意味着,教师一方面必须能娴熟地驾驭心理学基础知识,能运用各种心理学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他们还必须擅长发现热点问题,具备研究学生心理及中小学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能从事一定的科研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师专心理学教学需要。而在教学中,许多老师习惯于照本宣科,满堂灌,根本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感受,难怪学生抱怨说,“教心理学的老师,根本不懂心理学”,“心理学没有学头”。

总之,只有提高心理学教师的素质,才能改变当前师专心理学教学的现状,才有可能使心理学教学满足师专教学的客观要求。

(三)教学方法单一刻板

师专心理学教法单调,主要以照本宣科、填鸭式和满堂灌等方式为主,长期维持“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局面,强调死记硬背等,这已不适应当前师专教育实践的需要。

1.心理实验课缺乏。心理学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心理实验,心理学的课程设计中也不能没有实验。然而,由于课时有限、专职心理实验教师匮乏和场地(实验室、实践基地)有限等因素影响,目前师专公共心理学课教学中,教师不能也无暇顾及实验实践教学,只能在课堂上“口述”实验。缺乏心理实验教学,实验法教学亦无从谈起。这与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极不相称。

2.心理学教学脱离实践。心理学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心理学的存在价值和发展机制也离不开实践。在此意义上,我们认为,实践是心理学的生命之源,没有实践就没有科学的心理学。虽然现行教学大纲和各种教科书也尝试增加一些实践性问题,但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如教师不熟悉小学实际情况、小学调研工作没做到位等,往往有其形而无其实。师专心理学教学中唯理论、唯课堂、唯书本的现象极其普遍,因而达不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总之,师专心理学的教学既没有自然科学的实验教学,又丧失了社会科学的社会实践教学,变成了一门纯粹思辩的“玄学”。“教师难教,学生难学”。

二、师专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对策

研究师专公共心理学课程问题,探索提高其教学质量的规律,不仅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而且是心理学自身科学化进程的客观要求。结合上述问题,做出如下思考。

(一)明确心理学课程性质

德国著名“科学教育之父”赫尔巴特最早提出“心理学是教育科学理论的重要依据,教育是建筑在心理学之上的一门科学”。这强调了心理学在教育领域是至关重要的。

心理学是“师范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集中体现师专师范性的重要课程。作为一个师范生,一个未来的教师,在专业知识结构中两类知识最为重要:一类称为本体性知识;另一类称为条件性知识即教育理论与实践知识,它由教育类课程(教育学,心理学,教学实习等)提供,而心理学又是教育类课程系列中的基础性课程。正是这两类课程保证了师范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上教书育人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因此,师专心理学课程是“师范专业基础课程”,心理学教师必须明确这一点,并以此指导自己的教学。

(二)建设师专心理学教材

师专心理学教材要有明确的目标定位。

1.教材要具师范性。针对师专的学制特点和师范生必备的素质要求,心理学教材要改变过去以普通心理学为框架的单一体系,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增加教育教学实践知识,分配好普通心理学、学习心理及教学心理等知识在总学习内容中的比例。以便让学生在掌握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心理学知识的基础上,形成从心理学的角度认识、评价、操作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正确对待学习、工作中遇到的种种心理问题,为今后从教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教材要具时代性和科学性。在改革师专心理学教材进行新教材设计时,要从学科的角度出发,把握好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教材内容应符合学生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未来教学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同时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推陈出新,保证内容的新颖,做到与时俱进。

此外,教材要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三)完善师资队伍

1.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知其所以然者能教授他人,不知其所以然者不能执教”。帮助心理学教师整理和完善所学专业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使其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是心理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环节。心理学教师不仅要在本专业领域不断充实自己,而且要学习和研究高等教育理论,掌握高等教育的原理和特殊规律,了解与心理学教学相关的人文学科、交叉学科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要提高心理学教师的文字表达能力、组织教学活动能力及操作现代化教学设施的能力等。另外,要着重训练教师的实验操作能力。建立公共心理学实验室,在现有师资基础上,培训心理学教师的实验操作能力,科学地引进实验教学。

只有教师的专业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提高了,才能培养出基础厚、知识广、专业新、能力强、素质好的学生。

2.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与经验家相比较,技术才是真正的知识,技术家能教人,只凭经验的人则不能。”师专应具有教学和科研两种职能,且教学和科研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其中科研是源,教学是流,没有科研,教学之水就可能干枯。师专应重视、激励心理学教师参与心理学研究,努力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特别是在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浪潮中,心理学如何进行自身改革,真正发挥学科优势,成为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器,关键问题是心理学教师能否结合教学实际进行科学研究,探索心理学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结合点,以科研促教学。

(四)改进心理学教育教学方法

实践表明,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讲授法都是学校教学中既经济又可靠且最为常用的一种教育方法,在心理学教学中应予以正确理解和使用。当然,教无定法,没有哪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关键是方法要适合教学内容。好方法唯一的检验标准就是能否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教学效果更好。所以,教学方法不能只拘泥于讲授法,而应是在讲授形式上有所改进和拓展,积极探索灵活多样富有成效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在教法改进问题上,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1.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师专公共心理学课强调实践性,师专生学习心理学的主要目的是运用。这就要求师专心理学从课程设计、教学组织到学业成绩评估等,都必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小学教育实践。如在进行概念、原理教学时,不要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可通过教学及生活中的实例来导入心理学理论,让学生能很好地将心理学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或深入小学开展一些心理测试和调查,把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产生学习心理学知识的愿望,增强学生用心理学知识处理现实生活及将来教学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借网络之势延伸课堂教学。师专课程教学的显著特点是,突出强调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排在能力目标之后作为能力目标的支撑。心理学教育教学的改革,要善于“借势”,利用学生对网络的迷恋及网络渠道的畅通,依托网络平台,把他们关注的学习热点问题以新颖的方式展现出来,帮他们剖析各种学习难点,让他们在学习中心生愉悦。还要善于调动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心理学的兴趣和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在主动学习和交流中找到进步和提高的突破点,这样才能更好地加强教育效果、促进心理学教育目标的实现。

3.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然性、社会性和自主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采取如启发式、讨论交流式、案例式、自学答疑式、情景式等教学方法,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变静态教学为动态教学、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等,把学生的思维由潜伏状态导入活动状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人格,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尊重学生对某些问题的不同意见,并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这也能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1]陶仁.论师专公共心理学课的困境与出路[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3)

[2]唐毓首.师专心理学教学改革探讨[J].河池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

猜你喜欢
师专心理学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拉萨师专?马云教育基金启动 : 捐资一亿,十年赋能3000名西藏一线教职人员
行走在涵养“童心”的教改路上
——江苏省连云港师专二附小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实践
拉萨师专藏族大学生英语学习成败归因的调查与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以桐城师专为例